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皇帝動不動就“賞黃金萬兩”,官員真的能領一萬兩黃金嗎?
在看古裝電視劇中,我們往往會看到這樣一幅場景:一些大將軍凱旋而歸,捍衞了領土,或者是佔領了其他國家的土地,為自己的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或是那些別的人立下了大功勞,這時候皇帝總是會下旨,賞賜大功臣很多東西;千頃萬頃畝良田,然後府邸,下人等,封官加爵,還會賜予大量的金銀珠寶,很豪氣的來句賜黃金萬兩。看到這裏,我們不禁會感嘆:皇帝真是有錢啊!賞一萬兩黃金呢!
然而,事實果真像我們所想的那樣子嗎?皇帝真會如此大方,賞黃金萬兩?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萬兩黃金的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方面呢?
一、 皇帝所賞並非“黃金”,也並非是“萬兩”
所賞之物並非真“黃金”
我們都一直以為,皇帝賞賜的黃金就是真的黃金,然而卻並非如此,而是其他的東西。在古代的時候,不斷地改朝換代,每一個皇帝都擁有着屬於自己的獨特的治國理念,頒佈的政策也有所不同。
所以在貨幣政策上,也會有相關的調整變動,度量標準不一樣,然後黃金的成分也不同,更何況現代的黃金也會被分為很多類,像足金、千足金等;另外,不同朝代的兑換比率也有差異,所以不同的時代,黃金的概念都是有差異的。
在先秦這個時候,金專門指青銅,黃金的使用比較少。只有楚國發行的郢爰,又稱作“印子金”,(是因為它的形狀像印章,故得此名。)其具有貨幣的職能。到了明代的時候,才有黃金官錠。古代的黃金一直以來都代表着財富,並不象徵着貨幣。
春秋戰國時期,冶煉技術還並不是那麼發達,黃金的儲存量也就特別少,幾乎只存在皇室之中,而那時的金大概就指兩種金屬,即銅和錫。
從戰國時期到東漢之前的這段時期的金,一般來説,可以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金;多為馬蹄的形狀或者是大餅狀,一塊金就是“一斤”。我們想想,也可以知道,這一塊金也不輕啊,古人帶着黃金在身上,真是既不安全,又累人啊!
後來到了秦朝,冶金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金也比較多,但當時的金也並不是完全純的,會摻雜其他的金屬在裏面。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推行了圓形方孔錢,所以這裏的萬兩黃金大致上用銅錢來代替。
我們要了解到,在古代,銀子和黃金是通用的法定貨幣即法律規定的,一兩黃金是十兩銀子,十兩白銀等於一萬文的銅錢。這樣計算下來的話,那萬兩黃金可不是簡單的小數目啊!要是真的賜予萬兩黃金,那皇帝還不得窮沒了。
到了明清後,更是比較假了,指的就是銀子,《清稗類鈔》中記載到:“屑葉為末,雜以花露,一器值數十金,貴人饋遺認為重禮。”
從這裏就可以看到,數十金指的是十兩白銀,並非黃金。
所賞之物並非真的有“萬兩”
我們可以稍微分析一下,首先,我們可以忽略皇帝是否願意賞賜大量的錢幣給有功勞的大臣;縱然願意,一個功臣就賞賜萬兩黃金,況且總不可能就只有一個大功臣吧,所以要是每位大臣都給的話,皇帝的金庫肯定是遠遠不夠打賞的。
漢朝的時候,一兩大概為今天的16克,唐朝時,一兩大概為37克,稍微換算一下,萬兩黃金有現在的千金附近,換算人民幣大概幾千萬。但皇帝也不會真的做到給黃金萬兩,一般來講,會使用糧食等其他東西來代替。
不過,在歷史上有一次賞賜很多黃金的例子,即李世民平定關東時,一激動,就賞賜了六千斤的黃金,雖然數目很多,但在現代人看來,並不一定是真的,黃銅也可以作為賞賜的對象,而黃金只佔了一小部分。
所以啊,皇帝並不是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那麼大方,金手一揮,萬兩黃金就呈上來。
黃金為何珍貴
首先在我國,黃金的使用歷史是非常悠久的。在商代的早期,黃金飾品就有出現,在河南的一些商代早期墓葬,殷代墓葬等地,出土有珥型金飾、金塊、金葉等。這可以説明,在很久之前,黃金就被人們發現了,還被做成飾品。
