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南會戰中央軍崑崙關浴血,賓陽慘敗逆轉

桂南會戰中央軍崑崙關浴血,賓陽慘敗逆轉

1939年11月-1940年3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決定。向侵華日軍發動冬季攻勢,國軍十個戰區約71個師(又稱百師大戰),55萬餘投入大反攻。為配合國軍正面戰場全面總攻擊,八路軍約投入二十個團參戰。其中桂南會戰中的崑崙關大捷,是中國軍隊在冬季攻勢中取得最輝煌的勝利。遺憾的是賓陽慘敗,也成為最大潰敗。

本文將依據權威史料,僅講述桂南會戰。1939年冬季攻勢將另刊文介紹。

歡迎轉載!請註明史料來源:抗戰史記

一.史料來源

日本防衞廳防衞研究所戰史室:《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3卷

日本防衞廳防衞研究所戰史室:《日本軍國主義侵華資料長編-(日本大本營陸軍部)摘譯》(上)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桂南會戰經過》,國民政府軍令部戰史會檔案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蘇聯顧問加略諾夫關於桂南作戰經過的報告》,國民政府軍令部戰史會檔案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下)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白崇禧致蔣介石何應欽電》,國民政府軍令部戰史會檔案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陸軍新編22師五塘,六塘,崑崙關,九塘諸役戰鬥詳報》,國民政府軍令部戰史會檔案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第101軍桂南崑崙關之役戰鬥要報》,國民政府軍令部戰史會檔案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蔣介石致白崇禧,陳誠,張發奎電》,國民政府軍令部戰史會檔案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第46軍周祖晃部在欽縣防城追擊戰鬥詳報》,國民政府軍令部戰史會檔案

何應欽:《何上將抗戰期間軍事報告》(上),1962年版

蔣瑋國等著:《抗日御侮》第7卷

歡迎轉載!請註明史料來源:抗戰史記

二.中國抗戰生命線:西南國際交通線

1938年,日軍陸續攻陷華中,華南中心武漢,廣州後,陷入中國戰場泥沼。為逼迫中國政府投降,日軍大本營全面封鎖中國沿海,並切斷中國與海外聯繫。當時,中國與國際間的聯絡主要依靠兩大通道,一是西北國際交通線,由新疆通往蘇聯,純陸上交通,由於日軍軍力無法伸及,這條路線最為安全。蘇聯援華物資由於源源不斷輸送中國(包括八路軍),有力的支持了中國抗戰。但該交通線運輸成本高昂,運輸量大受限制;同時運輸時間長。

所以海上交通線,成為中國最重要,最便利的對外貿易渠道,但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天津,上海,青島,廣州等港口城市相繼失守,中國最重要的海上補給線被切斷。1939年2月,日軍佔領海南島,同年6月又佔領汕頭,潮州,東南沿海被封鎖。

海運被切斷後,西南國際交通線便日見重要。西南國際交通線主要由三條路線組織,其一為滇越鐵路,由越南河南抵達雲南昆明;其二為桂越公路,自汕頭棄守後,桂南的北海成為中國唯一的直接出海口;其三則為滇緬交通線,但該路線運輸條件最惡劣;遠遜於滇越鐵路,桂越公路。對此,日本軍方作出判斷“中國雖已喪失華南沿海主要港口,但仍能自法屬安南及緬甸方面獲得補給,而廣西公路成為中國之主要補給線,其輸入量,每月約達4千至6千噸,佔輸入額的百分之三十”。

因此,日軍大本營急於切斷廣西與海外聯繫的通道,於1939年秋決定進攻南寧。日方在桂南開闢新的戰場還有兩個重要企圖:一是向國內外炫耀武力,掩飾其在中國戰場上泥足深陷的窘境,威脅中國西南大後方;二是為南進建立基地,向法屬印度支那殖民當局施加壓力,伺機侵入越南。

桂南會戰中央軍崑崙關浴血,賓陽慘敗逆轉

二.桂軍兵力不足,日軍兵臨南寧

1939年10月14日,日軍大本營下達了“大陸命第375號”作戰命令,陸海軍達成作戰協定。協定規定,攻佔南寧的作戰目的在於直接切斷中國沿南寧—龍州公路的聯繫補給路線,作戰時間預定為11月下旬。日軍作戰行動的第一步,就是控制欽州灣,展開登陸作戰。桂南地區山川縱橫,地勢險峻,而南寧位於邕江與桂越公路交會處;是日軍勢在必奪的戰略重鎮。

