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駛出清東陵高速路口不遠,就到了景區停車場。買票,換成了景區內的電瓶車,我們就真正的開始了這次旅行體驗。
路兩邊是成片的樹林,是些核桃和栗子樹,栗子樹居多,板栗算是清東陵遠近聞名的特產了。
電瓶車走了有幾分鐘之後,路的左側就出現了一片水域。導遊説:這片湖叫龍門湖,在清代是沒有現在汽車行走的這條馬路的。每次皇帝來謁陵是要在水上搭上浮橋,謁陵完畢,皇帝離開後,浮橋是要被拆掉。裏面就屬於皇家禁地了,除了守陵人,閒雜人等是不允許進入的。
眺望葱鬱的遠山(第一次看到北方的山鬱鬱葱葱,東陵周邊的山都不算高,但都是綠色的,不知道跟山上種了大量的板栗樹有沒有關係。),俯瞰碧波盪漾的湖水,在心裏不由得感嘆:真是一塊風水寶地。
清東陵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它北有昌瑞山做後靠,南有金星山做前朝,中間有影壁山做書案可憑可依,東有鷹飛倒仰山如青龍盤卧,西有黃花山似白虎雄踞,東西兩條大河環繞夾流,似兩條玉帶。羣山環抱之中是威嚴肅穆的各種規模宏大的建築,雄偉,莊嚴。紅牆黃瓦掩映在蒼松翠柏之間,可謂相得益彰。
車駛進景區,迎面看到的就是一座氣勢恢宏的巨型石牌坊,是陵區最前面的建築。它是一座五門六柱十一樓的仿木結構建築。有31米多寬,12米多高。經過兩次大地震,330年巋然不動,是全國現存最寬的石牌坊。
再往北走就是大紅門了,它是孝陵的大門,也是清東陵的總門户。大紅門是三個拱券式門洞,左君右臣,中間走神。據説站在中間的門洞,遠看金星山,離得越遠金星山看起來越高大。真的不能不令人感嘆古代能工巧匠的聰明智慧。
經過具服殿後就是大碑樓,只有入關第一帝順治皇帝的大碑樓叫聖德神功碑樓,其他皇帝的都叫神功聖德碑樓。長方形水盤刻着海水江崖,四角是魚鱉蝦蟹,中間是贔屓馱石碑,滿漢兩種文字。識記滿文字有一句順口溜:中間一根棍,兩邊都是刺,加上圈和點就是滿文字。(去掉圈和點就是蒙文字)
在贔屓馱石碑前,導遊還説了一段順口溜:摸摸贔屓頭,吃喝不用愁,摸摸贔屓背,一生不受累,摸摸贔屓尾,一生不生病,摸摸贔屓牙,金銀財寶帶回家,從頭摸到尾,一輩子不後悔。
大碑樓碑樓四周是四根華表。堯舜時代華表為木製,樹立在道路兩旁,供百姓上書提意見用的,後來被用作宮殿前的裝飾物,改成石制。須彌坐正八稜柱上是一條浮雕的盤龍。四根華表上各有四個蹲龍,也叫望天吼。兩個面向南,兩個面向北。望南者為“望君歸”,望北者為“望君出”。
再往北是一對望柱,望柱以北在蜿蜒的神道上排列着18對石像生,其中文臣3對、武將3對、站卧馬各1對、站坐麒麟各1對、站卧象各1對、站卧駱駝各1對、站坐狻猊各1對、站坐獅子各1對。
石人也叫翁仲,姓阮,是秦始皇的一員大將,兇猛彪悍,百戰百勝,令敵人聞風喪膽。他死後,秦始皇曾下令把他的銅像立在宮門外,震懾歹人。後來人們把他立在墓前,為皇帝守陵,以保護皇陵。
孝陵前的石像生有立有卧,有人説立着的是值白班的,卧着的是值夜班的,它們分班看守皇陵。也有人説立卧不同,立着的是象徵着皇帝生前的威儀,卧着的是象徵皇帝死後的莊嚴。領隊的導遊説,立卧不同,高低錯落,是為了給人一種視覺上的美感。你更傾向於哪種觀點呢?
