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數學家有多厲害?他們只需努力一下,便抵得上別人一生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人與人之間是有差距的,個體差異在任何時代都是存在的,且廣泛分佈在各個領域。對萬千學子來説,數學是高考的一大難關,而且數學不好的人,通常物理也學不明白,不是不夠努力,而是智商受限。縱觀一個人的成長曆程,後天教育固然是一方面,但也要注重因材施教,大教育家孔子曾説過:“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由此可見,對一些天賦異稟之人來説,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抵得上別人一生。
萊昂哈德·歐拉,瑞士著名數學家,15歲時,他拿到了巴塞爾大學的學士學位,次年更是讀完了碩士,即使放到現在,他也是一個妥妥的天才。作為18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他的研究成果幾乎涵蓋了數學的方方面面,定理、公式、解法、函數、方程……《無窮小分析引論》一書便是他智慧的結晶。另外,歐拉還把數學應用到了物理領域,他一生中共寫下了886本書籍和論文,每一頁都還是人類文明的瑰寶。
約翰·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被世人譽為“數學王子”。小時候,他的父母並不認為學問能給生活帶來什麼變化,尤其在賺錢這一塊。但是,高斯卻對數學情有獨鍾,12歲那年,他便對先前的數學理論產生懷疑,並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了非歐幾里得幾何學。17歲時,高斯發現了質數分佈定理和最小二乘法,在函數和代數方程這一領域,他確立了大量方法理論。
亨利·龐加萊,法國數學家,出身於一個身份顯赫的貴族世家,他的父親是醫學院的教授。也許是基因的關係,龐加萊從小就體現出了超人一等的智慧,數學老師曾説他是一隻“數學怪獸”,因為只要是有關數學的大獎,無一不被他收入囊中。後來,龐加萊在代數學、幾何學、數論等領域都作出了巨大貢獻,而他創立的組合拓撲學,更是對現代數學影響最大的一個。
斯里尼瓦瑟·拉馬努金,一個來自印度的數學家,嚴格來説,他一生都沒有接受過正規的高等數學教育,不過,這卻絲毫不能成為他對數學的痴迷與熱愛。拉馬努金對數字極為敏感,有一次,他的老師哈代曾抱怨“1729”是個不吉利的數字,但他卻不這麼認為,因為1729 = 13+123= 93+103,這個數字是“可以表示為兩種正立方之和”的最小正整數。後來,拉馬努金留下了5000多個數學公式,儘管沒有證明過程,但後世數學家已經成功推導出來了一部分,這説明,他的公式幾乎全部正確。
實際上,除了以上4人外,還有許多天才數學家,華裔數學家陶哲軒便是其中之一。他7歲學微積分、8歲讀中學,12歲獲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獎金牌,31歲獲菲爾茨獎,直到現在,他的天賦仍沒有完全展露。由此可見,在這個世界上,的確有天才存在,他們或多或少,都在改變世界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