這種金閃閃的金屬,人們看見了,自然目光就挪不開了呀!像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出黃金,在《戰國策》中有相關記載:“黃金珠璣犀象出於楚。”
楚以黃金為貨幣,這實在讓別的國家羨慕的不行啊!其次,黃金以稀為貴,黃金的產量是非常低的。另外,提取非常的困難,這就導致前面説的產出低。
二、 探尋“金”的不同面目
古代黃金的作用
在中國的古代時期,黃金除了作為貨幣和裝飾品的作用外,還可以送禮、進貢、祭祀、買賣官爵和打造佛器等等其他許許多多方面的用途。在不同的朝代,主要的功能也不一樣。
在殷商和西周時期,黃金多被用來當作一種裝飾品;春秋戰國時期,黃金的用途比較廣泛;秦至西漢時期,黃金被當作貨幣,進行交易流通;東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到隋朝時,黃金的主要用途是用於貯藏和起裝飾效果;到了唐宋時期,黃金的貨幣作用又佔據主流地位,發揮着其作用;後來到了元朝的時候,黃金作為貨幣的這種功能慢慢消失了。
黃金作為裝飾品還是用的比較多的,在古代,人們都喜歡“穿金戴銀”。
首先,金銀是財富的象徵,是高貴的象徵,只有身份地位很高,腰纏萬貫的有錢人家才能大量的佔有。普通的平民百姓能有除金銀之外的一些裝飾品也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了。況且,身份地位不同,其佩戴的首飾也會有很大的差異。
其次,金銀看起來很貴重,而且閃閃亮亮的,不容易起氧化作用,便於讓工匠打造加工,佩戴在身上效果是很好的。最後一點就是穿金戴銀有助於辟邪,讀到這,可能我們會訝異,人們穿金戴銀還主要是為了驅逐邪惡。
“金”竟然可以成為“殺人利器”
沒想到閃亮亮的金子,有人還會用這個來自殺,而且一般都是採取吞金的方法。如果是純金的話,這種金子對身體並不會產生毒害,只會造成物理作用,導致自殺者是生生的因為疼痛的折磨而走向死亡的。要是吞的金子比較小的話,還可以被人排出體外,這種是無法了結生命的。
雖然這種吞金的方式不僅麻煩,而且“成功率”低,但還是有很多的人採取這種方法。有一些人比較清楚吞純金的弊端,所以有的人會事先對金子“加工”一下,讓其變得尖鋭,使腸胃被金子穿透,導致胃穿孔而死,這種手段真讓人身上直冒冷汗。
另外,就是“生金”,生金往往含有很多雜質,有的還含有劇毒。然後也有一些文獻記載説喝金箔酒會導致死亡的案例,它的使用方法就是在酒里加入金箔。
因為金箔的冶煉不好,純度不夠,會有劇毒存在,當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產生質變,再加上古代的急救可能不及時等一些因素,從而導致死亡。
看到這裏,不禁覺得還有點小恐怖,金子的用途很多,很有好的價值,卻被當成殺人利器,實屬有點浪費呀!
古人對黃金痴迷瘋狂的緣由
黃金除了代表許多的財富之外,還有什麼魅力讓人們為之瘋狂痴迷呢?我們不妨繼續往下看。
首先,代表了權力。在古代封建社會中,黃金是十分珍貴的,自然只有尊貴的皇室才可以使用,在生活中也可以見到黃金被使用的影子。像明神宗,即朱翊鈞戴的皇冠——金絲蟠龍翼善冠,象徵了皇家至高無上的地位,我們也可以看到,做工是非常的精妙。
其次,象徵着財富。黃金的優點非常多,價值高,又充當了媒介,珍藏價值高,這些使它受到人們的歡迎與喜愛,人們也用此來展現自己的財富。
第三,顏色美。《使遼錄》中記載到,契丹的女子將黃金塗在妝容上,以示好看。第四,保護生命;由於黃金的化學性質很穩定,然後人們覺得吃黃金可以延長壽命,因此被廣泛用到一些丹藥中。最後一點就是取悦神明,在宗教中,黃金被賦予神性,很好的連接了政治和宗教。
不光是古代,現代的人們對黃金不也是追求的挺熱的,因此黃金的儲藏價值十分高。
總結
看到這,我們對於古代皇帝賞賜萬兩黃金這件事情有了更多的瞭解認識,認識了它不為人知的很多面。在我國,黃金的歷史是十分悠久的,憑藉着屬於其獨特的屬性、特點,讓人們為之痴迷,崇拜,人們對它,也許不僅僅是為了它自身的價值,在我看來,更是精神層面的一種追求,追求它那種獨特的黃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