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一柱 第1359】
【核心提示】孔子不寫教案,能為萬世師表;作為普通教師,寫教案不一定能上好課,不寫教案,一定上不出上乘的課,不寫教案,你就很難晉升上高一級職稱!我想,這是一個毋庸置疑的硬道理!
教案是教師備課的結晶,上課的依據,寫好教案不僅是上好課的前提和保障,也是教師專業水平不斷提升的階梯。
但是當下,有一些教師,一説教案就着急,認為教案是形式主義,是學校管理者專門“難為”老師的工具,沒有任何用途。有老師甚至説“孔子不寫教案,人家一樣是萬世師表!”並列舉出了孔子不寫教案的依據:
第一,如果孔子真寫過教案,以孔子的地位和弟子三千,孔子死後肯定應該有教案流傳下來,成為儒家的傳世之寶和經典著作,但現在並沒有傳世的孔子手寫教案。
第二,孔子的許多言論都記載在《論語》一書中。而眾所周知,《論語》是其弟子記錄的孔子與弟子們的對話。用現在的話説,《論語》是一本孔子學生的聽課筆記彙總。這個“成書”過程也説明了孔子沒寫過教案。否則的話,他的學生就不用那麼費勁地去“相與輯而論纂”嗎?
孔子當年寫不寫教案?如何寫教案?有沒有教案留下來?那是考古學家和相關專家們需要論證的事。但上面這兩個理由實在過於牽強。
先問一下老師們,你現在寫了那麼多教案下發給過你的學生嗎?不要説流傳給學生,教了二十年、三十年的你,你自己手裏、家裏存了多少本?
其二,現在的老師雖然都有教案,但有哪位教師可以直接把教案發給學生,不再讓學生做筆記呢?
用《論語》是學生的課堂筆記來證明孔子上課沒有教案,就像用觀眾看影視劇記錄下其中金句來證明導演、編劇拍電影沒有劇本、腳本一樣,不僅邏輯上不通,更是荒誕可笑!
孔子寫沒寫教案?教案什麼樣?我們現在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孔子上課前也一定是做足了功課的。
大家都知道“韋編三絕”這個成語,説的就是孔子讀書、治學的事。
春秋時期,人們將字寫在用竹子做成的竹片上,稱之為竹簡,多個竹簡用繩子之類的東西串聯起來就成了書。用絲線編連的叫“絲編”,用麻繩編連的叫“繩編”,用熟牛皮繩編連的叫“韋編”,其中為熟牛皮繩最為結實。
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覆覆把《周易》全部讀了許多遍,又附註了許多內容,不知翻開來又捲回去地閲讀了多少遍。
“韋編書”被孔子這樣讀來讀去,串聯竹簡的牛皮繩就都給磨斷了,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
但即便這樣,孔子仍説:“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與質了。”
孔子讀周易,不僅是自己弄懂、弄通,還是向學生傳授,而無論自己讀也好,向學生傳授也好,這個過程中,除非孔子大腦“絕頂聰明”,過目不忘,想過不忘、思過不忘,講過不忘,否則,他讀書便會有“筆記”,上課前就會有“教案”——雖然是直接寫在了竹簡上……
退一萬步講,就算孔子上課前不寫教案,可是,作為一個普通教書者的我們,豈能與聖人孔子相提並論?
孔子不寫教案,能為萬世師表;作為普通教師,寫教案不一定能上好課,不寫教案,一定上不出上乘的課,不寫教案,你就很難晉升上高一級職稱!我想,這是一個毋庸置疑的硬道理!
當然,至於教案的形式那是可以討論的;是紙質備課還是電子備課,是可以商量的;如何讓教案更有用,那是需要研究的!
(作者,李玉柱,本文為 平湖一號 原創作品,歡迎指導,轉載或引用請註明作者和出處,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