石像生北側是一座七孔橋,這也是整座陵寢唯一一座七孔橋。皇陵內一般有一孔橋,三孔橋,五孔橋。這座七孔橋為淨瓶如意欄板,桃形火焰望柱,柱頭上有24條水波紋,代表一年二十四節氣,下面的12個蓮花瓣代表12個月,每根望柱的四個面,代表四個季節。
這座橋還有一個神奇之處就是用小石塊敲擊橋欄板會發出不同聲音,有宮商角徵羽的區分,所以又被成為五音橋。這是因為石料裏方解石含量不同。
繞過五音橋,景區的電瓶車直接把我們拉到了裕陵外的停車場,因為孝陵是不對外開放的。
到裕陵我們直接進入的就是隆恩門。隆恩門上的門丁一看就是新修的,門丁簇新。皇陵大門是有橫九豎九,九九八十一顆門丁的,故宮的大門除了東華門也都是這樣的。八加一還是九,皇帝為九五至尊,而九是極陽指數,最大,所以只有皇帝能用。
只有一個皇帝的陵寢門沒有門丁,就是咸豐帝的定陵。門丁有子嗣延綿之意。據説這是慈禧太后有意而為,就是希望咸豐以後斷子絕孫。不過大清在咸豐以後的三位皇帝都沒有留下子嗣。並且在慈禧太后統治四十八年後日落西山,最終覆滅。
據説當年葉赫部首領布揚古被努爾哈赤殺害前曾發出一聲詛咒:“就算葉赫那拉氏只剩最後一人,也要把愛新覺羅氏毀滅。”愛新覺羅最終毀於慈禧太后之手,這是應驗,還是天意?
跨過隆恩門就是隆恩殿,現在裏面展出着15年被盜的温僖貴妃墓中陪葬品。原來大殿內的陳設早已被孫殿英洗劫一空。
提到孫殿英,很多人不由咬牙切齒,追問他的最終結局——1947年,在湯陰戰役中,他被俘,後在監獄中大煙癮發作,死於獄中。偷墳掘墓者,冥冥之中早已有了他註定的結局。
乾隆的裕陵最好看的就是他的地宮。乾隆的地宮被譽為“最精美的地下佛堂”,也是目前所知歷代帝王陵寢最華美的。地宮進深有54米,落空面積達372平方米,九券四門,用艾葉青石砌成。在這麼大的空間裏,刻有各種佛像,經文。每扇石門刻有一尊菩薩立像,門洞券上雕刻着四大天王的坐像,穿堂券上有五欲供,金券內有佛花雕刻。造型各不相同,雕刻的惟妙惟肖,精美絕倫。你不得不讚嘆古代匠人高超的技藝,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最令人歎為觀止的是地宮的石壁上刻滿了經文,共計30111個,為藏文和梵文,只可惜這些文字已經失傳,至今沒有被破譯。
人工堆積的砂山環繞於陵寢周圍,上面種滿了樹,形成了茫茫碧海,更顯裕陵莊嚴肅穆。
裕陵西側就是裕陵妃園寢,寶鼎按等級從大到小,依次往後排開,等級最高的在最前面,寶鼎越大,等級低越靠後,寶鼎越小。園寢裏面葬着乾隆的36位妃嬪,但園寢內只有三十五個寶鼎。原來在純惠皇貴妃的寶鼎裏還有廢后烏喇那拉的棺槨。最初在東陵檔案裏這裏只記錄了35人。後來在整理純惠皇貴妃的地宮時,發現裏面是兩具棺槨。再查閲清宮檔案得知,西邊那具是那拉皇后的。
