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54歲北大醫學博士畢業後種地一事,讓我看到了大學生身上的通病

由 鍾離綺琴 發佈於 經典

“長大了想上哪所大學啊?”

當我們每每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天真的我們還一直在清華和北大之間糾結和猶豫不定!畢竟清華和北大是我國最頂尖的兩所大學,也正是由於這兩所大學實力超羣,所以它們的名字家喻户曉。就連我們那沒有讀過書也並沒有多少文化的父輩和爺爺輩也總在是不是給我們唸叨,並鼓勵我們考上這兩所高等學府之一。

因為在很多家庭看來,如果孩子能夠考上清華大學或者北京大學,那麼孩子一定會非常有出息、有成就!

此外,除了學校之外,相信很多農家子弟的父母也很希望他們能夠學醫。用他們的話來説就是“學醫生,當大夫,掂刀(主刀)就能掙大錢”,也就是我們所説的臨牀醫學專業。

總之,在很多父母看來,至少往前推個三五年一定是這樣:上一個好大學+學醫學專業就等於成功!現在看來,其實老一輩人的建議也並不完全錯——至少醫生這一職業確實很“吃香”!但這裏邊不可忽視的是,這也是他們用努力換來的。

北大醫學博士生的現狀似乎顛覆了傳統的認知

重點大學畢業的醫學生,無論是誰看來,他都將會有一片大好前程。然而,近期被爆出生活現狀的一位北大的博士生卻並非如此。張曾經是一位醫生,因為暈血上不了手術枱而選擇考取北京大學的臨牀醫學的博士生。但博士畢業後仍然無法適應工作,最後淪落到回家鄉務農種地的地步。並不是説務農種地怎麼怎麼樣,而是這樣一位高材生去種地實在是太可惜了。

就這樣,一個聰明勤奮的醫學高材生,因為暈血、因為接受不了現實生活的反差、因為不能夠融入工作中、因為接受不了別人的指指點點,最終性格變得孤僻,一蹶不振,不得不回家種地。如今他已經成為一個低保户,好似一個現實的成人版的“傷仲永”的故事。多麼可惜!

這位醫學博士生不正是當下眾多大學生的一個縮影嗎?眼高手低!

很多名校的畢業生最後變成低能兒的例子屢見不鮮,為什麼?原因之一就是很多學生身上都有這一通病——眼高手低!眼高手低,是懶惰的代名詞,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另一種説法,是……

試問,有多少學生不是如此?“名校畢業生”“導師眼中的天才”“親朋羨慕的對象”這些觀念讓你揮之不去,也最終毀掉了你。在做一件事情之前,總是習慣性地把自己定位在一個高姿態,當現實反差太大時,自己又怨天尤人接受不了。

而不是從改變自己開始,如果張博士能夠克服這一點,或許他早就成為了成功人士。即便作為一位醫學博士生,因為暈血上不了手術枱。那也可以改變自己,從低姿態進入相關的工作中,憑藉自己的學歷文憑,試問什麼企業會小覷他?如果不是眼高手低,又怎麼會淪落到回家種地、吃低保的地步?

一位醫學博士生啊,他本該有一個光明前程啊,最不濟現在也混到主治醫師、科室主任了吧。即便換了工作,估計也走到中上層領導的層次了吧?可惜,都不是!

最後不可忽視的是,與眼高手低“相伴”的是抗壓能力弱,這也是大學生的通病之一。現實和校園有些很大的差距,所以既不能眼高手低以高姿態進入現實生活,更不能由於接受不了反差而一蹶不振、毀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