桂南名義上屬於第4戰區,應歸第4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指揮;但因廣西是勢力強大的桂系集團的老巢,因而廣西境內的一切軍事部署實際被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直接掌控,他也是桂南會戰的國軍方面最高指揮官。部署在桂南的夏威等第16集團軍為桂軍,直接聽從桂林行營的調遣。

第16集團軍為預防日軍登陸,對日軍登陸作戰作了估計,判斷有三種可能:一是日軍主力由粵南沿海電白等處登陸,然後向賓陽推進,威脅南寧;二是日軍主力由北海登陸,攻取靈山、橫縣後溯江而上,直逼南寧;三是日軍一部在北海登陸佯攻,主力則由欽縣、防城登陸,沿邕欽公路(南寧—欽縣)向南寧進攻。當時判定欽縣、防城地形不佳,北海登陸也受公路破壞和防禦工事的影響,因而日軍最可能採取第一種方案,桂林行營據此制訂了桂南會戰指導方案。

第一次長沙會戰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認為侵華日軍兵力不足,在桂南實施登陸作戰的可能性甚微,因而集中各戰區主力籌備在年底發動冬季攻勢;故將原駐桂南的第31軍3個師奉命調往廣東西江,桂南駐軍僅剩下第46軍及兩個獨立團,加上一些地方團隊,計約兩萬餘人,且分散配置於南寧、貴縣以南亙北海沿岸既設陣地,防守着漫長的海岸線,首尾無法相顧。

桂軍第46軍第170師奉調為第16集團軍的總預備隊,其第175師任北海、電白方面防務,欽州、防城一線只剩下新19師,師長黃固指揮所部4個團要防守200公里以上的海岸線,深感兵力單薄。日軍則以今村均中將第5師團和台灣混成旅團為登陸作戰主力,海軍第5艦隊及海軍第1、第2航空隊協同作戰,由第21軍司令官安藤利吉中將統一指揮,準備在欽州以南地區強行登陸。

桂南會戰中央軍崑崙關浴血,賓陽慘敗逆轉

1939年11月中旬,日軍精鋭第5師團及台灣旅團先後抵達海南島三亞灣集中。本月13日,由三亞灣出發。15日黎明,日軍艦艇和運輸艦船雲集欽州灣,以艦炮猛轟海岸,並在企沙,龍門兩處登陸。桂軍新19師官兵對登陸日軍進行了有力的阻擊,黃固師長下令部隊“務於敵登陸立腳未穩之際,努力將敵殲滅於海濱”,日軍步兵遂發起一波又一波地登陸衝鋒。傍晚,桂軍迫於日軍猛烈炮火,放棄灘頭陣地,退守防城附近後備工事。16日,由企沙登陸日軍向防城進軍。另一部在欽縣附近的犁頭嘴登陸,乘大雨漲潮之際,以汽艇沿漁洪江直趨黃屋屯。面對嚴峻的形勢,第46軍軍長何宣命令新19師“竭力固守平旺、欽縣附近第二線陣地,無令不得退”。

1939年11月17日,在犁頭嘴登陸的日軍憑藉飛機掩護,猛攻欽縣,一部從桂軍側背攻入城內;雙方展開殘酷的巷戰,一直打到到傍晚時分;新19師因傷亡較重,被迫撤出欽縣。日軍鞏固灘頭陣地後,以南寧為目標,形成3路鉗擊攻勢。左路為及川第9旅團由防城出發,19日在在貴台墟附近突破桂軍陣地,進抵唐報,從西南方威脅南寧。中路日軍一聯隊在佔領黃屋屯後長驅直入,於18日抵達大寺,直逼大塘。右路為中村正雄少將第21旅團由欽縣沿邕欽公路向小董進攻,18日就攻陷小董。桂軍新19師連日苦戰,且勢單力薄,被迫退守上思,板城。至此,日軍已從東南,西南,南三面包圍了南寧。南寧城防空虛,且桂軍第16集團軍其他部隊都距離日軍100公里以外,最遠的達300公里。

