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兩朝交界之時,出現過兩個重大事件:夏桀放湯和商湯放桀。
同樣是“放”,兩件事所產生的結局卻有天壤之別,這是為何呢?
夏桀放湯
夏桀是夏朝的末代君主,名字叫做姒癸(sìguǐ),又名姒履癸(sìlǚguǐ),諡號桀,因此後世稱其為夏桀。
據相關史書記載,夏桀是一個非常昏聵、殘暴之人。
他對於接手的已經千瘡百孔的王朝毫無挽救之措施,還一味的放縱自我,為所欲為,“諸侯厭夏,其時甚矣”。
在此情況下,商侯湯,放開手發展自己的領地,從僅僅七十里的轄域,發展成了夏朝最強盛的諸侯國,並多年連續不斷對夏的鐵桿擁護者進行打擊,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夏桀雖然昏聵,還不至於弱智,湯這樣明目張膽的挑戰自己帝王權威,桀無法容忍,於是,他一道聖旨,要湯來都城朝拜。
湯的勢力雖大,但還不足以與宗主國對決,況且他馬上造反也師出無名,遂與伊尹等心腹商議後,冒險深入虎穴,以求迷惑夏桀。
到了都城後,桀不由分説便囚禁了湯,湯早已經料到會有這樣結果,於是派人給伊尹等送信,伊尹等人蒐羅全國最值錢的珠寶,尋遍天下最貌美的女子,在第二年進京贖主。
夏桀利令智昏,竟然同意放了湯,不僅放湯,還給了湯討伐各諸侯國的權利。
商湯放桀
湯在都城看到百姓們貧苦的生活,説着“時日曷喪?予與女皆亡!”的話語,對夏桀更加痛恨,得以脱身後,湯更加堅定了與桀決裂的心思,與伊尹等人抓緊發展兵力,先後找藉口討伐了夏朝的衞星國:韋、顧二國。
夏桀越發孤立,當他再次發現湯的威脅,想採取措施時,已經來不及了:歷史的天平不再傾斜向姒姓王朝,而是傾斜向了子姓王朝(商湯姓子)。
湯帶號召下諸侯,對夏桀羣起而攻之,為了嚴明紀律,取得勝利,湯在大軍出征前發表了歷史上著名的《湯誓》。
……爾尚輔予一人,致天之罰,予其大賚汝!爾無不信,朕不食言。爾不從誓言,予則孥戮汝,罔有攸赦。
湯所率領的軍隊所向披靡,很快在鳴條打敗了夏軍,桀帶着殘餘部隊逃到了三(zōng)國。
三是夏王朝的一個方國,三伯見夏桀兵敗逃來,立即陳兵佈陣以保夏桀,並揚言要與湯決一死戰。
湯和伊尹揮師東進,與三軍在成耳交戰,三軍大敗,三伯被殺,夏桀再次逃亡。
幾天後,商軍抓住了夏桀,夏王朝宣告滅亡。
商湯與大臣們商量後,把夏桀流放到了南巢的亭山,夏桀每天都説:“真後悔當初放了湯。”三年後,他抑鬱而亡。
夏桀被商湯流放的事件,在歷史上被稱為“商湯放桀”,放,就是流放的意思。
同樣是“放”,結局竟然如此迥異:一個是放虎歸山,一個是流放至死;一個促成新王朝誕生,一個宣告就王朝覆滅。不得不感嘆中國文字的魅力與歷史的波瀾一樣有韻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