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四個關鍵詞解析語文卷

由 都超英 發佈於 經典

   【命題專家詳解高考出題思路】

  光明日報記者 晉浩天

  高考首日,語文試題再度成為社會關注焦點。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表示,試題命制加強了對考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查和引導,注重教考銜接,在平穩創新中凸顯語文學科特色。試卷難度合理平穩,試題材料親切平實,問題設置清晰平和,考查內容全面平衡。

  據瞭解,全國高考語文共有8套試卷,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4套,分別為全國甲卷、全國乙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北京、天津、上海、浙江自主命制4套。

   關鍵詞一:黨史入題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專家表示,語文命題緊扣時代主題,將立德樹人有機融入語文素養與能力的考查。

  如全國甲卷作文“可為與有為”,試題材料將青年的成長與未來發展置於當代中國特定的環境中,展現出當代青年的成長受到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浸潤和滋養,青年的未來也必將融匯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的事實,凸顯了中國共產黨、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我們”之間的密切聯繫,引導考生將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融匯在一起,進而思考自己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能夠做什麼,怎樣才能有所作為。

   關鍵詞二:強調能力

  “高考語文試卷強調能力的全面考查,體現在整體設計與試題設計兩個方面。”專家告訴記者,在整體設計上,試卷通過科學佈局,實現了對考生不同能力的全面考查和綜合評價。無論是現代文、古代詩文閲讀,還是語言文字運用、寫作,均注意了能力考查的全面性、多樣性、層次性。如全國甲卷第6題考查考生對信息的提煉與整理,全國乙卷信息類文本閲讀第1題考查考生對文本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在試題設計上,建立材料選擇、情境設置和任務要求的邏輯聯繫,將多種能力的考查融於一題,綜合融通。如新高考Ⅱ卷作文“寫人與做人”,材料情境和寫作任務,引導考生在讀圖基礎上體悟含義,從部分到整體,從形式到內涵,感知材料、提取關鍵信息、進行推斷探究,進而鑑別取捨,以文章形式呈現個人思考,實現對考生閲讀理解、信息整理、應用寫作、辯證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等關鍵能力的綜合考查。

   關鍵詞三:開放靈活

  在“改變相對固化的試題形式,增強試題開放性,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等方面,本次語文命題做出了積極探索。通過新題型的設置、情境化考查方式的豐富,擴大了試題的開放性與靈活性,使考生正確有效地運用習得的語文知識與能力。

  專家舉例説,開放性設計方面,新高考名篇名句默寫設計開放性試題,答案並非唯一,這一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如新高考Ⅰ卷:項羽破秦入關,三分關中之地,以秦降將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合稱“三秦”。從此“三秦”作為一個地理名詞,頻繁地在古詩詞中出現,如“—,—”。

  答案示例包括“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見(是)三秦”“鏡寫三秦色,窗搖八水光”“三秦流血已成川,塞上黃雲戰馬閒”等等。這種考查方式既符合課程標準要求,又給了喜愛古詩詞的考生更多的作答空間,考查的重點由固定篇目的記憶理解轉變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的積澱。

   關鍵詞四:學以致用

  “情境設計方面,全國高考語文試題採用全情境化命制。”專家表示,語言文字運用試題依託於兩則語料,將詞彙、修辭、病句修改、句式變換等內容,納入相應語言情境綜合考查,取消了原有的單題形式。如全國乙卷的語言文字運用試題給出一段關於水果含糖量和糖尿病人正確食物攝取的語料,所設計的兩道題目一為常規的補寫,一為概述文段內容。兩道題目都要求考生回到材料提供的語境中思考,這種考查方式更貼近生活實際。

   (光明日報北京6月7日電)

  《光明日報》( 2021年06月08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