桂南會戰中央軍崑崙關浴血,賓陽慘敗逆轉

三.遠水難解近火,南寧陷落

為遏制日軍攻勢,保住西南重鎮南寧。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令第16集團軍以兩個師“固守南寧,無令不得撤退”,並緊急調遣中央軍精鋭杜聿明將軍第5軍由湖南衡山增援桂南,第99軍傅仲芳部由湖南湘潭及貴陽移至柳州,第36軍姚沌部自重慶及湖北當陽南下赴宜山集結。限各軍均須在1939年12月15日前輸送集中完畢。但省外援軍路途遙遠,再加上桂軍第16集團軍各部過度分散,集結不易,而調往西江的桂軍第31軍匆匆回援。日軍進展甚速,搶先於1939年11月19日進抵唐報、百濟一線。日軍第21軍又令台灣旅團留守欽州,以掩護第5師團的補給線;第5師團則穿越羣山,於21日向南寧周邊的平地挺進。桂軍第46軍第170師在良慶、蒲廟等地頑強抗擊,終於寡不敵眾,良慶陷落。日軍於22日黃昏抵達邕江,直取南寧。

桂南會戰中央軍崑崙關浴血,賓陽慘敗逆轉

桂軍在邕江北岸與日軍夾江對峙。11月22日下午,桂軍第31軍第135師師長蘇祖馨被委派為邕江北岸守備司令,第170師師長黎行恕為守備司令。但這兩個師的主力尚未到達南寧時,各路日軍已分別開始從剪刀圩、上下洲、良慶圩等處渡江。23日,第135師等部與渡江日軍激戰20餘次,但因日夜兼程,尚未調整就倉猝上陣,未能阻敵於邕江南岸。11月24日,渡江日軍已達數千人,在飛機,重炮的掩護下,主力分由東西向南寧夾擊,與桂軍守城部隊激戰於市郊。上午9時,由良慶圩渡江的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第21聯隊率先突入市內,第135師因腹背受敵,被迫放棄南寧。南寧周圍的第46軍、第31軍和第5軍第200師,見南寧已陷;遂分別退守南寧西北及北面的高峯隘、崑崙關等地。

桂南會戰中央軍崑崙關浴血,賓陽慘敗逆轉

四.白崇禧指揮反攻南寧,中央軍粵軍精鋭援桂

高峯隘及崑崙關一帶地勢險要,為南寧北側之天然屏障。日軍為確保對南寧的控制,不待休整即兵分兩路。一路以中村支隊及騎兵聯隊為主力,沿邕賓公路(南寧—賓陽)北進;一路以第41聯隊由邕武公路(南寧—武鳴)北上。

1939年11月25日,邕武路上的日軍推進至二塘,遭到中央軍第5軍第200師第600團的英勇阻擊,該團傷亡超過三分之一,團長邵一之上校也力戰殉國。但仍死戰不退,成功阻住了日軍進軍。但是日軍很快攻佔了四塘,截斷了該團的後方補給線;該團為避免被包圍,遂利用夜幕為掩護,與桂軍第170師等向高峯隘地區撤退。11月30日,日軍經過一番激戰,佔領了八塘,國軍退往九塘。12月1日,日軍及川支隊進佔南寧西北的高峯隘,該方面的國軍向武鳴方向退卻。

12月2日晨,韋雲淞第31軍第188師在4輛坦克及火炮的協同下反攻八塘,日軍一度被擊退;但由於道路、橋樑損壞嚴重,國軍坦克難以通行,遂與日軍形成對峙。3日,中村支隊主力由南寧來援,4日佔領了崑崙關。6日晨,中村支隊主力撤回南寧,只留1個大隊日軍駐守崑崙關;同時以一部兵力駐守邕賓公路沿線的九塘、八塘、四塘等重要據點。

中日雙方在高峯隘、崑崙關一線處於相持狀態。自日軍登陸欽州灣,半個月間,桂南守軍一路敗退,未能有力遏止日軍的快速推進。當中方指揮官白崇禧得悉進犯廣西日軍僅一個師團,且缺乏坦克和重型武器裝備,遂擬定反攻南寧計劃,得到了軍事委員會首肯。重慶方面十分重視桂南戰事,認為日軍入桂“目的不在廣西,而在切斷滇緬,滇越及滇黔之交通,已屬顯然”,擔心日軍進攻柳州,威脅貴陽,重慶等心臟地帶。

桂南會戰中央軍崑崙關浴血,賓陽慘敗逆轉

1939年11月26日,白崇禧前往江水河北岸的遷江坐鎮指揮,12月16日下達了作戰命令:“軍以攻擊北犯之敵,收復南寧之目的,一舉轉移攻勢,將敵包圍於邕江南北地區而殲滅之。”依照作戰部署,第一階段攻佔高峯隘,崑崙關,第二個階段為攻佔南寧。反攻部隊編成東,西,北三路軍;由第26集團軍總司令蔡廷鍇將軍任東路軍指揮官,率第46軍,第66軍擔負邕江南岸及邕欽公路敵後交通的破壞和襲擾任務;由桂軍第16集團軍總司令夏威任西路指揮官,率部佯攻高峯隘吸引日軍主力,以部分兵力進至邕賓公路上的四塘,破壞敵後交通,阻止南寧日軍增援,孤立崑崙關日軍。由中央軍第38集團軍總司令徐庭瑤任北路軍指揮官,指揮中央軍第5軍、第99軍第92師作為主攻部隊,攻擊崑崙關正面,成功後與東、西路軍合攻南寧。

