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又哭又鬧不願上學這4類童年情緒障礙,家長需要了解
小孩的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經常上一秒還哭得滿地打滾,家長給一塊糖,立刻又恢復了笑臉。
就拿上學這件事來説吧,很多孩子第一次上學前都會哭一場,一個是對父母太過依賴,更多的還是對陌生的環境感到有些害怕。一般來説,孩子在學校結識了幾個小夥伴,逐漸熟悉了環境之後,就不會再對學校感到恐懼了,有的孩子甚至會愛上學校,週末也要家長送自己“上學”!
而有的孩子則顯得“脆弱”得多,他們好像從來都不想融入學校,在教室裏自己靜靜地坐在角落裏一言不發,下課在操場上也一個人孤零零的站着。
回到家裏更是跟家長亂髮脾氣,一到上學的時候就哭着鬧着不想去,家長們以為孩子在學校受了欺負,可一詢問老師,老師卻表示孩子在學校根本不和任何人接觸。
其實,孩子既沒有在學校受到欺負,也沒有和家長髮生矛盾。孩子對學校的這種莫名的恐懼,可能是因為孩子患有童年情緒障礙。
童年情緒障礙是什麼?它其實和成年人可能患上的神經症有些相似,但是症狀相較神經症又要簡單得多,這也意味着孩子的童年情緒障礙會更加容易治癒。
那麼好好的孩子為什麼會患上童年情緒障礙呢?
01.孩子患上童年情緒障礙和哪些因素有關?
■父母對孩子過於冷漠
孩子情緒的表達,大部分都要依靠對父母的模仿,只有父母完整的教會孩子表達情緒,孩子才能順利地抒發自己的情感。但有些父母本身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緒,對於孩子的行為也不能給予及時的反饋,這就導致孩子從父母身上“學”不到情緒。當孩子感到開心、難過或壓抑時,孩子並不能很好地把當時產生的情緒表達出來。
如果孩子長期積蓄自己的情緒,就會對腦神經產生壓迫,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情緒障礙。其實父母也不是真的想對孩子冷漠,只是因為不善於表達情感,才造成了孩子的障礙。
■父母曾經“拋棄”過孩子
有的孩子小時候喜歡胡攪蠻纏,經常在大街上哭鬧,讓父母下不來台。父母發現自己怎麼哄孩子都沒用,心一狠就把孩子留下,自己先回家了。
前段時間還有這樣的新聞,一位寶媽帶着孩子坐公交,孩子因為一點小事在公交車上哭鬧起來,寶媽失去了耐心,把孩子扔在了公交車上,後來還是好心的司機幫助孩子找到了媽媽。
實際上父母的這種行為不但不會讓孩子變得聽話,反而會在孩子心裏種下不信任的種子。一旦孩子對父母失去信任,父母的一些正常行為(送孩子上學),在孩子眼裏就是父母要拋棄自己的前兆,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當然不願意上學。
■孩子曾經受到過刺激
如果孩子在小時候接觸過不屬於自己年齡段的事物,比如恐怖電影、極限運動等刺激性比較大的東西,就會對孩子脆弱的心靈造成巨大的影響。孩子受到刺激之後,神經會變得非常敏感,經常會疑神疑鬼的,晚上甚至不敢睡覺。
孩子們產生情緒障礙也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對學校產生恐懼,有的孩子則會不停地做重複的事情。情緒障礙總體上可以分成四種:學校恐懼症、強迫症、分離焦慮症、抑鬱症。其中,抑鬱症的影響最大,也是最危險的一種情緒障礙。
02.幾種情緒障礙分別都有哪些表現?
1)學校恐懼症
學校恐懼症,顧名思義就是孩子對學校產生了恐懼。孩子對上學產生厭倦的心理,一開始會找藉口不起牀、裝病等,後來可能逐漸發展成強硬的要求,比如和父母講好條件才上學,甚至説出上學就要自殺這樣的話。
即便父母這一天成功的哄好孩子上學,第二天孩子仍然會表現出相同的症狀。有的父母這時會選擇強行把孩子架到教室,但孩子會隨時找機會準備“開溜”。此外,孩子對老師、同學和陌生人也會表現出強烈的敵意。而一旦回到家裏,孩子就恢復了正常,能夠學習知識、和父母交流等。
2)強迫症
患了強迫症的孩子通常不容易被發現,但是他們都有同一個特點——給特定的事情定“規矩”。有的孩子會不停的疊被子,直到疊成自己滿意的形狀;有的孩子則會記住每個物品的擺放位置,不允許別人隨意挪動。總之,強迫症的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的“規矩”行事,否則就寸步難行。
3)分離焦慮症
分離焦慮症其實是孩子對安全感需求過重的表現。早在嬰兒時期,孩子就會表現出相當程度的對安全感的渴望,當嬰兒被父母、爺爺奶奶等熟悉的人抱着時,會感到非常安逸;當孩子被不認識的親戚抱着時,就會表現得比較焦慮,亂踢腿、大哭等行為都是孩子感到“不安全”的表現。
而分離焦慮症的孩子長大以後也非常依賴父母,會表現出要父母陪着睡覺、不願和父母分開等行為。
4)抑鬱症
孩子的抑鬱症並不像成年人那樣嚴重,只會表現出哭鬧、情緒激動、消極等特點,但如果父母不加以引導並及時治療,仍然會有惡化的可能。
孩子的情緒障礙有很多種,但大體上都是因為心理上產生了問題,父母在平時一定要注意維護孩子的心理健康。
03.父母應該如何維護孩子的心理健康?
☆傾聽
當發現孩子具有情緒障礙之後,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傾聽,聽聽孩子的心裏話。同時,即便父母不明白孩子為什麼痛苦,也要及時對孩子的內心歷程表示理解。
☆幫助孩子適應環境
對於不願意上學的孩子,父母不要強行架着孩子去上學,而是要耐心地給孩子講解學校的重要性,讓孩子看到學校的美好。必要時,家長甚至可以陪着孩子進教室上課。
?☆和孩子一起面對困難
家長在引導孩子時,要把自己想象成孩子,當自己面對和孩子相同的問題時,家長的辦法往往會更多。家長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孩子,就做到了和孩子一起面對困難。
現在太多的家長只注重孩子在學校的成績,卻忽略了孩子在情感上的需求。可以説,孩子會產生情緒障礙,和父母平時的教育有很大關係。
我們家長在幫助孩子成才的同時,也不要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只有身心的雙重健康,才能造就一個真正的孩子。
今日話題:各位家長朋友們,你們的孩子對上學產生過抗拒嗎?你們又是如何引導孩子的呢?歡迎在下方留言,我們一同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