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學子留學後不回國,活該被罵?

長期以來,總是有這樣一種説法:清華北大,是在給外國培養人才。

這句話的背後,實則呼應着被人熱議的 “清北高材生留學畢業後,不回國發展”的話題。

一些指責派表示,這些學生畢業後不回國報效社會,國家當初投入巨大資源培養他們簡直是白費力氣;而客觀派也會站出來為大家説話;大家都有自行選擇發展軌跡的權利,歸國與否並無對錯之分。

清北學子留學後不回國,活該被罵?
而拋開“清北學子”這一層面,大家也逐漸將這一話題輻射至了留學生這一大羣體上。那麼,那些畢業後在海外發展的留學生,究竟有着怎樣的考量呢?

今天,我們也邀請到了 3 位學長學姐,與我們聊一聊他們的故事~

“23 歲的我,憧憬着我的 30 歲”

清北學子留學後不回國,活該被罵?
Kevin

卡內基梅隆大學

計算機科學碩士

目前就職於灣區 LinkedIn

當初畢業前,我好像直接跳過了“回國還是留美髮展”這一難題的糾結期。而促使我做出留美決定的原因,還是要歸結於我目所能及的長線規劃。當時的我,站在 23 歲的角度,想象着 30 歲理想的職場狀態(這裏也無非就是與待遇和晉升級別掛鈎啦)。

在美國,前期的發展紅利比較吸引我。除了應屆生可以拿到較為可觀的工資,自己也能在幾年的時間內升 2~3 個級別,帶着這樣的基礎再回到國內,在就業上的優勢就會更加凸顯。這樣的規劃路徑,更能幫我達到理想中的職場狀態。而父母的支持更是幫我堅持了自己的決定。

灣區近一年的工作,給我帶來的最大感受或收穫就是:我擁有很多時間和資源去沉澱自己。因為很少需要強制性加班,所以我晚上有很多空閒的時間去讀 paper、聽公司提供的各種講座和公開課,藉此也能吸收到很多新的內容。週末也會約上三兩好友一起去野外 hiking,收穫了很多不同的體驗。

等到年老的時候,回首我的求學和職業生涯,既有國內的體驗,又有國外的另一番人生模樣,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如果現在的你,始終糾結於回國還是留外,不妨冷靜下來,梳理一下自己的發展目標與不同選擇的利弊,相信你眼前的路會逐漸清晰。

清北學子留學後不回國,活該被罵?
“兜兜轉轉,我還是會遵從本心”

清北學子留學後不回國,活該被罵?
Lingzi

哥倫比亞大學

社會政策碩士

目前就職於美國世界銀行

如果有人問我,畢業後決定在美國工作,是否曾經後悔過?答案是 Yes。

但若重新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我還是會堅持最初的決定。哪怕之後有所抱怨,有苦有甜,但兜兜轉轉,我還會聽從內心。

作為獨生子女,當初在“回國還是留美”這件事情上也糾結過。但是,在離家近和就業機會之間,我選擇了後者,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與鼓勵。

因為我讀的是社會政策專業,相較而言,美國有很多匹配度高的就業崗位,比如各種非盈利機構或智庫、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再者,我本人的性格也比較適合美國這種較慢節奏的工作方式。所以,畢業後我決定嘗試找一些工作機會,最後也比較幸運,拿到了一個很滿意的工作 offer。

清北學子留學後不回國,活該被罵?
在美國工作的日子裏,由於文化和語言的限制,思維與工作方式的不同等因素,確實給我帶來了很大壓力。尤其是涉及到美國本土化的項目,我更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去融入至工作中,否則極容易變成一個“無觀點可説”的小透明。

但是, 壓力與收穫並存。在這裏,我的個人想法會受到很大的重視,在平時的工作溝通中,我們也會通過不斷地 challenge 上司或同事的意見來進行更多新思維的碰撞。久而久之,個人的批判性思維得到了很多提升,這也是我最大的收穫之一。

