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歷史老師“加盟”,“四史”學習教育進入滬上大中小學的課堂:強化價值引領,在青少年成長中厚植紅色基因
寶山區小學音樂教研員王霞紅進行小學高年級組教學展示。(朱水苗攝)
“四史”學習教育正循序漸進地進入滬上大中小學的課堂,在青少年的成長中融入和根植黨的紅色基因。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九週年,6月30日上午,“偉大的起點——上海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教學觀摩暨上海學校‘四史’學習教育進課堂專場活動”在華東師範大學舉行,來自滬上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的學生們,分別上了一堂令人耳目一新的思政課。
活動現場,師生代表共同為上海市大中小學生“四史”學習教育活動按下啓動鍵。通過同步網絡直播,教學展示活動吸引了1.2萬餘人在線上和線下共同觀摩。
音樂、歷史老師“加盟”,把鮮活豐富的“四史”內容融入課堂教學
除了政治、德育老師,小學音樂老師、初中歷史老師也紛紛“加盟”,把鮮活豐富的“四史”內容融入課堂教學。
“唱支山歌給黨聽, 我把黨來比母親……”動人的音樂旋律中,寶山區小學音樂教研員王霞紅首先讓同學們朗讀了這首紅色歌曲的歌詞,用心來感受音樂中的情感起伏。學生們在有的段落裏,彷彿看到了悲傷的母親在哭泣;而在另一段樂聲中則體會到了被壓迫的人民奮起反抗……跟着老師的伴奏和演示,同學們學會了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和身體動作,表達這首歌裏的悲傷和慷慨兩種迥然不同的情緒色彩。
本溪路幼兒園教師應彩雲進行幼兒園組教學展示。(朱水苗攝)
遵循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從幼兒園、小學,再到初中、高中和大學,不同學段的老師們無縫聯結起專業和“四史”內容,層層深入、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
風華初級中學歷史老師薛怡用建黨紀念郵票的方寸之間,帶領同學們進入歷史情境,並請學生分享他們所瞭解的現實中的偉大工程;建平中學政治老師劉宏福則引導學生結合三個“深刻改變”的論述嘗試解釋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在師生和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中形成自己的思考。在大學近代史綱要的課堂上,華東師大馬克思主義學院的賈秀堂和學生共同討論當下中國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思考未來的道路。
建平中學教師劉宏福進行高中組教學展示。(朱水苗攝)
讓青少年學子通過“四史”學習教育厚植紅色基因
“將歷史切入現實,從建黨的歷史談起,説明中國共產黨的精神特質,建立了黨的誕生與時代變革的勾連關係。老師們都沒有空講道理,而是把‘四史’教育融入在鮮活的案例中,將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結合起來,把課上活了。”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會長、上海高校思政課教指委副主任、上海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協作組組長忻平教授觀摩課程後,認為大中小幼六位教師都在啓發式、互動式教學中,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體現了課程思政的特點和思政教育的初心本質。
華東師範大學教師賈秀堂進行高校組教學展示。(朱水苗攝)
開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重中之重是讓青少年學子通過“四史”學習教育厚植紅色基因。上海市教衞工作黨委副書記、市教委副主任李昕表示,思政課是一個“跨學段”的有機整體,貫穿大中小學教育全過程,伴隨孩子的成長髮展,推進新時代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必須牢固樹立系統思維,打破學段劃分的區隔。
據悉,華東師範大學已專門組建“四史”學習教育專家宣講團,已開出近百個宣講主題,為校內外提供豐富學習資源。
華東師大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旭紅介紹,學校不僅將“四史”學習教育融入學校課程思政的整體建設規劃中,近日還成立了國內高校首個跨學科高端社會主義研究院,整合多學科力量加強研究,為上海打造紅色文化資源高地、研究高地、活動高地提供學理支撐。
作者:儲舒婷
編輯:顧軍
責任編輯:樊麗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