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濞的名字怎麼讀
劉濞的拼音是liubi,劉讀二聲,濞讀四聲。劉濞是漢高祖劉邦的侄子,為西漢王室的宗族。劉濞生於公元前216年,卒於公元前154年,父親劉仲是劉邦的哥哥,劉仲被封為代王時,劉濞被封為沛候。
劉濞劇照
劉濞因討伐西漢反臣英布有功,被劉邦授予吳王,管轄當今江蘇一帶。劉濞掌管三郡五十城,在當時而言,相當於統治了東南一帶半壁江山。到了正式冊封之時,漢高祖就有些後悔了,疑心頗重的劉邦認為劉濞有謀反的面相,擔心他以後率兵起義。但是,此時詔書已經下好了,君王貴為天子,説出去的話根本不可以收回。劉邦在冊封大會上,當着羣臣的面來警示劉濞,讓他不敢有造反起義之心。
劉濞是一位有謀略的人,到了吳國之後,劉濞採用了多種方式來發展吳國的經濟。在劉濞的決策之下,吳國的經濟發展勢頭十分迅猛,吳國財力狀況已是富可敵國。漢高祖劉邦在位期間,劉濞依然堅持本分,臣服於西漢朝廷,中央和藩國相處的十分友好。到了漢文帝和漢景帝年間,他們逐漸意識到藩國勢力對中央集權的危害性,便採取削藩制度。劉濞和漢文帝、漢景帝的矛盾愈演愈烈。最後,劉濞聯合趙國,楚國等七國發動對西漢政權的挑戰,這次起義被稱為“七國之亂”。吳王劉濞軍隊被西漢大將周亞夫所打敗,在這次戰爭中,劉濞兵敗自殺。
劉濞雖然被扣上了“反賊”的帽子,但是他對吳國作出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除此之外,西漢財政支出,多虧吳國的鑄錢、煮鹽及冶鐵這三大重要產業的支撐,才得以開啓文景之治。
劉濞墓在什麼地方
2010年,南京博物院對位於淮安盱眙大雲山漢墓進行了發掘。早在一年之前,淮安盱眙大雲山漢墓已經被相關單位所開挖。間隔一年,該墓有了重大發現,在大雲山漢墓二號墓堆發現了價值不菲的玉棺和金縷衣。
疑似劉濞墓
根據貴重陪葬物品來説,該墓的主人應該是位身份極其顯貴的人,在西漢時期,可能是王侯之類的顯赫人物。經過專家和學者的考察和研究,認為大雲山漢墓二號墓堆的主人應該是吳王劉濞。但是,這僅僅只是猜測,還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證實這一説法。千百年間,有很多盜墓者對這座墓進行了挖掘和偷盜。2009年初,有四名盜墓人員在挖掘大雲山漢墓二號墓堆時,離奇身亡。這一事件,引起了當地很多人的興趣,關於此墓也被賦予了一層神秘色彩。在大雲山漢墓中曾經出土了中國第九件金縷衣,第三座玉棺,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兵器。專家們對出土的文物進行了分析,融合歷史人物死亡時期和生活年代,很多證據都表明墓堆主人就是西漢初年的諸侯王,而大有可能就是吳王劉濞。根據墓葬的年代分析,和劉濞的死亡時間相符合;從陪葬品來説,物件極為華美和奢侈,劉濞也很符合;除此之外,根據記載,劉濞在世時,就已經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修建墓穴。加上,墓堆中出土了大量的戰車、兵器,很多證據都指向吳王劉濞。
吳王劉濞遺諸侯書內容介紹
漢景帝時期,大臣晁錯勸告劉啓削弱各諸侯藩國的勢力來穩固西漢中央集權。漢景帝這一舉措引起了各藩國諸侯的強烈不滿,十分怨恨晁錯。漢景帝決定削弱吳國會稽郡和豫章郡,吳王劉濞大為震怒,率先發動士兵起義。
七國之亂畫冊