桂南會戰中央軍崑崙關浴血,賓陽慘敗逆轉

五.崑崙關大捷

攻擊崑崙關的第5軍由軍長杜聿明將軍指揮,該軍轄鄭洞國將軍榮譽第1師、邱清泉將軍新22師、戴安瀾將軍第200師、軍補充第1及第23團,並配備有裝甲兵團、炮兵隊、高射炮隊等;第5軍是當時中國軍隊唯一的機械化部隊,也是最早編組的蘇械突擊軍。三個師長鄭洞國將軍,邱清泉將軍,戴安瀾將軍都是有豐富對日作戰的經驗的悍將。該部無論是人員,武器裝備都不亞於日軍一個師團。

杜聿明將軍以第22師為右翼部隊,突擊五塘、六塘,斷敵退路;以榮譽第1師為左翼部隊,協同第200師一部和軍補充第1、第23團圍攻崑崙關及八塘正面日軍;由第200師主力騎兵團擔任總預備隊。第99軍進攻崑崙關以南日軍,協助第5軍作戰,並在五塘一帶阻擊日軍增援。

1939年12月18日晨,鄭洞國將軍榮譽第1師在戰車和炮兵的掩護下,對崑崙關正面發動攻勢。據守崑崙關的日軍松本大隊在國軍猛烈打擊下,紛紛向核心陣地退縮。當天中午,反攻部隊就攻佔了羅塘、同興西北高地,隨後佔領了石寨隘、同平、枯桃嶺,一部推進至九塘附近,進展頗為順利。日本第5師團師團長今村均中將不相信國軍在發動冬季攻勢的同時,竟集結數十萬大軍反攻;12月17日原命令及川支隊攻佔位於中越邊境的要地——龍州,及至中方開始反攻,今村均慌忙於20日下令及川支隊放棄龍城,回師防守南寧,但該部隊沿途遭到國軍襲擊,至29日才返回南寧。

桂南會戰中央軍崑崙關浴血,賓陽慘敗逆轉

為解崑崙關危局,今村均急令第21聯隊長三木吉之助大佐率聯隊主力增援崑崙關,該聯隊於18日晚分乘31輛汽車沿邕賓路急進,但遭到第99軍的攔截,只有一個大隊衝進崑崙關。19日上午,鄭洞國將軍榮譽第1師左翼部隊向653高地發起總攻。653高地為崑崙關東北之要點,可以瞰制整個崑崙關戰場。但攻擊屢遭挫敗,中央軍官兵組織敢死隊,身綁手榴彈發起決死衝鋒。部分戰士竟衝入敵陣,與日兵同歸於盡。經過浴血拼殺,終於攻克這一制高點。

為協助崑崙關方面作戰,邱清泉將軍新22師在五塘阻擊增援崑崙關日軍;西路軍在高峯隘方面發起攻勢,東路軍則在小董,欽縣,大塘,蒲廟等日軍後方重要地區頻頻出擊,崑崙關方面的日軍後方聯絡線被切斷;各分散據點及沿邕賓路增援崑崙關的日軍後續部隊遭到分割包圍,整個第21聯隊已陷於極度孤立,但日軍拼死固守,相當頑強。自12月20日起,戴安瀾將軍第200師接替消耗甚大的榮譽第1師擔負主攻任務,這一安排成就了鄭洞國將軍榮譽1師擊斃中村正雄壯舉。崑崙關包圍圈逐漸收縮,但戰至22日,攻擊仍未得手。

桂南會戰中央軍崑崙關浴血,賓陽慘敗逆轉

1939年12月23日,杜聿明決定“以重點指向羅塘高地附近,繼續對當面之敵攻擊”。羅塘為崑崙關西側高地,也是日軍的一個主要支撐點。24日,榮譽第1師以第2團及迫擊炮營擔任主攻,以排為單位,梯形配備,向羅塘高地兩側攻擊,用大刀等簡陋器械連破日軍兩道鐵絲網防線,衝入日軍陣地。當時日軍已完全靠空投物資生存,快要彈盡糧絕“已將附近四周殘留食物吃光,只能撿拾地裏的落穗充飢”。

