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國高考狀元,留美學習卻一去不返,現已成國際權威
學習的重要性相信很多人都明白,特別是年輕人,更要趁着大好時光趕緊學習,不然等到老了就很難有成就。如今社會隨着中國的發展,基本上所有人都有了學習的機會,父母期盼着自己的孩子用學習的方式出人頭地,在社會上有頭有臉,也已經成為了當下的社會常態。中國發展到現在,學子們留學的機會也變多了,近幾年來,出國留學學子的選擇,也成為了不少人關注的一面。
有的學子選擇學成歸國,為國家發光發熱,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而有些學子選擇一去不返,留在了他國。她是中國高考狀元,獲得了國家大力支持,得到了公費留學的機會,然而她留美學習卻一去不返,儘管她現已成國際權威,但此種行為依然讓人不齒。20世紀80年代,當時的中國還處在發展薄弱階段,在國際上的存在感也十分薄弱。
為了培養更多的高精尖人才來建設國家,我國啓動了不少留學項目。在1981到1989年,我國有很多學子公費留學,儘管那個時候國家不富裕,不繁華,但還是傾盡了全力送這些學子留學,費用由國家給,國家是用期盼的眼光送這些學子出國的。那麼多留學生中,大部分都選擇了回國建設國家,但有少數人忘了是誰給予了他們機會,而選擇了留在美國。當年的高考狀元袁鈞英便是其中一個。
袁鈞英,她是1977年的高考狀元,被複旦錄取,成為名校學生,隨後她又以令人矚目的成績考上了上海第一醫科大學的研究生。再後來便是中美招生項目,她因為優異的成績被選中,留學期間,她獲得了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和麻省理工的博士後,年紀輕輕便完成了學業。如此優異的成績,倘若能夠回國建設自己的祖國,這將是中國多麼一筆巨大的財富。然而袁鈞英選擇了留在美國,甚至還把自己的國籍改成了美國。
短短10年裏,她就從哈佛大學一個小小的助教成為終身教授,隨後更是入選了美國的院士。袁鈞英獲得過很多成就,這樣一位優秀的人才,卻在中國發展最需要她的時候離開了祖國,甚至還成為了美國院士。哪怕她的能力再優越,也讓人感到心寒。人們經常説科學無國界,但是這句話本身就是個謬論。倘若科學無國界,各個國家就不會把自己最頂尖最高端的研究成果遮遮掩掩,各個國家也不會在國際上爭搶高精尖人才。
在中國歷史上,曾湧現出多愛國人士,如錢學森等,此等愛國之情,一直以來為民族所讚揚傳誦。在國家經歷困難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選擇與祖國共患難,但是總會有一些叛徒出現,為人所不齒。有一顆愛國的心,比什麼都重要。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根都忘了,哪怕他獲得再大的成就,也會令人恥笑。只有祖國強大了,在國際交流上才會有底氣。愛國是一種情懷,也是一種責任,更是我們生活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