現在的我,在世界銀行的某部門,對機構內部員工的年齡、種族多樣化、性別分佈等情況進行數據分析,以此為政策調整提供相應的依據。若用一句話總結我現在的狀態,那一定是:怡然而自得,遵循着自己的軌跡,做着我熱愛的事情。

如果現在的你,也像曾經的我那樣,不知畢業後的發展去向,不妨做做兩手準備,同時在國內與海外找尋工作機會,看看哪邊的機會更好,再結合個人的中長期發展。相信你們的每一個深思熟慮,都會幫自己找到合適的道路。

“想體驗另一番人生”

清北學子留學後不回國,活該被罵?
Arthur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商業分析碩士

目前就職於灣區某大廠

一直有所耳聞,國外的工作模式與習慣等方面與國內有所不同,而我,很想親身感受一下。這就是我畢業後選擇留在美國工作的原因之一。

其次,我希望把碩士所學的知識迅速應用至職場中去,而相較於直接回國工作,我個人覺得在美國積累數年的工作經驗再回國,職場起步會更好一些(不過,這也是要取決於不同專業與行業的性質)。當然,最終留下來工作,肯定還離不開一個我滿意的 offer。

清北學子留學後不回國,活該被罵?
正如許多在海外打拼的留學生一樣,我在文化差異、語言障礙等因素帶來的壓力中,也有着另一番很值得的體驗。

公司採用的許多新型數據方面的應用,讓我有更多機會和資源去夯實專業技能;在日常的工作過程中,我逐漸從 do things right 向 do right things 轉變。以往在國內實習或工作的時候,我想的更多的是如何把領導交待的事情做好;但是現在,我更關注的是如何在沒人指導的情況下,把事情做到“滿分”。從執行到領導力,再到管理層面,這每一步都在啓發着我獨自思考。

站在當下的階段,我也想跟糾結於回國還是留海外發展的你們分享一些小建議:

1. 感性思考:自己想去的是哪裏?

結合自己的職業規劃,判斷下哪邊的機會更優質。比如,若想做短視頻領域的推廣、或者純金融之類的,可能在國內的機會更多。

2. 理性思考:有沒有去的可能性?

要根據時下的情形與背景,考量下國內或者海外的就業形式對自己是否有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精彩,無論如何,都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要結合好自己的真實情況,調整好心態,做出不讓自己後悔的決定。

每一種選擇的背後

都是不可替代的收穫

無論畢業後決定立馬回國還是留在海外發展,大家都應基於自己的內需做選擇。而每一個選擇背後,都對應着獨一無二的收穫。

決定在海外發展的你,努力尋找當地的工作機會,最後以 entry level 的身份進入職場,享受着較高的起薪,還將在不同文化的衝擊下,感受別樣的職場氛圍。就某些行業而言,國外的工作經歷也有較強的轉移性,甚至會為你之後在國內的發展加分。

而選擇回國發展的你,也早早地做好了準備,各種搜尋一線城市的機會,順利接到了國內企業的 offer,一畢業就立馬回國上任。你享受着國內各種針對海歸的利好政策,擁抱着中國各行各業及市場可觀的發展勢頭,在更具歸屬感的文化環境中,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拋開包袱,聽從抱負

現在的留學生們,少了一層包袱,多了些許抱負。

面對社會上部分“留學生不回國是忘本”之類的言論,他們並沒有過度在意。反之,大家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我的上升空間在哪裏?要怎樣為自己的發展目標鋪路?每一步的決策與成長,能給我帶來什麼收穫?

究竟是留外好,還是回國優?終究無法得到一個純粹的答案。不要被外界的言論左右,忠於自己的發展目標與職場規劃,才會幫你得出一個最好的答案。

那你呢,你會為了什麼而回國發展?又會為了什麼而暫別故土留在海外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57 字。

轉載請註明: 清北學子留學後不回國,活該被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