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38歲東方神童魏永康突發疾病去世。
消息一出,全網震驚,隨後是一片扼腕嘆息。
回顧魏永康短暫的一生,4歲學完初中課程,8歲上重點中學,13歲時讀大學,17歲時碩博連讀,這樣的人電視劇裏都沒幾個,然而他卻出現在了生活裏,實屬罕見。
有個網友感嘆道:“對比一下,他4歲讀完初中,我4歲剛不尿褲子,他8歲進入重點高中,我8歲剛學加減法,他13歲考入大學,我13歲還和同學打架,他17歲碩博連讀,我17歲忙着早戀。”
其他網友也紛紛感嘆:
“短短的半生,他經歷了別人一輩子都無法經歷的事。”
“他把人的一生濃縮着過了。”
是的,魏永康一輩子都在快進,普通人是正常速度,他直接2倍速甚至3倍速地活着。
然而,這種快倍速的人生,有意義嗎?
魏永康被壓縮的一生,究竟經歷了什麼?
01
神童的世界,只有苛刻至極的學習
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的心願,魏永康的父母也不例外。
雖然只是普通的工薪家庭,但魏媽媽一直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所以,她對兒子魏永康的教育,極其苛刻。
魏永康兩個月時,魏媽媽就給他讀古詩、講故事。
5個月大時,魏媽媽用各種水果圖片教他辨認,還特意把他帶到水果攤前認識實物。
一歲多時,魏永康已在媽媽的引導下,學古詩和認字。兩歲時,他已經認識了1000多個漢字。
更令人吃驚的是,魏永康在4歲時就已經學完了初中的課程,打油詩更是信手拈來。
當時,人人見到魏媽媽都豎起了大拇指,誇讚她會教養孩子,家裏出了個小神童。
魏媽媽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感和自豪感,更加執着對兒子的學習教育。
魏永康4歲半時,本地縣城最好的小學正在招生。魏媽媽帶着魏永康去報名,見到老師,她第一句話就是很霸氣地説:“讓我兒子直接讀二年級吧。”
老師一聽,不悦地回了一句:“你這家長的口氣未免太大了吧,這孩子起才幾歲呀?”
魏媽媽很淡定地説:“不信你可以出幾道題考考他呀。”
老師看家長如此自信,當即拿出了一份試題。可魏永康三兩下就把它做完了,就連四年級的方程式都解了出來,而且答案全對。
頓時,老師驚呆了,校長也震撼極了,不停地誇着:“神童,確實是神童!”
就這樣魏永康被破格直接讀二年級,在8歲時又考上了重點高中,13歲更是以602分考入湘潭大學。
至此,魏永康名聲大噪,被稱為東方神童。無數家長慕名而來,向魏媽媽請教育兒之道。
可是魏媽媽分享的育兒經驗,卻又讓很多家長止步了。
原來,神童的背後,是苛刻至畸形的學習。
魏永康家裏,門和牆壁上全是各種單詞和公式,甚至連蚊帳都貼着公式,反正能看到的地方,都貼滿了。
魏永康連吃飯、上廁所都是要學習的,完全不能停下,每天一睜開眼就是學習,估計做夢都是在學習。
而且,他是沒有玩耍時間的。
一次,魏永康跟着幾個男同學去踢球。媽媽發現後,大發雷霆,將魏永康最愛的籃球丟到了臭水溝,還嚴肅批評道:“時間是很寶貴的,你的時間是用來學習的,不是用來玩的。你玩一分鐘,就浪費了一分鐘。”
魏母還斷絕了兒子的一切社交,凡是有同學來找,她都拒絕了。
時間長了,同學們都不敢找魏永康玩,而魏永康也漸漸失去了社交能力,人也變得沉默寡言。
《孩子的宇宙》中寫道:“大人們總是急於讓小小的孩子長大,以至於扭曲了孩子內心廣闊的宇宙,甚至把它破壞得無法復原。”
