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2萬公里、飛行36小時、從東半球到西半球、與國內時差11個小時……2019年12月10日,濟南市市中區三位教師從濟南出發,經北京、阿聯酋最終到達巴西里約國際機場,在長達一天多的時間裏,他們一直在路上。不僅如此,也是從那一天開始,他們遠赴異國兩年的執教生涯也正式開啓。牛年春節來臨之際,三位教師帶領當地的孩子們“玩轉”了一把地道中國年,讓中國傳統文化之花盛開在大洋彼岸。
牛年除夕 他們在里約過起了中國年
里約中國國際學校是中國教育部確定的首所海外中國國際學校試點單位,濟南市教育局是該校承辦方,從全市選拔三名教師遠赴里約執行教學任務。據瞭解,第一批遠赴海外的三位教師均來自市中區,他們是民生大街小學的魏東、舜耕小學的張鑫和南上山街小學的劉真,三位教師一年多來,不僅把中國的基礎教育延伸到了海外,也把中國的傳統文化延伸到了海外。
當2021年農曆新年的鐘聲敲響,身在海外的魏東、張鑫和劉真和學校的孩子們拉起了手,貼春聯、掛燈籠、發紅包、背唐詩、包餃子、誦童謠、掛中國結、寫福字、剪窗花……將中國紅印染在里約的這羣孩子心中。“濃濃的年味、久違的家常菜、父母的笑容、兄弟姐妹的情意無不是中國人對春節的渴盼,為了讓當地的學生感受中國春節的氛圍、瞭解中國傳統文化、感受中國色彩,海外過年這個想法我們仨一拍即合。”魏東告訴新時報記者。
當地時間2月11日一早,里約國際學校開始忙碌起來,鋪紅地毯、掛燈籠、包紅包、寫福字,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忙活起來。為了讓孩子們瞭解中國,三位教師一致認為,春節是比較好的教育契機。劉真作為學校的國學老師,專門製作了春節課程,通過講述“年”的故事,讓學生們理解為什麼春節叫“過年”;通過中國人過年習俗相關的電影和紀錄片,講述為什麼中國人喜歡在過年的時候穿紅色的衣服……
“將每一次節慶都做成課程,是我們仨共同商量的結果。結合國內學校的一些校本課程,為里約當地的孩子講述中國故事,通過這些故事讓學生了解大洋彼岸的中國是如何歡度農曆新年的。”劉真説。
他們一致表示“再有機會還會選擇來到這裏”
當年幼的孩子説起“恭喜發財,新年好”,似乎把魏東、張鑫和劉真帶回了故土。“遠在他鄉,要説不想家是假的,我個人還好,除了有80多歲的老人,孩子已經上了大學不用太操心,但是張鑫家裏還有一個要高考的孩子,劉真家的孩子也在小升初的關鍵時刻,看看他們,有時候覺得挺不容易的。”51歲的魏東説。家庭的困難沒有擋住老師們前進的腳步,2年的任期,讓三位老師也收穫許多。
據悉,里約當地語言為葡萄牙語,三位老師教授的學生大多為華僑、中資企業子女以及曾旅居中國的里約當地人子女。“中巴文化的強烈碰撞,讓我們的英語、葡語的口語能力提速很快。一年多的時間,基本的日常交流已經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實在不行還可以比劃。”魏東爽朗的笑聲響徹了這個跨國採訪電話。這份歡樂還體現在春節的包餃子過程中,擀皮兒、調餡兒,包餃子的過程讓老師和孩子們都不亦樂乎。餃子皮在他們的手中變成了大圓、小圓、四方形、三角形,“還有一個孩子説自己擀的皮兒像尿布,一時間,孩子們紛紛擀起‘尿布’,他們還比起來誰的更像尿布……”魏東介紹道。在包餃子的空當兒,三位老師一邊手把手教孩子們包餃子,一邊將餃子相關的笑話和詩句當做聊天一樣教授給孩子們。
當形式各樣的餃子出現在他們面前時,魏東、張鑫和劉真都要“哭”了。大的、小的、圓的、扁的,還有的餃子撐開了“肚皮”,怎麼煮成了問題。發着愁的老師們被學生李允的一句話點醒了,“老師,你快來看沙寶她把餃子包成迷你版的pizza。既然是pizza,咱們可以烤着吃,包得完整的水餃煮起來,露餡兒的當做pizza烤着吃。”一頓地道的中西結合的食物成就了孩子們的午餐。
當放學父母們來接孩子們的時候,他們一邊把包餃子的習俗和趣事兒講給父母聽,一邊讓爸爸媽媽品嚐親手包的餃子……“和他們在一起,好似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小時候玩面兒的場景,和這些孩子相處的快樂時光彌補了家人不在的孤獨感。”劉真説。由於疫情的原因,魏東、張鑫和劉真一年多來從未回國,“漂泊在外,無法與家人團聚,夜深人靜之時會很想家,想念故土。即便如此,我們仨還是一致認為,如果再有這樣的機會,還會義無反顧地選擇留在這裏,再來兩年。”魏東説。
與國內同步教學 祖國讓他們很安心
張鑫在校主要負責數學,魏東主要教授語文,劉真則以國學為主。為了更好地銜接國內的基礎教育課程,張鑫專門從國內帶了數學試卷,對里約的學生進行調研測試。通過測試,他發現三個班級的學生基礎知識參差不齊,於是,他開始在班級內部開展分層教學。“遠赴他國之前,教學任務基本明確,下一步就是如何來開展教學,我把代表着中國傳統數學的孔明鎖、華容道、七巧板等教具帶到了這裏,就是希望他們能更加理解燦爛的中華民族的數學文化。”張鑫説。
世界很大,同時又很小。網絡讓三位老師與國內教學節奏並駕齊驅。在備課方面,張鑫在一年級的數學教學中,張鑫與母校舜耕小學數學教研組積極溝通,交流備課經驗,共享教學資料。英語教學出身的劉真執教國學,也是一邊與國內有經驗的國學教師溝通,一邊自己摸索網絡授課經驗。如今,在里約國際學校,《弟子規》已經成為學生行為準則,華人家長們直誇孩子學習後的變化很大;在居家辦公期間,國內的網絡學習經驗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了里約,讓這裏的學生也享受到了線上教學。
一年上了435節課的魏東,讓學生們愛上了中文課,“從一年級到五年級,學生跨度之大,壓力可想而知,但是我也在這中間得到了認可。”魏東説。巴西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學校安排的網課並不多,但是由於學生特別喜歡語文課,魏東的語文課從原有的每週4節一下子增加到了14節。市中區教育和體育局組織科工作人員介紹,為幫助他們在海外教學順利,市中區教研室專門組建語文、數學、英語、綜合實踐等4個學科的業務指導QQ羣,為支教教師提供強大的業務支撐。
老師們在海外努力工作,家裏的大事小情也牽動着濟南市教育局、市中區教體局和各所學校同仁們的心。平日裏,為了保證三位教師的人身、健康安全,教育部門專門組建微信羣,三位教師每日打卡報備駐外情況;春節前,市中區教體局及三人所在學校相關領導還為其家屬送去了新春賀禮;疫情嚴重之時,各級領導多次關心、詢問三位教師在海外的生活工作情況,並寄送了口罩、手套等有關抗疫物品……
“祖國讓我們很安心。未來,我們誓當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講好中國故事,通過自己的行動積極搭建文化交流的橋樑和平台,積極傳播和推廣中國文化,為促進中國與巴西人民的友誼作出應有的貢獻。”三位教師一致表示。
相關鏈接:
中國年在里約這樣過,看市中仨教師如何在海外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