第21聯隊聯隊長三木一面準備燒燬軍旗,一面向第21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發電求援,哀嘆“傍晚前旅團若來不到,第一線難以確保”。可日軍援軍已無從增援羅塘高地。

1939年12月24日晚,榮譽第1師終於攻克羅塘,守備該地的日軍第5中隊幾乎全滅。而擔負主攻的第2團突擊營也僅剩下數十人;可見戰況之慘烈。崑崙關方面吃緊時,中村旅團主力於20日從南寧出發,前往救援,沿途遭到多次阻擊,24日下午才進抵九塘,即掉入榮譽第1師伏擊圈,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被擊斃(國內網絡及影視劇,媒體稱中村正雄是戴安瀾第200師擊斃。實際為鄭洞國榮譽1師戰果)。此時,日軍精鋭第5師團第21旅團主力均已投入崑崙關及邕賓路方面,陷入國軍10餘個師的圍攻之中,有全軍覆沒的可能。24日,戴安瀾將軍第200師沿公路兩側,向界首附近高地攻擊。界首高地位於崑崙關東側,峭壁懸崖高聳,與羅塘高地成掎角之勢,可東西俯瞰崑崙關。

桂南會戰中央軍崑崙關浴血,賓陽慘敗逆轉

12月25日下午,中國空軍3架輕型轟炸機、一架驅逐機飛抵崑崙關上空,日軍誤認為是己方戰機,鋪置信號板示意,中國飛行員乘勢俯衝掃射,投彈18枚,全部命中目標,日軍遭到重大傷亡。29日,中央軍集中重炮轟擊,經過血腥的白刃肉搏,第200師終於重新佔領了界首附近各據點,並頂住了日軍的瘋狂反撲。29日夜,邱清泉將軍新22師超越第200師陣地,接替正面主攻任務。30日,邱清泉將軍率領新22師不顧傷亡,快速突進,先後攻佔了南北同興、界首村落及其東南各高地,為徹底收復崑崙關創造了有利條件,這一天日軍遺屍百餘具,新22師官兵傷亡也達300餘名。31日拂曉,新22師在友軍第159師、榮譽第1師的協同下,攻克崑崙關,並全部收復崑崙關東西兩側高地,日軍向九塘潰退。憑此事勇猛表現,邱將軍贏得了“邱瘋子”美譽。

1940年1月1日,增援崑崙關的日軍台灣旅團與及川支隊等已抵達九塘,與崑崙關潰退下來的日軍匯合,構築工事,企圖穩定戰線,伺機反攻崑崙關。中央軍第5軍決定乘勝追擊,向九塘及441高地攻擊。441高地是控制九塘至崑崙關公路的戰略要點。3日,榮譽第1師在付出重大犧牲後攻佔了441高地東部的大部分地區。入夜,日軍漸形不支,便殘忍地施放大量毒氣。鄭洞國將軍榮譽第1師的官兵們不顧生死,英勇突擊,終於完全克復441高地,崑崙關陣地更形鞏固。

桂南會戰中央軍崑崙關浴血,賓陽慘敗逆轉

1月4日上午,邱清泉將軍新22師攻克九塘,從5日起,又與戴安瀾將軍第200師尾追日軍至八塘。八塘日軍以逸待勞,負隅頑抗,第5軍因之前傷亡太重,進攻勢頭至此陷於停頓,與日軍膠着於八塘一帶。11日傍晚,第5軍奉命將防務交由第36軍姚沌部接管,集結思隴附近休整待命。至此,反攻崑崙關終於贏得了最後勝利。第5師團在日軍中素稱精鋭,轉戰山西、魯南、豫北、廣東諸戰場,此次在桂南受到嚴重失敗,其主力王牌中村第21旅團大部被消滅(杜聿明回憶錄稱擊斃第21旅團四千餘人,日軍戰史承認陣亡二千餘人),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也被擊斃。但第5軍綜計傷亡三分之一以上,“第5軍每個士兵均得有戰利品”。戰後第5軍位列國軍五大主力之一;而這支英雄部隊的,日後將打造出中國遠征軍,中國印駐軍。

