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作業、增睡眠、減補習……餘杭發佈義務教育階段“雙減”實施方案
為充分發揮學校教書育人主體功能,切實加強校外培訓機構治理,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根據國家、省市“雙減”工作部署和要求,結合餘杭區實際及教育高質量發展奮進計劃總體部署,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2021年,全面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機構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營利性學科類培訓機構壓減率達到100%;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基本規範;課後服務覆蓋率達到100%,學生過重學業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家長相應精力負擔得到有效減輕。
2022年,進一步鞏固義務教育階段營利性學科類培訓機構壓減成果,校外培訓機構亂象基本消除;作業管理和課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持續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家長相應精力負擔。
2023年,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取得顯著成效,具有餘杭特色的校外培訓機構治理體系初步形成;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學校課後服務能夠滿足學生需要,學生學習更好迴歸校園;人民羣眾教育滿意度明顯提升。
二、重點任務
(一)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1.嚴格按課程標準組織教學。教育部門指導學校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課程,並嚴格按課程標準組織教學。積極推進幼小科學銜接,落實小學零起點教學,義務教育學校要做到按課程標準應教儘教,確保學生達到國家規定的學業質量標準。學校不得隨意增減課時,不得隨意加快教學進度、提高教學難度。
2.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指導學校健全教學管理規程,優化教學方式,強化過程管理和質量監測,提高學生在校學習效率和質量。積極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強化教育教學與生產生活、社會實踐的聯繫,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加強考試管理,改進考試方法,降低考試壓力,堅決克服唯分數傾向。
3.加強城鄉義務教育共同體建設。以新時代城鄉義務教育共同體(簡稱教共體)建設為主抓手,促進優質教育資源下沉,縮小城鄉教育差距。2021年新增融合型、共建型城鄉教共體學校(校區)14家;到2025年實現鄉鎮學校教共體全覆蓋。
4.實施公辦初中提質強校行動。通過辦學條件提升、新名校集團化、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高水平校長隊伍建設、課程改革深化、教科研工作促進、教育信息化建設、特色項目培育等八大行動措施,實現全區公辦初中辦學質量明顯提升,更好滿足市民對優質初中教育資源的需求,緩解家長擇校焦慮。
5.深化高中招生改革。規範高中招生秩序,全面實施普通高中屬地招生、公民同招,杜絕違規招生;落實優質示範普通高中學校不低於60%的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促進初中學校優質均衡發展。
(二)提高作業管理質量
1.強化作業等“五項管理”。推進全區所有中小學校落實教育部和省市關於中小學生作業、睡眠、手機、體質、讀物管理(簡稱“五項管理”)各項要求,“五項管理”列入年度教育督導的重點工程和責任督學首要任務,確保全面落地見效。紮實推進以“減作業、增睡眠,減補習、增運動,減刷題、增實踐”(簡稱“三減三增”)為重點的減負行動,着力解決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2.嚴格控制作業總量。明確各年級作業總量,小學一、二年級不佈置家庭書面作業,小學三至六年級儘量減少書面作業量,完成時間最多不超過60分鐘,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學校不得佈置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複性、懲罰性作業。教師要指導小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初中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
3.提高作業佈置質量。各校要完善作業管理辦法,加強年級學科作業統籌;要將作業設計和難度控制納入學校教研體系,鼓勵佈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發揮作業診斷、鞏固、學情分析等功能;建立作業校內和麪向家長公示制度,加強質量監督。教師要認真落實作業批改、反饋、講評、輔導等環節的規範要求,不得給家長佈置或變相佈置作業,嚴禁要求家長批改、檢查作業,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
(三)提高課後服務水平
1.落實課後服務全覆蓋。全面推行以放學後託管、初中生晚自習、免費在線學習、暑期託管等為重點的課後服務,確保全區所有義務教育學校實現課後服務全覆蓋,有需要的學生全覆蓋,並積極引導學生自願參加學校課後服務。各校要落實主體責任,制定“一校一案”,2021學年秋季學期開學後,推行放學後託管“5+2”模式,即每週5天開展,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提供延時託管服務;基於學校自主、學生自願前提,因地制宜開設初中學校晚自習服務。
2.全面提高課後服務質量。教師要指導參加課後服務的小學生在校內完成書面作業,初中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在此基礎上對學困生進行個別輔導與答疑,並積極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開設藝術、體育、勞動、實踐等活動項目供學生選擇,不斷豐富課後服務內容,提升課後服務質量,切實增強課後服務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學校課後服務不能滿足部分學生髮展興趣特長等特殊需要的,可適當引進非學科類教育培訓機構參與課後服務。研究制訂非學科類教育培訓機構參與課後服務的准入條件、遴選程序和監管措施等,努力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
3.強化學校課後服務保障。根據學生規模和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統籌核定編制,配足配齊教師;加強部門協同,完善課後服務經費保障辦法,堅持公益性和非營利性,建立財政補助、公用經費分擔、適當收取服務費或代收費等相結合的成本分擔機制,確保課後服務經費籌措到位;將用於在職教師課後服務補助的經費額度,作為增量納入績效工資並設立相應項目,不作為次年正常核定績效工資總量的基數,不納入教師與公務員工資收入計算比較口徑。
