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史氏曰】一直不甚理解“選擇性必修”這個概念,但高考改革文件和課標都這麼寫作着,專家們也都這麼説的,我等也只好這麼説,至於理解不理解不是什麼大事,昨天看到温教授的解釋恍然大悟:“新教材高一是“必修”,高二是“選擇性必修”,其實都是必修。課標起初設定了三類課程,包括“必修”“選修1”和“選修2”,最終定稿才把“選修1”改為“選擇性必修”,“選修2”改為“選修”。“選擇性必修”這個詞有點彆扭。為什麼這樣叫呢?因為高一的“必修”,是所有高中學生都必須學的。而“選擇性必修”,是給要參加高考的學生修習的。理論上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之後,要分流,學生可以根據個人意願選擇是否還要升學,所以安排“選擇性必修”。實際上,不準備參加高考的高中生是極少的。所以我們不用糾結為何要分“必修”和“選擇性必修”,高一和高二語文都是必修,或者説高一是“必修”,高二是“必選”好了。此外,課標規定了要開設“選修”,但是目前並沒有編統一的選修教材,高中教材只編了高一和高二的。這是一個情況説明。”
異史氏曰,專家們真的不容易,弄出一個概念來,還要自圓其説,可謂費盡心思,絞盡腦汁。愚鈍如我等,除了佩服,還能有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