日軍步兵第21聯隊戰史記載:“這次作戰終於遭遇了事變以來前所未見的中國精鋭軍隊。敵軍(指第5軍)意識強烈,訓練優秀,具有強有力的攻擊力。敵軍各級指揮官在攻擊時親臨一線指揮,在後退時又都在隊伍最後撤退。當我軍發起衝鋒時,陷入絕境的敵軍紛紛用手榴彈同歸於盡,如此強力之精神實屬罕見。而敵軍的各級火炮並不佔優,但是非常堅決的進行反覆的肉搏戰,而且狙擊技術十分高超”。

桂南會戰中央軍崑崙關浴血,賓陽慘敗逆轉

桂南會戰中央軍崑崙關浴血,賓陽慘敗逆轉

國軍在崑崙關主攻方面屬於攻堅戰,由於日軍處處死守不退,致使國軍每次進攻都得付出很大的犧牲。僅第5軍在反攻中就付出了11000人負傷,5500人為國捐軀,因此,這支精鋭之師在攻下崑崙關後已是疲憊不堪,未能乘勢擴大戰果,造成整個反攻陷於消極停頓;未能達成收復南寧這一最重要目標。隨着賓陽慘敗,第5軍在崑崙關的勝利成果;失去了價值。曾有學者及媒體指,是蔣介石想抽調主力全殲第5師團;所以沒有繼續進攻,造成貽誤戰機。實際是國軍反攻崑崙關,高峯隘等地,雖取得勝利。但傷亡慘重,被迫停止進攻,抽調兵力增援。以圖新的攻勢。蔣介石無錯。

桂南會戰中央軍崑崙關浴血,賓陽慘敗逆轉

日軍輕易佔領南寧後,從日軍大本營,中國派遣軍直至第5師團指揮官,均產生了驕兵心理;輕視國軍反攻南寧的決心和實力。及至崑崙關受挫,日軍才痛感危機嚴重,擔憂第5師團會全軍覆沒。1939年12月底,日軍第21軍決定增派精鋭近衞混成旅團和第18師團(共兩萬餘人)至桂南地區,伺機擊潰國軍主力,確保南寧。

1940年1月22日,近衞旅團在欽州集結,第18師團則運抵南寧以南地區。國軍也繼續調兵遣將,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從湖南、廣東、四川等地調集大量生力軍馳援桂南,任命第4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具體部署桂南決戰,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長陳誠不居名義,協助白崇禧、張發奎指揮作戰。實際張發奎開始並未參與指揮桂南會戰,1月27日始匆忙率幕僚前往遷江指揮,所行之事不過簽名畫押而已。不過會戰結束不久,2月16日張發奎致電蔣介石自請處分。其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檢討桂南會戰,追究失利的責任,張發奎被記大過;替白崇禧,陳誠背了黑鍋。

桂南會戰中央軍崑崙關浴血,賓陽慘敗逆轉

從1940年1月5日至26日間,桂南戰場顯得沉寂。交戰雙方均在暗中進行決戰準備工作,先集結主力並完成部署將贏得戰爭的主動權。勞師遠征的日軍卻發揮了機動力強,行動隱蔽快捷的優勢,至26日已完成增援部署。反觀在本土作戰的國軍卻仍在緊張調度中,“桂南用兵三十萬,僅桂邕公路為其主要交通線”,遷江與賓陽之間橫亙有紅水河與清水河,河幅約20米左右,卻只有一座公路浮橋,一處公路輪渡及一座徒步單行的軍用橋而已。且白天易遭到日軍飛機的轟炸,要夜間才能行動;致使兵力輸送嚴重遲滯緩慢,至2月2日才能輸送完畢,而這一天賓陽就已淪陷,整個桂南戰場逆轉。可見國軍道路運輸條件之惡劣及空中劣勢,左右了整個會戰的成敗。

1月25日起,日軍第18師團在邕賓路上發起攻勢,襲擊了中央軍第6軍、第99軍在七塘等處的陣地,企圖突破崑崙關右翼陣地,從右側背迂迴崑崙關方面國軍主陣地。但第99軍、第2軍等部頑強阻擊,擊退日軍攻勢。27日,近衞旅團等在國軍毫無察覺的情況下突然攻佔永淳,28日,由永淳渡過邕江,國軍發覺太遲,已無力阻擋。第18師團一部和近衞旅團分別進入甘棠東西一線,準備迂迴崑崙關主陣地的側背,桂南戰局的重心從崑崙關移到甘棠、古辣一帶。