媽媽盼望兒子成龍,沒有錯;兒子專注學習,更沒有錯。只是這個過程中,兒子太用力了,不,應該是家長讓他過於用力了。
可以説,從魏永康兩個月開始,除了睡覺,他生命中只有一件事,就是學習,不停地學習,拼命的學習。
母親的各種苛刻,他一直在被動地接受,最終,他活成了一個工具,沒有孩子的天真浪漫,甚至喜怒哀樂,只有冷漠、沉默。
正如那個早已出家為僧的神童寧鉑,他回憶到:“那時,我只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孩,但一直被逼着聽話,其實我很痛苦。那些年我就是在壓抑自己的個性中度過的。‘神童’剝奪了我應有的生活和快樂的權利。”
縱使少年得志,卻是人生一大悲哀,因為,沒有童年的孩子,早已喪失了快樂的能力。
02
高分低能,是畸形教育的惡果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學習,父母包攬各項生活起居事宜,這很常見。但因為這樣而把一個孩子養廢了,那就不正常了。
多年來,魏媽媽一直是圍繞着魏永康轉的。雖然家裏經濟窘迫,但她還是辭掉了工作,當起了陪讀媽媽。
她從不讓魏永康洗一件衣服、一隻襪子,就連魏永康想掃地,她都不給,而是説:“你趕緊學習去。”
即使兒子十幾歲了,魏媽媽還給他擠好牙膏,還親手給他洗臉。
甚至魏永康都沒自己動手吃過飯,他一邊看書,媽媽就坐在一邊喂他吃。
這簡直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但正是媽媽這種無微不至的“照顧”,魏永康成了一個“廢人”。17歲之前,因為媽媽一直陪讀,所以魏永康沒什麼異常。17歲時,他獨自去北京繼續讀書,問題隨之而來了。
沒有了媽媽的照顧,魏永康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會做。洗衣做飯不會,打掃衞生也不會,衣服經常不換。一進他住的宿舍,髒兮兮的,空氣中還夾着一股味道。
甚至大冬天時,他也不懂得添衣保暖,就穿着拖鞋和單衣在冰天雪地的天安門裏溜達,引得旁人覺得他是瘋子。
除此之外,魏媽媽為了讓他專心學習,一直禁止他和異性一起玩,還一直向兒子灌輸道:“美女是毒蛇,會把你拉下水的”。
時間長了,這種觀念根深蒂固,魏永康對異性沒有任何想法,更不會與人交流。
這種長期的自我封閉,也導致他在學業上和導師無法溝通。所以,魏永康的成績並不理想,畢業論文無人指導,甚至有一門功課成績是零分。
學校綜合了他生活不能自理和成績方面的因素,對他進行勸退。
可是,聽到勸退的消息時,魏媽媽立刻飛到了學校,指着中科院的大樓,對着兒子歇斯底里地大吼道:“這麼好的條件你都不珍惜,你怎麼不去死?”
魏爸爸聽了這個話,勸她冷靜,不要再罵兒子,可魏媽媽依然怒氣衝衝地大罵着:“不爭氣你就去死!”
那氣急敗壞的樣子,不知是怒其不爭,還是害怕別人的嘲笑呢?只有當事人才知道。
但是,那個站在一旁被媽媽怒罵着的魏永康,一臉委屈,他嘴角動了動,卻什麼也沒説,只是默默低下了頭。
從來沒有人教過他要怎麼照顧自己,從來沒有機會讓他學習做家務,一個連牙膏都沒自己擠過的人,他怎麼知道如何獨自生活呢?
記得在央視《實話實説》欄目中,就有人曾經激烈抨擊“神童教育”,他們認為,“神童教育”違背了正常的教育規律和孩子身心發育的規律。
深以為然。
身為神童,魏永康的人生,除了書本,就是試卷。
神童的生活,就是學習,不停地學習,用學習成績去獲取更多耀耀眼的光芒。
可我們卻忽略了,他還只是個孩子,即使他天賦異稟,能力驚人,可他身心仍然未發育成熟。
一味強迫孩子去做大人的事,講大人的話,那和揠苗助長有何區別呢?
