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全國人大代表提出,鄉村教師“縣管校聘”弊大於利,應暫緩在全國推行。對此,教育部近日在答覆中表示,“縣管校聘”改革的重點在於改革僵化的教師管理體制,而不是大張旗鼓搞聘任,應避免“折騰”教師。這項改革提高了教師編制使用效果,縮小了城鄉師資水平差距,但部分地區也存在骨幹教師扎堆去優質校、校長權力過大等問題,一些地方盲目開展教師的全員競聘,機械地搞“推倒重來”“末位淘汰”,模糊了改革的重點。推進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是優化教師資源配置,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
2014年,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關於推進縣(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意見》提出,加強縣(區)域內義務教育教師的統籌管理,推進“縣管校聘”管理改革,打破教師交流輪崗的管理體制障礙。2016年,《國務院關於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全面推進教師“縣管校聘”改革,統籌調配編內教師資源,着力解決鄉村教師結構性缺員和城鎮師資不足問題。
2020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進一步強調指出,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推行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縣管校聘”,有計劃安排縣城學校教師到鄉村支教。教育部透露,2015年以來,已分兩批共公佈了49個“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示範區,通過試點先行、示範帶動,以點帶面、穩步推進。在示範區的引領帶動下,目前,已有15個省份在省級層面專門出台指導意見或實施方案,進行全面部署。從實施效果來看,各地在改革中,加強縣級黨委政府統籌,理順編制、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部門的教師管理職責,完善教師補充、聘用、交流、培養培訓、激勵機制,並加強對重點人員的人文關懷,確保改革順利推進。通過“縣管校聘”管理改革,提高了編制崗位等使用效果,一些邊遠山區學校教師得到足額配備,縮小了城鄉、校際間教師隊伍水平差距,促進了區域內中小學教師均衡、優化配置,緩解了農村學校師資尤其是音、體、美及英語等學科師資緊缺壓力,同時進一步落實了中小學校自主權,激發了教師隊伍的活力,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不過,改革實踐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優秀骨幹教師扎堆去城鎮學校、優質學校,校長權力過大,教師內部矛盾大、挫傷積極性等。
教育部認為,這些問題集中在“聘”的環節,特別是一些地方盲目開展教師的全員競聘,機械地搞“推倒重來”“末位淘汰”,模糊了改革的重點。“縣管校聘”改革的重點在於改革僵化的教師管理體制,使分散在不同部門的教師管理人權、事權、財權相對統一,而不是大張旗鼓搞聘任。下一步,教育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對“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實施情況的調查研究,深入評估出現的問題,強化對地方的指導,避免造成對教師的“折騰”,確保優化教師資源配置的初衷得到較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