桂林行營原計劃在甘棠、古辣一帶阻檔日軍,令粵軍第64軍、第66軍、桂軍第46軍、中央軍第2軍向甘棠方向四面合擊,遺憾的是各軍行動遲緩。第2軍李延年部倉促趕到指定地區,因不明情況,逐次投入兵力,消耗很大。第46軍冒着日機的轟炸,艱難向目的地前進,但因抵達稍晚,已無補戰局。至於第66軍則始終彷徨遊移,未到達指定地點。該軍軍長葉肇將軍,因多次臨危不前,對戰局影響甚大,戰後受到撤職交軍法審判的嚴厲處分。葉肇將軍曾在淞滬會戰,南京保衞戰,武漢會戰表現優異,竟“恥辱”性結束抗戰;實令人唏噓。

桂南會戰中央軍崑崙關浴血,賓陽慘敗逆轉

1940年2月1日,日軍搶先對甘棠發動陸、空聯合攻勢,日機對賓陽狂轟濫炸,炸中了第38集團軍總司令部。第38集團軍為中央軍主力,轄有第2軍李延年部、第5軍杜聿明部、第6軍甘麗初部、第99軍傅仲芳部、第36軍姚純部,是整個桂南戰場的支柱。其集團軍司令部為前線各軍通訊聯絡中心遭破壞後,各部隊間,各部隊與司令部間的電訊聯繫中斷,陷於各自為戰的狀態;國軍暴露出獨立作戰的弱點,竟無從組織有效抵抗。2日凌晨,日軍佔領甘棠,經古辣一帶平原向防務空虛的賓陽挺進,當天下午就陷進。

第二天(3日),第18師團進入鄒墟北面的清水河橋樑,截斷了崑崙關一線中方大軍的後方聯絡線。賓陽一失,國軍在戰略上全盤陷於被動,在崑崙關主陣地的第2、第6、第36、第99、第102軍等部均因後路被斷而處境困難。2月3日至4日,第46軍復克甘棠及永淳。

蔣介石認為深入冒進的攻佔賓陽的日軍後路已絕,正是加以殲滅的良機,4日下令:“在遷江附近之主力,應即向當面之敵猛攻,佔領賓陽,與我崑崙關各軍夾擊在崑崙關附近之敵而殲滅之。”這一判斷原本無錯,也確實是殲敵良機;但蔣急於改變戰局,又高估了國軍獨立作戰能力;低估了日軍的戰力及意志。先退防,集結兵力後再反攻,或許是上策。

日軍第21軍司令官安藤利吉中將親自坐鎮南寧指揮,4日已決定結束戰役,但為了便於撤退,日軍仍擺出向北突進的架勢。國軍前線部隊雖後路被斷,但數量仍遠超冒險孤進的日軍。但是,由於指揮陷於混亂,前線部隊基本脱離掌握,無法正常調度。素來缺乏獨立作戰能力的國軍,不僅未能把握以優勢兵力反擊冒險深入的日軍戰機,反而因後路被斷,陷入混亂,戰意頓失,各部忙於突圍,演變成大潰退。

桂南會戰中央軍崑崙關浴血,賓陽慘敗逆轉

在戰鬥中,第2軍副軍長兼第9師師長鄭作民欲率部堅守崑崙關,扭轉崩潰的戰局,不幸中彈壯烈殉國;崑崙關等要地再度落於敵手,上林、武鳴等也相繼棄守,戰局急轉直下;幸虧大批第2線兵團趕至,戰事才轉危為安。沿邕賓路北犯日軍被新33師擋在清水河南岸。

2月5日起,粵軍第64軍由貴縣向賓陽日軍側擊,在賓陽至貴縣公路上的國軍也從正面發起反擊,經三晝夜激戰,終於將日軍擊潰;國軍穩定住了戰線,桂南會戰避免了徹底潰敗。而桂南日軍冒險深入,戰線愈拉愈長,賓陽至海岸交通線延長至200多公里,補給困難。從2月9日起,日軍開始大舉南撤,先後放棄了上林、武鳴、賓陽諸要地。16日,第18師團陸續由欽縣及龍門港乘船回粵。

桂南會戰中央軍崑崙關浴血,賓陽慘敗逆轉

桂南日軍收縮戰線,只謀求鞏固對南寧一帶切實佔領。國軍尾隨南下,先後進抵崑崙關、高峯隘東西陣地。2月14日止,“五塘以上六、七、八、九塘迄崑崙關一帶,完全被我克復”。日軍據守五塘,高峯隘一線以護衞南寧。賓陽之戰,國軍在桂南一隅集結了30餘師精鋭部隊從事會戰。這在武漢會戰以後尚屬首次,證明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有反攻南寧,驅逐日軍出桂南的戰意。

