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新區童心小學:校園+自然童心 讓教育如農業精耕細作
編者按
兩江新區堅持高起點辦學、高標準配置、高水平育人,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學校建設按下“快進鍵”,優質資源集聚“加速度”,教育教學體現“高質量”,教育發展成效良好。即日起,江小妹推出系列報道,展現兩江新區推進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努力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區,實現“高起點、高端化、國際化,打造教育高地”發展目標的教育高質量發展畫卷。
“校長叔叔,我又發現一種從來沒見過的野花!”在兩江新區童心小學,經常會有學生向校長秦波分享在校園裏的發現。不僅如此,很多孩子都會在日記裏寫到他們對野花野草、對美好大自然的熱愛。
事實上,這所學校也讓孩子們在大自然中不斷髮現美、欣賞美、創造美。
兩江新區童心小學創辦於2014年,2019年開始集團化辦學。今年9月啓動的青禾童心小學校就是一所在自然教育理念下建立起來、以自然生態為特色的學校。
“‘青禾童心’崇尚自然,把教育做成農業。”校長秦波説,為了讓全校師生加深對“教育是農業”的理解,學校在建校之初就保存了校園裏原生態的野花野草,並留出了20餘畝土地種植莊稼。一年四季鄉村田野常見的農作物,如今在“青禾童心”都能見到。
真實的生活是最好的教育場境
今年開學第一課,全校師生在校園種植的稻田裏上起了特殊的一課。孩子們興奮地和老師一起收稻穀、打穀子,感受每一粒糧食的來之不易。微風吹過,金黃的麥穗隨風盪漾,成為校園最美麗的風景線。
“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
“穀穗好漂亮哦!”2年級3班的王澤靈,一手輕輕拂過稻穀一邊説,在老家,王澤靈曾在老人的帶領下看過成熟的水稻,“奶奶覺得太辛苦了,沒有讓我下地去收割,但我也摸過鐮刀哦!”
“‘粒粒皆辛苦’果然不假!我體會到了農民伯伯的辛苦,以後我肯定不會再剩飯剩菜了!”現場一名學生體驗完畢,喘着粗氣説,這是自己第一次體驗農活,雖然時間不長,但幾分鐘下來,還是覺得有點累。
在秦波看來,真實的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場境,把學校建成孩子們真實生活,體驗社會的場所,就是最好的學校建設。
喚醒童心 從兒童視角設計課程
孩子們在小學要生活6年,人生最為珍貴的童年生活將在這裏度過。如何讓孩子們擁有一個有記憶的童年生活?回到童年、迴歸童心,站在兒童視角去設計課程,就成了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課題。
為幫助老師們更好地理解這份教育的初心,學校帶着教師們在例會上做陶藝,發現老師們在做陶藝時,一樣是那麼盡興,充滿了創造力。
秦波通過觀察,得到了啓迪:做陶藝就是和自然對話,每個人的內心世界完全得到釋放。每個人心裏都住着童年的那個自己,當與自然對話時,那個童年的自己就會被喚醒。因為本身就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最有靈性的那部分。
“你們體驗玩泥的過程,就是孩子們課堂需要的樣子。我們如果感到快樂,就把這種快樂帶到課堂上;我們如果樂於創造,就在課堂上去為孩子製造可以發揮想象力的機會;我們如果不喜歡反覆機械的説教,我們就在課堂上留出更多時間讓孩子去實踐,去探索……”秦波對老師們説。從中,老師們也體會到什麼樣的課堂才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怎樣做才能成為孩子們最喜歡的老師。
學校尊崇青禾嘉穀,穗滿而垂的教育智慧,遵循兒童成長規律,遵循教育發展規律,讓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獨立人格和創新精神的未來人才潤澤而生。“從人類歷史長河的宏大視野角度出發,讓每一個人熱愛大自然、走近大自然、去體味人生,這不正是我們教育人苦苦追尋的方向嗎?”秦波説。
(童心小學供圖)
總編:杜術林|副總編:張科
主編:付斯穎 操梅|編輯:張婷婷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説明外,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