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我放下了手頭的文本工作去走走看看,和孩子們聊聊天。有了孩子們的幼兒園是靈動的,他們的快樂成長才是我們工作的幸福所在。
(龔敏和烏南幼兒園的孩子)
二十多歲時,在主席台前的空地上,因為沒座,年輕的我和夥伴們樂呵呵席地而坐,聽於漪老師談對教育的理解。庚子年教師節前夕,再次線上聆聽人民教育家於漪前輩的情懷金句已是淚流滿面。不是嗎?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未來!
懷着忐忑、懷着希冀……教師節前夕,新學期終於如期開學了!9月1日的清晨,作為烏南幼兒園的園長媽媽,我早早地站在園所的門口,和老師們一同迎接久未見面的孩子們。大家尤其惦記着那些將史無前例獨自進園的三歲萌娃們。
其實近幾年開學日,來園會哭鬧的新生越來越少,主要是很多家庭已意識到孩子對外交往的重要性,有意使他們接觸面變得越來越廣。所以疫情背景下的開學準備,老師們動足腦筋。如:一對一在公園和孩子及其父母見面,開展暑期“特殊的家訪”;臨開學前,一個班一個班地開展親子活動,讓萌娃們熟悉自己的教室和同伴;園方還特製了“烏南小熊”一一贈送,鼓勵他們和小熊一起愉快地上學……
於是,即使與父母分離在園門口,也只有幾個孩子零星地哭鬧聲,那是缺乏安全感的信號,是釋放情緒、適應陌生環境的自我調節。更多的孩子表現出的是面對新環境的新奇和萌動:我想玩滑滑梯!幼兒園的飯好吃嗎?我畫的畫好看嗎?
(龔敏和烏南幼兒園的孩子)
教師節前,我有一個重要工作就是巡園,展開和個別小班萌娃的交流,這是他們融入集體生活和烏南大家庭的關鍵一週。
一個三歲女孩在教室裏止不住地哭泣,我走過去坐在她身邊,她就順勢坐到我的腿上哭。於是,我説:“我們倆長得真像哦!你圓圓的臉,我也是圓圓的臉。你的眼睛圓圓的,我的眼睛也是圓圓的。你的頭髮有劉海,我也有劉海。”孩子立即止哭,看着我,愣了一下,又哭訴着:“我要爸爸!”我説:“爸爸要去上班,寶寶上幼兒園。就像我來幼兒園上班,我的寶寶也要去上學校呀。”“那你什麼時候來幼兒園的呢?”“我來幼兒園,很久很久了呀。”真好,有戲!對話正式建立,意味着孩子對我感興趣了。
她繼續問:“你為什麼要來幼兒園?”我答:“幼兒園裏有許多小朋友可以一起玩啊,還可以學本領。你會跳繩嗎?你會搭那些積木嗎?”她搖搖頭。我繼續對她説:“你搭個積木呢,這個車子可以開動;再搭個房子,就可以住小動物……”
我們間的一問一答看似是平常的對話,但卻是一種有趣的語言遊戲,舒緩着孩子內心的焦慮與不安。我關注到這個孩子的語言水平以及對爸爸的依賴度,更關注她言語背後所傳遞出的情緒狀態及對老師的信賴度。她逐漸平復的情緒與行為,就是她在建立對新環境的信任。當我再見她時,小萌娃在集體中已怡然自得。
(龔敏和烏南幼兒園的孩子)
教師節,我放下了手頭的文本工作去走走看看,和孩子們聊聊天。有了孩子們的幼兒園是靈動的,他們的快樂成長才是我們工作的幸福所在。每個孩子的成長速率各不相同,沒關係!讓我們一起靜待花開,開啓又一個美好的新學期!(龔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