至於日軍,經增援後計有3個師團兵力(不是國內網絡炮製3萬日軍打垮30萬國軍),佔有空中優勢,成功運用其擅長的包抄戰略,並利用第38集團軍部署上的疏忽,搶佔甘棠,賓陽,打亂了中方整個戰略部署。再加上中方指揮中樞被炸,指揮系統陷於癱瘓,崑崙關方面國軍主力演變成大潰敗,但因國軍兵力雄厚,兵力單薄的日軍終究無力殲滅中國野戰軍主力的目的。據日方統計,賓陽之戰,國軍陣亡27000人,被俘1167人,日方僅死傷2300名;日軍戰報故有縮水。但賓陽戰役無疑是1939年底開始的冬季攻勢中,國軍最大的挫折。

桂南會戰中央軍崑崙關浴血,賓陽慘敗逆轉

七.日軍入侵越南撤離桂南,國軍收復南寧

日軍大本營於1940年2月9日撤銷第21軍,成立了華南方面軍,脱離中國派遣軍序列,由大本營直轄,司令部設廣州。桂南地區成立第22軍,由第5師團,近衞師團及台灣旅團編成,控制着南寧,欽縣,防城。日軍佔領南寧及其以南地區,雖使桂越交通被切斷;但國民政府通過滇緬路仍可從國外獲得補給。相反桂南日軍孤軍深入,要長期維持佔領相當困難,而且維持佔領軍補給的代價十足昂貴,對整個中日戰事並無太大影響。不過,日軍之後準備進軍法屬越南,作為南進英,美,法在東南亞的殖民地的一個重要基地。

1940年春,法國被納粹德國擊敗,日本政府決定乘機控制越南,並切斷桂越,滇越之間的交通。為節省兵力,集中力量南進,準備放棄桂南,1940年9月,駐紮桂南的第5師團主力進入越南北部地區。日軍的退卻計劃因國軍的不斷襲擾而加速進行。

1940年3月,粵軍第64軍和桂軍第16集團軍發動春季攻勢,邕欽路以東部隊為粵軍第64軍和桂軍第46軍編成東路兵團,由吳奇偉將軍指揮。3月12日,第46軍切斷了邕欽路,同時,邕江北岸國軍向南寧外廓的日軍防衞陣地發起攻擊。14日,台灣旅團一個聯隊由欽州北上,強行打通邕欽路,以確保南寧,解除側背威脅。16日,日軍佔領陸屋,歸州,經與第64軍激戰後,17日佔領了靈山,但日軍兵不不足,旋即撤退,22日,國軍收復靈山。

1940年6月17日,邕江南岸日軍沿南寧至龍州路向西進犯,26日攻陷明江,7月12日佔領了龍州。從3月12日至10月12日,國軍在桂南與日軍作戰百餘次,殺傷大量敵軍。日軍自9月下旬開始從桂南撤軍,並嚴密封鎖消息,使得中方“不能適時獲得情報,致未及捕捉敵人主力,予以重大打擊”。至10月中旬,國軍才偵悉日軍全面撤退的情報,全線轉入反攻。

桂南會戰中央軍崑崙關浴血,賓陽慘敗逆轉

10月13日,桂軍第31軍第188師開始圍攻龍州,桂軍第46軍則在龍江以北策應,阻止日軍增援。第188師於拂曉一度由西門突入城內,日軍逆襲,攻城部隊傷亡甚重轉移至城外。26日以後,龍州,憑祥日軍約2000人陸續撤入越南境內,第31軍才於28日收復龍州。龍州克復後,第16集團軍奉命肅清邕東路東段的日軍,第3集團軍主力則分由邕賓,邕武路尾追日軍,直逼南寧。一部在邕江北岸發動攻勢。29日佔領了高峯隘,三塘,剪刀墟等地,30日克復南寧。日軍沿邕欽路向欽縣南撤。國軍緊追不捨,致使日軍撤退時非常狼狽,許多破壞計劃均未實施。為掩護集結在欽縣的日軍主力兩萬餘人登艦撤走,日軍一部在以黃屋屯為中心的一線陣地阻擋國軍的追擊。

11月11日,日軍主力離開桂南,14日下午,最後一批日軍全部在龍門港登艦撤離。經過一年的戰鬥,桂南會戰終告結束。侵入桂林的日軍也全部撤離,廣西遂成為中國抗戰的後防基地。下期將講述1939年冬季攻勢,中國軍隊全面大反攻的頂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095 字。

轉載請註明: 桂南會戰中央軍崑崙關浴血,賓陽慘敗逆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