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英語降成副科,物理歷史成為主科,結果會怎樣?
記得很早之前,大家就一直在説,現在的很多孩子,可以説一口流利的英語,甚至有的能用英語和其他國家的人交流,卻不能擁有一個特別好的中文文學素養。因此,有人向教育部提議,中考時取消英語這門學科,並增加語文的難度。但是最終,這一項提議並沒有被通過,英語這門語言是語言中的重中之重,這是不可否認的。當代的學生,確實需要這門外語幫助學習。
雖然沒有通過這項提議,但是這項提議的出發點,激起了大家的認同感。還有人藉此大膽提議説,不如把英語作副科,物理歷史變為主科。都説文史不分家,學習歷史的同時也是在提高語文能力;害怕學生因此偏科,就把物理也作為主科;將英語作為副科,也是在降低英語在學生家長心中的“地位”,讓他們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英語上。
這樣有趣的假設,在網絡上引起了很大的風波,也引起專業的老師們展開激烈的探討,但最終老師們都認同的是,將英語變成副科,物理歷史變為主科,其實是不太合理的。
一、到了高中,就沒有所謂的主科副科,這一問題本身就不成立。尤其是新高考改革之後,每一門學科都非常重要。新高考採用的“3+1+2”讓曾經的副科地位升高,尤其是物理歷史,高中生自己選擇的三門課的成績,同樣計入高考分數。並且每個省份都有學業水平考試,那些沒有計入高考總分的科目,也與能否畢業息息相關。
二、英語在國際上佔據很中國要的地位,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要求學生學習。一直以來,英語都是作為中國三大主科之一而存在的,這與這門語言的國際地位息息相關。
不説別的,拿計算機技術來説,不會英語,看不懂英文單詞,就沒有辦法很好的學習。世界經濟體的形成,讓各國的人可以到處“串門”,如果不會英語,在異國他鄉人就只能“你比我猜”。就像中國需要“普通話”來消除方言隔閡,幫助社會交往,促進國家統一和諧,世界也需要英語。
三、從學生的角度來説,這麼做恐怕會有很多人“討厭”學習。平心而論,大部分同學接觸英語這一科目的時間早過學習物理、歷史,相比物理和歷史,大家會更熟悉英語的思維模式.若是把物理或者歷史作為主科,相比英語會更加讓人不適應。物理和歷史,分別是理科與文科中的難點科目,其實是不太適合過早的作為主科讓學生學習的。
但是也不能太過於重視英語,而忽視了對漢語言的學習,那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大家應該都聽説過著名的“搶非遺”事件,2005年,韓國“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雖然沒有影響國內09年中國端午節的申請,但是這樣的行為着實引起公憤。但這並不是第一次,申請漢字、申請新儒學書院、申請秦始皇兵馬俑……
中國的文化遺產被他國申請非遺的不在少數,雖不是百發百中,但成功的不在少數,有更激烈的人還在網絡上公開説琵琶不是中國的樂器,李白杜甫不是中國的詩人……
對此,很多人只能敢怒不敢言。因為這些文化,在中國當代百姓的心裏確實不怎麼受重視了。我們不否認外國文化、語言有很多優點,但任何事物都是好壞參半。在這樣的情況下,選擇基於情懷,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人有不同人的根,相比英語,漢語才是中國人的根。
因此,學習英語是非常有必要的,國家將英語作為三大主科之一,其實是有道理的。學習英語確實能幫我們“換雙眼睛看世界”,但也出於這個原因,我們更加不能放下國語的學習,漢語於中國,同英語於英美等國一樣,都是一種象徵,或是一份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