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4個不要1個要”,這樣教育孩子能不成才?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題:父母會在那些瞬間對自己的子女失望?
接近1000個回答,每一條都讓人看得心頭堵得慌:有斷絕關係的,有反目成仇的,甚至還有對父母拳腳相加的。
許多父母説,對孩子的失望彷彿是在一瞬間產生的。
他們不明白,小時候乖巧懂事的孩子,怎麼過了一個青春期就性情大變,早戀、逃學、打架......壞毛病越來越多,對父母也越來越不尊重。
孩子身上寄託着父母的無限希冀,如今這份希望還未實現,就已經令人失望,甚至倍感絕望。
我們的孩子怎麼變成了這樣?
其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未來能變成什麼樣的人,跡象都藏在了從小的言行舉止中,也藏在了父母的教育中。
李玫瑾教授曾針對青少年教育問題,提出過【4個不要,1個要】的準則,伴學君陪大家一起來學習一下。
1
4個不要
教育孩子時,注意這“4個不要”:
不要罵孩子,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家庭教育觀念; 不要打孩子,大人打小孩,這不公平; 不要説教,孩子鬧時,你説什麼在他聽來都是噪音; 不要離開,他就是鬧給你看的,所以你就坐在旁邊看着他鬧。為什麼我們總説,“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熊家長”?這是因為孩子任性哭鬧、做出破壞規則的事情時,父母沒有及時制止、有效干預。
不管教,即是縱容。
孩子小的時候,常常會當街撒潑打滾,來換取父母的妥協。
如果每次都奏效,那他長大了就能離家出走,甚至以自殺來威脅父母,實現自己的目的。
我們不免產生疑惑,“這麼點的孩子,他怎麼會知道自殺呢?”
李玫瑾教授的回答引人深思:“那是因為父母的愛,在他的眼裏是沒有限制的。他用你的愛來威脅你,只是他不知道死的含義。”
李玫瑾教授認為,一個具有良好教育家風的家庭,是一個敢於對孩子説“不”的家庭。
不必使用大量苦口婆心的説教,因為青春期孩子來説,無止休的説教和廢話沒什麼兩樣,只會讓他們更加逆反。
面對孩子無理的要求,温柔而堅定地説“不”,才是正確的姿態。
這樣一來,孩子從小就知道,他不是家中的特殊人物,他不可能對父母提什麼特殊的要求,也不可能以什麼極端的手段要挾父母。
他們時時能感受到父母的愛,但是,這愛是有原則的。
從小生活在原則中,他們長大也會成為有原則的人。
2
要及早立規矩
立規矩,是讓孩子擁有敬畏之心。
有句話説:好孩子都是管出來的,壞孩子都是慣出來的。
並不是指孩子的資質有天壤之別,而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有沒有貫穿“規矩”教育。
這些年,我們在網絡上、生活中見識過很多不守規矩的孩子,破壞力之大,令人乍舌:
孩子在飛機上鬧事,全家被美國驅除出境; 下班高峯期,一羣學生騎着共享單車在南湖隧道里飆車; 南寧一小學生5分鐘按停3部地鐵扶梯; 深圳一10歲男孩無故打人,全班47人,有45人被打 ......這些孩子的父母不是不管,而是根本管不了。規矩從小沒有立下,指望孩子順其自然長大了就能懂事,無異於天方夜譚。
無規矩,就沒有敬畏之心,那麼父母的威嚴就不復存在,説出來的話在孩子心中沒有分量,孩子也就不會聽從。
等他步入了社會,同樣也會是不守規則,吃苦頭的日子還在後頭。
3
怎麼立規矩才有效
《規矩和愛》一書中寫道:立規矩失敗的情況,歸根結底,都是立規矩時缺乏理性的愛,守規矩時缺乏平和的堅持。
要麼就是愛給多了,沒規矩;要麼就是有規矩,但不理性。
給孩子立規矩,要怎麼做才能成功呢?
1、立規矩的時候
樹不修不直。立規矩的初心並不是為了懲罰孩子,而是為了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行為方式。
有些家長總是在孩子犯錯誤了,闖禍了,才開始立規矩。沒有經過深思熟慮,也不夠理性科學,提出的規矩並不能令孩子心悦誠服。
規矩的制定一定要孩子發自內心認可,孩子才會自覺遵守規矩。
而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參與規則的制定,大人與孩子一起商量,雙方都認同的情況下,再把規則定下來。
大人的態度,是孩子的鏡子。制定規則的時候,父母們要儘量認真,可以白紙黑字將規則寫下來,張貼在家中醒目的地方。
執行的時候孩子如果有遺忘,讓孩子回去看看規矩的細則;
有分歧的時候,雙方照着白紙黑字上的規則説事,孩子更容易信服。
2、用規矩的時候
制定了規矩,卻不能嚴格執行,孩子就會把它當成紙老虎,不會真正認可。
但規矩執行起來,往往並不順利。有時候孩子一耍賴,或者大人的脾氣一上來,就會變成一場家庭大戰。
青春期孩子尤其容易跟家長起衝突,這時候我們的態度一定要温和堅定,不要陷入孩子的情緒裏,至少得有一方是保持理性的。
讓孩子把情緒發泄完,平靜了,再平和地跟他用規則説事兒。
這點上,教授李玫瑾的做法,最值得借鑑。
一天,李教授女兒想要一樣東西,她拒絕後,女兒便大哭大鬧,她沒有妥協。
她把孩子帶回家後,陪着女兒待在房間裏,繼續任由孩子哭。
在這個過程中,頂多就是遞給女兒一條熱毛巾,讓她擦擦鼻涕擦擦眼淚。
李教授就這樣靜靜地坐在女兒跟前,看着她哭。 等到她哭得筋疲力盡,也不見媽媽的態度有絲毫放鬆,便也作罷。
從那以後,孩子再也沒有提出過任何無禮的要求。
寫在最後
人活一世,誰都不容易,一句“他還是個孩子”,並不代表孩子就可以為所欲為。
同樣,教育路上我們也不能為所欲為。讓孩子守規矩,父母們應當先制定合理的規則,並且以身作則地遵守和執行。
這比打罵和説教,要有效得多,也有意義得多。
那些心中有規矩的孩子,行事頗有章法,不會輕易隨波逐流,被社會的誘惑衝昏頭腦。
有人説,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至少需要三代人的努力。
誠然,教育之路任重道遠。但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堅守住一份“規矩”,假以時日,必然會成為值得留傳下去的家風。
到那時,莫説是一個優秀的孩子,一個全員優秀的家庭,也將不再是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