讀書是非常神聖的事情,我們不能敷衍了事。但也不能為了讀書就放棄一切,比如生活能力,交際能力等等,因為這些都是成長中必須具備的能力。
物極必反,從小被禁錮住的孩子,早已違背了他成長的規律,長大以後,要麼活成廢物,要麼活成傀儡。
這不僅是一種悲哀,更是最失敗的教育。
03
人生不是百米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
魏永康20歲前的人生,一直是生活在鮮花和掌聲中。可是20歲之後,他掉進了無底的深淵。
被學校勸退後,魏永康極度崩潰,整天把自己關在家裏,還幾度離家出走。
最長一次是消失了39天,懷揣着500塊錢跑遍了國內16個省,最後身無分文地流浪,幸好還是警察找到了他,並將他送回家。
看着眼前不修邊幅,憔悴得像中年人一樣的兒子,再想起那些逼着孩子學習的日日夜夜,魏媽媽頓時老淚縱橫,她不停地説:“千錯萬錯都是我的錯呀,都是我的錯……”
是的,拋開作為父母的虛榮心,其實我們都特別想孩子成才了,可是我們卻忘了,欲速則不達,從來沒有一步到岸的成功。
想明白以後,魏媽媽不再罵兒子了,而是每天帶着兒子做家務,手把手地教他怎樣照顧自己。
輟學回來後的兩年,魏永康找了新的工作,每天7點起牀去上半天班,下午的時間是自由支配。
每天空閒時間,他要麼和媽媽一起做家務,要麼看看書,也會嘗試着去和別人交流。
當記者問他現在最大的心願是什麼,他回答:“想回學校讀書,讀書是我的特長和樂趣。”
説這句話時,魏永康眼晴是靈動的,不像從前般的機械。
也許除了讀書厲害,他暫時沒有其他技能,但他不再是因為讀書而讀書,而是因為想讀書而去讀書了。
這是一個好現象,證明他在成長了。那個被逼着快速長大的孩子,終於在一點點地找回自己了。
後來,魏永康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但他沒有放棄學習,繼續考證,然後去了深圳工作。
在那裏,他遇到了今生摯愛,兩人結婚後,生了一兒一女,一家四口,其樂融融。
妻子還誇他:“你從神童變成了懂得生活的丈夫”。
在教育孩子方面,魏永康堅持尊重孩子個性的發展。因為自己的童年是一直被壓縮着往前走的,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轍。他表示,不願孩子陷入“高分低能”的怪圈裏,也不願以孩子的童年為代價,換來一個虛無縹緲的“神童”稱號。
這樣的教育觀,真是太正了,“人生不是百米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
每個孩子的智商和能力不一樣,成長的速度也不一樣,有些人生來就是烏龜,有些人生來就是兔子。
但無論起步早,還是起步晚,無論跑得快,還是跑得慢,依然要經過很漫長的一段路,才能抵達終點,這是不可逆的規律。
人生不是短跑,誰先到終點誰贏;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還是要一步一步來。
那些一心想着加速跑,或者想着走捷徑的人,要麼最後跑不動,要麼摔得頭破血流。
正如鋼琴家朗朗的父親,小時候,他常對郎朗説:“人生是一步一步來的,走了這一步才有下一步。”
作為父親,他也希望自己兒子琴技突飛猛進,但他也明白,練習鋼琴需要一步一個腳印,這個音彈不好,下個音就連不上。
所以,他會逼孩子練琴,但他更讓孩子明白進步是需要一步步來的。
其實所謂的“逼”,並不是強迫,也不是暴力,“逼”的是父母對孩子未來的一種堅持。
要知道,孩子,他首先是自己,然後才是你的孩子。
一個真正優秀的人才,他首先必須是個“人才”,其次才是一個“學霸”。
請不要在春天的時候搖晃一顆蘋果樹,我們應該尊重萬物生長的規律。
04
教育,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38歲的魏永康走了,縱使悲傷、遺憾,他還是帶着自己被壓縮的一生永遠地離開了。
有人在留言區對他説:“兄弟,一路走好!來世做個普通人。”
是的,來世不要再過被壓縮的人生,要擁有快樂的童年,以及長長久久的人生。
也感謝魏永康用他短短的一生, 給父母們敲響了警鐘。
人生是場馬拉松,別當成百米跑。不必太急太快。只要人在賽場,就是晴天。
教育,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一個人的成長,更不應該給壓縮着加速前進。
編輯:李晨琰
責任編輯:任荃
轉載:家庭雜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