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曆史上,潮商、晉商和徽商為“三大商幫”,徽商即徽州商人或新安商人,因徽地不易種地,故而當地人另尋其生存之道,魏晉時期,徽州的商人就有不小的名聲,後來是因為宋代經濟發展迅速,因此徽商也很是活躍,但全盛時期則是在明清兩代。
晚清首富胡雪巖便是徽商中的一員,胡雪巖出生於徽州績溪,他與許多徽商的起點是一樣的,幼時家貧,但又因父親早逝,年僅13歲的胡雪巖便開始孤身外出闖蕩,啥事都做過。
在雜糧行、商行當過夥計,在錢莊做過學徒,掃過地倒過尿壺,不過胡雪巖確實是個肯吃苦、勤快的人,因此成為了錢莊正式的夥計。後來又因杭州阜康錢莊的於掌櫃沒有後代,因此將胡雪巖當成自己的兒子看待,彌留之際,把價值5000兩的錢莊給了胡雪巖。
胡雪巖站在了新起點,一些情況也發生了轉變,26歲時結識了“候補浙江鹽大使”王有齡,而隨着王有齡的步步高昇,胡雪巖的生意也是越來越好, 除了錢莊外,還開設了許多店鋪。
但要説到胡雪巖的另一個大起點,那就是獲得了左宗棠的信賴,從而走上了官商之路,這其實也是互利共贏的發展,因左宗棠的緣故,胡雪巖的身份地位都發生了變化,而左宗棠所缺的軍餉和軍火,便可從胡雪巖這裏獲得。
不過胡雪巖在這條路上走得順風順水,自然會阻礙到其他人的步伐。胡雪巖成了不少人的眼中釘,而那些人靜靜潛伏着,等待着機會把胡雪巖徹底從高處拽下去。
眾人皆知左宗棠與李鴻章不合,胡雪巖與盛宣懷是競爭對手,但真正擊敗胡雪巖的卻不是李鴻章和盛宣懷,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就算盛宣懷手握電報局,李鴻章則是調用自己的關係,給胡雪巖下絆子,但還是不能把胡雪巖徹底擊垮,真正擊敗胡雪巖的高手,是一個名叫席正甫的人。
席正甫與19世紀六十年代自開了一家錢莊,6年後則當上了英商匯豐銀行的跑街,十年後更是成樂匯豐銀行的買辦,李鴻章為拉攏席正甫,還曾特意上書朝廷,為他保薦官職。
席正甫的關係網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得勢,外商在上海開設的大小銀行有34家之多,但席氏家族卻擔任買辦有17家,而在19世紀末,則流傳着這樣一句諺語:“徽幫人再狠,見了山上幫(即蘇州洞庭山,席正甫便是出自此地),還得忍一忍。”
當日胡雪巖春風得意,囤積生絲挑戰洋人的商行,使得席正甫憎惡不已,要知道那些個洋人老闆可都是席正甫的“金主爸爸”,席正甫能有今日的成就,靠得便是懂得討金主的開心。
因此胡雪巖失勢時,許多人都來踩了一腳,而席正甫的那一腳則是踩得最狠的,就算胡雪巖變賣自己的房產,也難以再保住自身,而從胡巖松與席正甫的較量來看,其中無不透露出一種悲慼,獲利最大的還是那些洋人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