幾年前,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在我們中國大火,電影講述了考上印度知名學府——印度理工學院的三名小夥伴,在學校的各種搞笑經歷,以及三人進入社會後不同的命運。
當時這個電影在中國大火是因為,很多人以為只有中國有“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制度,中國的學生,為了考更高的分數、進更好的大學,整個高中時代幾乎處於廢寢忘食、夜以繼日的學習狀態。
但饒是如此辛苦、如此努力,也還是有一大半的人上不了自己心儀的學府。而《三傻大鬧寶萊塢》這個電影,則展示了印度年輕人,為了考上象徵改變命運的印度最高學府印度理工學院所受的各種罪、所做出的各種努力。
這種內容瞬間就引發了國人的共鳴,電影也就順理成章的火起來了。而電影裏面提到的“印度理工學院”,也是實打實的印度的最高學府。
在印度,這所大學就是成功人生的代名詞,如果是貧窮人家的孩子考上了這所學校,那麼只要他以後不瞎搞,實現階級躍遷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這所大學有這麼牛嗎?真的,就有這麼牛。只要是進了這個學校的學生,畢業之前,早就有印度的大企業以及世界500強企業排隊跟他們簽約。
進了這個學校,就代表着你以後就是進出寫字樓、拿着高薪過着體面生活的精英人羣,所以,每年報考這個學校的印度學生,都擠破了腦袋。
但是有句話説得好,付出和收穫是成正比的,印度理工學院也是印度最難考的大學,甚至一度被印度學生認為是全世界最難考的大學。還有印度學生在推特上坦言“我之所以到麻省理工,是因為自己太笨,沒考上印度理工。”
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是世界馳名的頂尖的理工科學府,創校至今,麻省理工已經誕生了97位諾貝爾獎得主,我們現在使用的互聯網,其最開始的形態,就是麻省理工的研究員發明的。
由此也可見這個學生的語氣是有多麼的狂妄,但很遺憾的是,與我國部分頂尖院校類似,印度理工學院的學生,畢業之後大部分都去了國外,主要就是去往了歐洲和美國,一部分是去留學深造,另外很大一部分都是去這些國家參加了工作。
印度國內有一個段子——印度理工是專門給美國培養人才的學校。印度理工學院每年的畢業生,有超過30%都去了美國,而他們大多都是電腦程序行業的。
印度人早就成了美國IT公司的主力軍,如今美國硅谷的人才構成,印度人和印裔美國人足足佔了六分之一。安卓的CEO是印度人山特魯·那仁依,波音公司的CEO丹尼斯·穆林堡也是印度人,包括微軟的現任CEO薩提亞·納德拉,也是印度人。
印度理工學院雖然牛X,但它培養的人才,卻大部分流向了國外,而不是留下來建設印度,這是一件比較讓人憂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