關於那拉皇后被廢有很多傳説,但我個人更傾向於是為了奪儲。在純惠皇貴妃病逝以後,乾隆皇帝沒有把一直受寵的純惠皇貴妃葬入裕陵地宮,而是在妃園寢單獨建墓。那拉皇后心生疑慮:當時裕陵地宮裏已經葬入四人,還有兩個位子,一個理所當然是乾隆皇帝的,另一個就是嗣皇帝的生母的。受寵的純惠皇貴妃沒被葬進去,那麼乾隆帝肯定對皇位繼承人有所打算。加之在南巡路上乾隆風流成性,作為一個書香門第出身的大家閨秀,那拉皇后,羞憤至極,兩人大吵一架,最後那拉皇后不惜以斷髮來勸誡明鑑。但在當時只有皇帝和皇太后去世時,後宮女人才可以剪髮以寄哀傷。那拉皇后的斷髮大大刺激了乾隆皇帝——這是在詛咒皇帝死呢!故立馬把皇后送回宮,並撤去封號,收回冊寶,打入冷宮。
第二年,那拉皇后抑鬱而終,乾隆皇帝用一口山木棺材將那拉皇后塞入純惠皇貴妃的地宮,且不設靈牌,不允許後人祭奠。一代皇后淒涼落幕,正應驗了那句:最是無情帝王家。
回過頭來,説一説妃園寢裏身份最高的純惠皇貴妃吧,她就是瓊瑤筆下夏雨荷的原型,蘇佳氏。她的女兒和碩和嘉公主,就是夏紫薇的原型,因為生下來五指相連被稱為佛手公主。後嫁給了傅恆的兒子福隆安,但年僅二十三歲就病逝了。
據説清朝的公主大多壽命比較短,且多沒有子嗣。為了皇室血脈不外流,他們從小被服用一種藥,大多不孕,偶有生下子女的,也少有健康活下來的。可見身在帝王之家也未必是一種幸福。
裕妃園寢再往西南走就是定東陵,也就是慈安和慈禧太后的陵。東為慈禧陵,西為慈安陵。一般東為尊,但為什麼作為咸豐正宮皇后的慈安在西側呢?
這是由咸豐的定陵決定的,清制,續陵的皇后陵依附於帝陵兩側,其神路與帝陵神路相連,那麼,位於定陵之東的定東陵,只有居於西側的陵寢,才可直接將神路與定陵相連,慈安陵正是基於這種考慮把陵建在西側,神路連接最方便。所以,西側的慈安陵的位置要高於東邊的慈禧陵。
但皇后陵寢中,慈禧陵卻最奢華的。慈禧陵有三絕:金絕、木絕、石絕。“金絕”指的是陵內的黃金數量多。2400多條彩繪金龍(只可惜現在只剩五塊半天花板),64柱上銅鎏金盤龍,牆壁上各種圖案,金碧輝煌。“木絕”指的是陵內的黃梨木名貴,慈禧陵的三大殿中的梁、枋都由黃梨木製成,寸木寸金。“石絕”指的是陵寢石料採用漢白玉,石雕圖案更是精品。丹陛石是鏤空高浮雕,獨具特色的鳳在上,龍在下。兩邊的欄杆柱頭上是一鳳壓二龍,欄板是鳳在前面飛,龍在後面追。同行的大姐説:這才是女人的榜樣!一羣人不覺大笑。
慈禧的陪葬品更是一個傳奇,每件都令人咋舌,只可惜都已不知所蹤。或許是對其奢華的懲罰吧。
最後一站是康熙大帝的景陵,康熙大帝一生征戰南北,聲名顯赫,但他的陵寢建的比起來相對簡陋,多處建築數次失火,多次重建,許多地方顯得破舊。這一是當時數次征戰,國庫虧空,二是康雍兩帝都是比較節儉的皇帝。正是有了康雍兩帝的勤勉節儉,也才有了乾隆的奢華。
陵寢內大大小小的建築都在無聲的訴説着一段段如煙的往事。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談中。在和一磚一石的繾綣裏,歷史滾滾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