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校長親手做的年夜飯、老師充當外賣小哥、抽盲盒圍巾:滬上高校留校師生共享家的温暖
“本來其實挺想家的,不過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都很有意思,讓我們留校學生有一種家的感覺。今天抽盲盒我抽中了一條校名圍巾,特別高興。”華東政法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大四學生莊夢迪説。
盲盒新年大禮包、傳統年俗年味濃,留校也有家的温暖
在牛年春節即將到來之際,華東政法大學“春聯窗花送祝福、傳統文化迎新年”主題文化活動讓留校師生們感受濃厚年味與家的温暖,體驗傳統文化魅力。與往常不同,今年學校精心準備的盲盒新年大禮包引入了年輕人的當紅玩法,看看誰的“歐氣”最旺。
“你要這樣握毛筆,然後蘸上墨汁……”大三學生檀恭博一邊説一邊示範。今年是他加入華東政法大學百外書社的第三年,這是上海市第一個市級大學生書法團體。寒假期間,檀恭博第一時間邀請其他幾位家住上海的社員趕回學校,現場教授留校同學書寫春聯。
一張紙、一把剪,紅紙折上幾折,剪刀左右遊走,儘管都不是專業的,大家仍剪得不亦樂乎。象徵年年有餘的“魚”圖案窗花栩栩如生;一個個滿滿的“福”“和”“美”“喜”等字樣和圖案也呼之欲出;窗花作品“厲害了,我的國”“我愛祖國”,書法作品“新年快樂”“萬事如意”等都傳遞出了大家對新春迎祥納福的祝願,對抗擊疫情的致敬,同時也表達了師生對祖國發展的美好期待。
師生一同書寫新春祝願、剪窗花等活動讓新年更具儀式感、更富文化味。老師們為學生們送上藴含暖暖温情的華政圍巾、故宮日曆等新年禮物。
“吃的東西還習慣嗎?”“你老家哪裏?”“Happy New Year and Happy Spring Festival!”在擺滿剪紙窗花的桌前,校黨委書記郭為祿同留校學生拉起家常,詳細詢問了他們在學校的生活和學習情況。
“我代表在新加坡國立大學交流學習的20多位同學,向母校致以崇高的敬意,祝大家牛年吉祥……”正在新加坡交流的學生王黎圓在屏幕另一端向現場師生問好。今年因疫情原因,許多在海外求學的華政學子也選擇就地過年,他們通過雲端視頻向母校報平安、送祝福,華東政法大學的老師們亦通過網絡連線海外學子,熱鬧不減半,互動不掉鏈。
據華東政法大學團委書記、學工部副部長焦佳介紹,華東政法大學還為留校師生陸續推出了其他“暖心工程”:除保障餐飲、住宿、醫療外,還提供勤工助學崗位、組織師生茶會話、開展趣味運動會、舉辦名家大講堂、開設明星讀書會、一起攜手包餃子、留校師生文藝聯歡會等。對於經濟困難的同學,學校還額外發放春節慰問金和愛心餐費,為近110名學生髮放近7萬元補助。
“大廚”校長親手燒年夜飯,老師當“外賣小哥”送上門
從回家團圓,眾人分享“桌餐”,到減少聚集,一人食用“盒飯”,怎樣才能讓師生品嚐到暖胃又暖心的年夜飯,感受年味?輔導員擔任送餐“外賣員”,為留校學生送來熱氣騰騰的新年套餐。其中每一道菜,都由學校領導們後廚掌勺。上海建橋學院留校學生萬玲和室友們打開年夜飯,興奮地説:“學校對我們太好了。”
年味的配方里既有家的温馨,又有大廚的手藝。今年,建橋校領導們們掌勺同學年夜飯餐盒中的“五菜一湯”:紅燒肉、紅燒牛尾、菠蘿雞塊、開背蝦、炒青菜、“芋”貴人羹湯。
紅燒牛尾,是副校長俞曉光的一道“保留菜”。為了讓這道象徵着“從牛頭紅到牛尾”的菜,酥嫩軟糯,濃香入味,他下午兩點就趕到後廚,花數小時慢燉。
校長朱瑞庭燒一道紅燒肉,每塊125克,分量十足,清香不膩。在他的家鄉諸暨,大塊紅燒肉配上馬劍饅頭,是一種充滿回憶的家鄉年味。他希望這道菜也燒出媽媽的味道,讓同學們品嚐他手藝的同時勾起對家的回味。
菠蘿雞塊,是黨委書記江彥橋參賽獲獎的一道拿手菜品。醃製雞塊,熬製醬汁,都有“秘方”;陳偉副校長做一道羹湯——“芋”貴人,冀望同學們出門遇貴人;顧慮到同學們的口味,四川妹子夏雨副書記為同學們蒸了一道“海味”開背蝦;楊俊和副校長則為同學們翻炒了一道營養均衡的青菜炒蘑菇。
出了廚房,校領導們又趁熱為學生打菜,在每份打包餐盒裏“多添一勺”。整裝待發的輔導員們帶上打包的年夜飯套裝,坐上餐車,馬不停蹄將年夜飯送至學生寢室,讓學生第一時間吃到熱飯熱菜。
這次年夜飯的燒製全程視頻直播,2萬多人同時在線收看,同學們紛紛打出彈幕,隔屏“雲吃菜”。“一會兒就可以吃到啦,哈哈哈”、“我想學校的菜了,我懂了,你是想讓我們回學校的”……
“雖然身在異鄉,但是年味不減。”年關將至,第一次在外過年的上海建橋學院18級國商專業李昊乾同學,並不覺得孤單。他以一張特殊的“全家福”照片記錄下學校裏濃濃的年味。
他和同學們一起剪窗花、寫春聯、扮寢室活動,共同迎新年。據悉,從除夕夜到年初二,上海建橋學院還為留校學生提供了70元的餐券。
作者:儲舒婷
編輯:吳金嬌
責任編輯:樊麗萍
圖片來源:各院校供圖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