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編寫的這本教材獲“全國優秀教材特等獎”!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座豐碑,被全國千餘所高校長期使用
今天(10月12日),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揭曉,同濟大學編寫的《高等數學》第七版(上冊、下冊),榮獲“全國優秀教材特等獎”。
這本教材自2014年出版以來,年均銷售量達214萬冊,累計印刷 1285萬冊,是國內使用面最廣、影響最大的高等數學教材,被全國千餘所不同類型高校長期使用。
“同濟大學老一輩數學人,把編寫教材當作一份事業。這份榮譽歸功於他們重視教學、重視教材的優良傳統。”同濟大學編《高等數學》第一至七版編寫工作的全程參與者、《高等數學》第七版的唯一編寫者、同濟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年逾八旬的邱伯騶教授如是説。
傳承《高等數學講義》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
提起“樊映川”這個名字,喚起了幾代中國學子的記憶。樊映川先生上世紀50年代主持編寫的《高等數學講義》一書,至今仍被大批年長些的讀者津津樂道,在全國高等工科院校影響廣泛。
新中國成立後,剛剛獲得新生的高等教育缺乏合適教材。自1953年開始,樊映川教授便組織數學教研組部分教學經驗豐富的資深教師,動手自編教材,定名為《高等數學講義》。該教材的原稿是基於樊映川教授的教學筆記和講義整合修改而成。《講義》既吸取國外教材的優點,又充分考慮我國教學實際,適應了我國工科高等數學教學的要求。
《高等數學講義》(上下冊)第一版於1958年3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很快就被國內許多工科院校所採用。在廣泛聽取使用意見基礎上,1964年,由樊映川教授主持修訂的《高等數學講義》第二版出版。兩個版本的《講義》傳播、影響極為廣泛,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優秀教材之一,先後榮獲1982年度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1988年全國高等院校優秀教材獎。
《高等數學講義》一書,開創了我國理工科基礎數學教材“中國化”的先河,堪稱中國科技書籍出版史和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座豐碑。
▲樊映川先生與青年教師討論問題
“同濟大學老一輩數學人,把編寫教材當作一份事業。”邱伯騶教授感慨,《高等數學講義》一書,留下了工科數學教材編寫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一是教材定位恰當,始終把教材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恰當與否作為編寫教材首要考慮因素,以更好面向全國大多數工科院校,符合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大綱。二是便於教學,始終把教材便於教師教學和學生理解放在重要位置,真正貫徹“以師生為本”。三是敍述嚴謹,文字流暢。“這些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為我們後來編寫《高等數學》奠定了重要基礎,讓這本教材一開始就有了一個高的起點。”
1977年,恢復高考後,高校工科數學界迫切需要一本滿足工科高等數學教學需要的教材。同濟大學數學教研室勇敢挑起了這副重擔,還邀請了上海部分高校教師參與編寫相關章節的內容,共有10位教師歷時一年編寫而成。
傾力打造一本工科高等數學的精品教材
1978年,《高等數學》第一版付梓出版。自第二版起,這本教材由同濟大學教師獨立編寫。同濟大學老一輩數學人王福楹、邱伯騶、駱承欽等承擔了主要編寫任務。
一本本封面顏色各異的《高等數學》,印刻下歲月的痕跡。如今,該教材已先後歷經7個版本的修訂,日臻完善,40餘年來各版本累計印刷400餘次,累計銷量突破5000萬冊。
“在每次修訂過程中,我們在繼續保持原有教材的優點和特色基礎上,始終結合長期的教學實踐,堅持改革、反覆錘鍊,努力反映國內外高等數學課程改革和學科建設的最新成果,體現教育教學的新思想、新理念。”邱伯騶教授説,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有一個老中青結合的教材編寫梯隊,編寫者具有較高水平,又直接參與高等數學一線教學實踐。
《高等數學》贏得讀者青睞,榮譽也隨之而來。1988年,《高等數學》第二版獲國家教育委員會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1997年,《高等數學》第三版獲普通高等學校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高等數學》第五、六、七版,分別入選“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2013年,《高等數學》面臨第七次改版。其時,參與前6個版本編寫和修訂工作的編者,有的已離世,有的因身體原因無力再承擔修訂工作,第七版的修訂工作就落到了年逾七旬的邱伯騶教授的肩上。“我感到全國工科數學界對同濟大學有一種期待,希望我們能打造出一本工科高等數學的精品教材,以適應新形勢下建設我國高質量本科教育的需要。” 邱伯騶教授義不容辭地擔負起了這份歷史使命和責任。
他按照精品教材的要求,在保持前六版優點和特色的前提下,將“堅持改革、不斷錘鍊、打造精品”作為編寫第七版的目標,認真總結前六版的寶貴經驗,科學解決了前六版的一些不足之處。
▲各版本的《高等數學講義》與《高等數學》
為將這一優質教材資源向更廣範圍輻射,《高等數學》教材的配套資源也在不斷豐富。比如,以本教材為藍本,2014年在中國大學慕課上線同濟大學“高等數學”慕課, 目前累積在線註冊學習人數超230餘萬,遍佈世界五大洲,2017年獲教育部首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稱號,2020年獲教育部首批“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稱號。
作者:吳金嬌 黃艾嬌
編輯:顧軍
責任編輯:樊麗萍
圖片:同濟大學供圖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