4.做強做優免費線上學習服務。利用國家、省、市教育教學資源平台以及優質學校網絡平台,免費向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專題教育資源和覆蓋各年級各學科的學習資源。組織學校積極參與省教育廳推出的以課程服務為主的“四點半課堂”和以答疑解惑為主的“問學名師”服務。
(四)從嚴治理和規範校外培訓機構
1.全面摸清培訓機構底數。在原有工作基礎上,結合省市要求,依託鎮街網格化力量,繼續深入開展全面排查,完善包括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總數、從業人員數、招收學生數、預收費等方面情況和信息,建立基礎工作台賬,並及時錄入全國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服務平台和“安心培訓”平台系統,實現與相關部門信息共享。
2.堅持從嚴審批機構。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和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不再審批新的面向學齡前兒童的校外培訓機構。文化和旅遊體育部門、人力社保部門、科技部門分別對文化藝術類、體育類、職業技能類、科技類等培訓機構實施歸口管理,制定標準,嚴格審批,加強事中事後常態化監管。依法依規嚴肅查處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未經審批多址開展培訓的校外培訓機構。
3.嚴格監管學科類培訓時間。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線上培訓要注重保護學生視力,每課時不超過30分鐘,課程間隔不少於10分鐘;控制培訓結束時間,線下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0:30,線上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1:00, 不得留課後作業。
4.加快推進轉登工作。根據省市統一要求和部署,同時結合本區實際,加快推進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轉登為非營利性機構。依據省市相關政策具體要求,制定轉登工作時間表,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轉登工作。
5.加強培訓廣告管控。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利用主流媒體、新媒體、公共場所、居民區各類廣告牌和網絡平台等刊登、播發校外培訓廣告;不得在中小學校、幼兒園內開展商業廣告活動,不得利用中小學教材、教輔材料、練習冊、文具、教具、校服、校車等發佈或變相發佈廣告。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廣告的管控力度,依法依規嚴肅查處各種誇大培訓效果、誤導公眾教育觀念、製造家長焦慮的校外培訓違法廣告行為。
6.嚴禁超綱超前教學。建立培訓內容備案與監督制度,嚴禁超綱超標超前培訓及與招生入學掛鈎的行為;嚴禁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班、思維訓練班等名義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線下學科類(含外語)培訓;開展學科知識培訓的內容、班次、招生對象、進度、上課時間等,要向本區教育部門備案並通過“安心培訓”向社會公佈;嚴禁提供境外教育課程;培訓班次必須與招生對象所處年級相匹配,培訓進度不得超過所在本區中小學同期進度;嚴禁組織舉辦中小學生學科類等級考試、競賽及進行排名;嚴禁以學前班、幼小銜接、小初銜接、初高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學習內容;不得提供和傳播“拍照搜題”等不良學習方法。
7.嚴格師資和教材管理。培訓機構不得高薪挖搶學校教師,清查在職中小學教師到校外培訓機構兼職;依法依規嚴肅查處教師校外有償補課行為,直至撤銷教師資格;從事學科類培訓的人員必須具備相應教師資格,並在培訓機構場所顯著位置及“安心培訓”平台及時公佈信息。聘用外籍人員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嚴禁聘請在境外的外籍人員開展培訓活動。培訓機構教學內容和教育行為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嚴把教材使用關、教師講授關,使用規範教材與資料。
8.強化培訓收費監管。根據市場需求、培訓成本等因素確定培訓機構收費項目和標準,向社會公示、接受監督。不得在公示的項目和標準外收取其他費用,不得以格式合同形式加重消費者責任或減輕經營者責任,不得以任何名義向培訓對象攤派費用或強行集資。嚴格執行國家關於財務與資產管理的規定,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或通過拆分合同等形式變相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培訓費一般應於臨近培訓課程開班前收取,不應過早提前收取。預收學費應開具國家規定的票據,須全部打入培訓費資金專户,並與開户行簽訂監管協議,培訓費資金專户相關信息依法依規在“安心培訓”平台予以公開,形成事前預警、事中預防和事後防範機制。規範使用教育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制定的《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範文本)》。
9.建設數字化應用場景。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依託“教育大腦”工程,按照“省級統建、地方創新”的思路,構建准入、監管、執法全流程閉環管理的智慧監管場景,提升全區校外培訓機構數字化監管水平。
三、組織保障
(一)加強系統部署。加強黨對“雙減”工作的領導,區委和區政府將“雙減”工作作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區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重點任務,結合本區實際,制定工作方案,細化工作措施,聚焦重要任務、重大問題和關鍵節點加強謀劃部署,確保“雙減”政策平穩有序落地。
(二)加強整體協同。健全多部門協同治理工作制度,組建工作專班,成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機構,建立責任清單,明確部門工作職責。充分利用“大綜合一體化”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契機,加大聯合執法檢查力度,依法依規嚴肅查處培訓機構違規行為。密切家校溝通,引導家長樹立科學育兒觀念,努力形成減負共識,積極動員引導家長不安排孩子參加學科類校外培訓;充分利用青少年宮、博物館、科技館等校外活動場所,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外活動,推進協同育人共同體建設。
(三)加強督查和宣傳引導。要設立舉報電話和信箱,暢通投訴舉報渠道。要及時總結宣傳和推廣“雙減”工作典型經驗和做法。新聞媒體要堅持輿論導向,為治理行動營造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