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粉絲私信了作者這樣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已經畢業多年,這些年來幾乎沒有跟原來的同學聯繫過,可是他以前的同學有一天卻突然叫他參加同學聚會,這位粉絲不知道自己到底該不該去,想要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一些例子就知道了。
英國曾經拍攝過一部叫做《人生七年》的紀錄片,裏面記錄了14名來自不同階級的7歲孩子的成長變化,每隔7年會記錄一次,這些孩子長大後人生有了截然不同的機遇,曾經富人的孩子都成了富人,窮人的孩子繼續做窮人,只有一人實現了階級跨越,這個人的名字叫做尼克。
尼克跟其他窮人家孩子的差別在於他的父親很注重教育,從小就讓他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物理與化學,並不斷對孩子進行引導,而尼克也憑藉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成功,那麼在國內做一個類似的節目會是什麼結果呢?我們很難對此預測,不過一位網友的親身經歷卻很有參考價值。
這位網友畢業於某所農村小學,初中在鎮上的中學讀書,高中去了市裏的重點學校,大學在某師範大學學習,他畢業後參加了很多小學到大學的同學聚會,他發現小學和初中的同學基本都在打工,只有少部分人當了老闆和體制內人員。
他的高中同學有一半當了老師,剩下的當了公務員或者進入銀行,只有少數人在外奔波,而他的大學同學找的工作幾乎都不錯,也就是説他發現小學到大學的同學聚會有2類學生混得好,有1類沒出息,當然了這裏的好跟沒出息是通過財富、子女教育和社會貢獻、地位等多方面綜合考量的。
有2類學生混得好
1.學習好的學生
從整體來看,從小學習好的學生最後基本生活的都不錯,在大學中學習成績好又善於人際交往的學生在單位裏當大小領導的比較多;成績好,但是不太善於人際交往的同學,一般都是一線職工,專業能力比較強,但是地位不是很高了,不過凡事也沒有絕對,這也跟學生的性格和家庭等多方面有關係。
2.家庭背景雄厚的
有些人家庭條件比較好,他們的父輩已經取得了一定的財富和社會地位,就算他什麼都不做也能有比較好的生活,而他們從事的職業一般跟父親的工作都有點關係。
如果家庭條件一般,成績又不好,但是人比較機靈,善於交際並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那他們的生活過得也不會太差,不過大家要注意的是家庭條件好的人都是他們家族好幾代人積攢下來的財富,與其去羨慕別人的生活,還不如努力讓自己成為“富一代”。
有1類沒出息
這類同學就是無背景、成績差、不善於交際,他們基本在同學集會上很少發言,有些甚至直接就不參加同學聚會了。
其實上面所述並不是要劃分三六九等,很多人畢業後基本都不跟以前的同學聯絡了,互幫互助對他們來説也成了一種奢望,曾經的感情和友誼也會慢慢被時間和距離沖淡。
不過通過這種總結我們也能看出學習還是普通人改變命運的好機會,如果不能給孩子創造好的條件(“試錯”的機會),那最保險的方法還是讓孩子好好學習,可能一代人無法進行打的改變,但是多代人共同努力後就不一樣了,各位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點關注瞭解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