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名校“組團營業” 帶動高質量知識普惠

本文轉自:光明網

  作者:仲鳴

  “大學之大,非有大樓之謂也,乃有大師之謂也。”大師在處即大學,它不在於大樓之高,而在於學問之大。學問之大,大在創造性與價值性上,也大在傳播面與影響力上。讓一流知識傳播出去,也是“大學”二字的應有之義。

  近期,世界頂尖數學家、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丘成桐,在“人文清華”抖音直播間帶來了以學“問”為主題的演講,他結合數學史上的“聽音辨鼓”等重要問題及他本人證明卡拉比猜想、提出極小曲面猜想的研究歷程,深入淺出地講述了一流的學問該怎麼“問”、一流的人才該如何“學”。演講吸引了超1260萬觀眾在線旁聽。

清華北大名校“組團營業” 帶動高質量知識普惠

  據瞭解,自今年9月1日起,抖音聯合清華、北大、復旦等知名高校將推出100場公開課,持續整個9月。這讓在線聽丘成桐、許倬雲、吳曉明、張汝倫等大師開講變得觸“網”可及。

  不得不説,互聯網正讓越來越多的不可能變成可能。擱在以往,人們會覺得丘成桐這樣的學術巨擘“遠在天邊”——作為世界範圍內唯一囊括菲爾茲獎、麥克阿瑟獎、克拉福德獎、沃爾夫獎、馬塞爾·格羅斯曼獎這五項世界科學大獎的數學家,丘成桐曾被國際數學大師辛格評價“在哈佛,他一個人就是一個數學系”、被《紐約時報》稱作“當之無愧的數學皇帝”。可長期以來,他專注研究,鮮少露面,極其低調,就算做講座,能有幸親聆的,通常也只有講堂內的幾百名師生。

  但熨帖人心的是,互聯網技術讓“知識的地球是平的”願景日益照進現實。在今天,泰斗如丘成桐者,對大眾而言也可以“近在眼前”:人們可以隔着屏幕近距離感受頂級學者“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的風貌,聆聽他們“真知附着其上、奧旨藏乎其中”的見解。

  在北大歷史教授閻步克的抖音公開課《古代政治與文化》中,我們可以一窺士族門閥政治的奧秘;在華中師大文學教授戴建業的抖音公開課《李白詩詞》中,我們可以一睹李白“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的風采;在@中科院物理所直播的《科學公開課》中,我們可以感受粒子物理學的高能……以往橫亙在大眾與大家之間的高牆,正被漸次拆除;以往被圍牆圍起的大學,也在拓展邊界。

清華北大名校“組團營業” 帶動高質量知識普惠

  這是技術撬動知識傳播革命的現實註腳。應看到,當下互聯網正重塑知識傳播的格局與生態,之前很多人求知路徑主要依賴課堂,現在人們隨時隨地可以汲取知識;以往高閲讀門檻的書籍將不少人阻擋在知識院牆之外,現在他們可以從短視頻和直播中學到泛化知識。

  鑑於此,抖音平台和很多高校就在協力推進高質量知識共享,名校在抖音“組團營業”現象就是其反映。《2021抖音數據報告》顯示,截至去年年底,已有92%的全國“雙一流”高校入駐抖音,全年高校開播場次達14463場,網友觀看公開課總時長超過145萬小時。這就相當於,建造了“沒有圍牆的學校”,打造了“數字教育體系”。

  此次聯合知名高校推出100場公開課,也是助推高質量知識普惠的積極邁步。人們可以在抖音上聽清華教授張國剛講《資治通鑑》,可以聽復旦教授張汝倫講《論語導讀》,可以聽北大教授李啓成講《中國法制史》……然後跟着“長知識”。

  這也讓教育家蔡元培的願景變為了現實:100多年前,原北大校長蔡元培就在北大平民夜校的開學典禮上表示兩大期許,一是學生要用功,二是要讓教育傳達給更多的人,“現在只有住在大學附近的,才享有這種特別權利……單是大學裏的人有受教育的權利還不夠,還要全國人都享受這種權利才好。”而千萬網民能在線上聽丘成桐們開講,就是知識與大眾邊界被打破的縮影。

  名師在抖音,知識在下凡。可以想見,當名校們紛紛在抖音“組團營業”,當更多“富營養”知識通過短視頻中和直播間被傳送給大眾,當知識與大眾邊界逐漸消失,高質量知識普惠的圖景也會變得更加可期和可及,到頭來,更多人會從中受益。

注:此文屬於光明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59 字。

轉載請註明: 清華北大名校“組團營業” 帶動高質量知識普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