膠東王和濟南王、楚王等決定聯合向西進軍。吳王劉濞知道各諸侯都不滿朝廷的做法,於是召集全部士兵後,劉濞説,自己雖然已經62歲了,但是還要親自率兵征戰。最小的兒子年齡十四歲,他也要出戰,吳國上下,年齡是14歲到62歲的男子,都要出征。隨後,吳王派遣使者給各諸侯王送去一封信,大抵內容為:漢景帝朝中有奸臣晁錯,因他的建議才使各諸侯國的權力被削弱。為了肅清朝中奸臣勢力,確保穩固漢朝統治根基和宗室權力,希望膠西王、膠東王、菑川王、濟南王、趙王、楚王、淮南王、衡山王、廬江王、已故長沙王的兒子,大家能夠團結一心,入漢朝討伐奸臣。在信中,劉濞以吳國實力向大家證明,參與作戰的諸侯國只用派遣兵力,其餘的開銷,吳國可以承擔。劉濞在信中還説到了行軍作戰的路線,他讓東越王、楚王和淮南王一起向西進攻,讓趙王聯合匈奴軍隊一起攻入長安,糾正天子的錯誤。劉濞為了讓各諸侯王響應,以重金來吸引天下有志之士。所謂,重金之下必有勇夫。吳王書信一出,得到了七國諸侯的響應。隨後,在劉濞的指揮下,發動了“七國之亂”。
吳王劉濞生平簡介
劉濞出生於公元前216年,卒於公元前154年。劉濞是漢高祖劉邦的侄子,被封為沛候。劉濞在二十歲的時候跟隨劉邦率兵討伐英布,一舉擊破英布軍隊。當時,吳地會稽人沒有勇猛的首領,劉邦擔心強悍的會稽人會挑釁西漢政權,便封劉濞為吳王,管轄三郡五十三城。
劉濞畫像
吳國十分富饒,劉濞管轄境內有礦山和鹽資源。劉濞在社會上招納了很多帶罪人士來吳國挖礦和製鹽。劉濞還規定,吳國的百姓不用交納賦税,提高了百姓們的生產積極性,給吳國創造了更多的國家資產。
漢文帝時期,吳國太子劉濞進宮和太子劉啓喝酒下棋。倆人為棋局相爭時,劉賢十分輕佻狂傲,劉啓拿起棋盤打死了劉賢。不久之後,劉濞對西漢朝廷產生了怨恨,逐漸暴露了自己的野心。他以生病為由,不去拜見漢文帝,劉濞這一做法讓漢文帝漸生懷疑。隨後,吳國使者來拜見漢文帝,才為吳王解圍脱困。劉濞認為時機還未成熟,於是暫且擱置了造反計劃。
漢文帝時期奉行的無為而治,使很多藩國勢力越發壯大。漸漸地,漢文帝感到了藩國的威脅,便開始削弱藩國勢力。漢景帝時期,劉啓聽從晁錯策略,削奪了藩國領土。公元前154年,劉濞聯合楚國趙國等七國軍隊,以誅殺晁錯為由,開始對抗西漢朝廷。隨後,漢景帝派遣周亞夫前去討伐,劉濞兵敗被殺,吳國封地也被中央收回。
劉濞和劉德究竟是什麼身份
劉濞是漢高祖劉邦的侄子,父親劉仲是劉邦的哥哥。劉邦封任劉仲為代王時,封劉濞為沛候。劉濞二十一歲的時候,因和劉邦率軍討伐英布有功,劉邦封劉濞為吳王,管轄三郡五十三城。劉濞驍勇善戰,是位極其有野心的領導者。
劉濞雕像
他到吳國之後大力發展吳國經濟,得到了百姓的擁護和愛戴。吳國經濟基礎堅固後,劉濞開始為謀反做準備。後來,劉濞聯合趙國和楚國等七個國家,以討伐漢朝官員晁錯為由,派遣軍隊攻打西漢。漢景帝劉啓派遣朝中大將周亞夫前去迎戰,經過激戰,周亞夫打敗了劉濞軍隊,在這次“七國之亂”中,劉濞兵敗被殺。
劉德是漢景帝劉啓的第二個兒子,生於公元前171年,卒於公元前130年。後來,劉德被漢景帝封為河間王,管轄當今河北省一帶。劉德酷愛儒學和文學,畢生為研究古代文化書籍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是西漢赫赫有名的藏書家。劉德擔任河間王之後,來到河北省獻縣,他致力於收集文化古籍,並進行整理工作,一直從未參加諸王爭奪皇位之戰,只是安心地做學問。經由劉德收集和整理的《毛詩》和《左傳》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後來,劉德遭到漢武帝的猜忌,鬱鬱而終去世。河間王劉德去世後,漢武帝感念他卓越的貢獻,追封諡號為“獻王”,當地的百姓將劉德親切地稱呼為“獻書王。”
劉濞真的可以算是明主了嗎
劉邦封任侄子劉濞擔任吳國將領,以今天的地名來説,吳王劉濞的管轄範圍是江蘇揚州和蘇州一帶。劉濞善於利用資源優勢,發展吳國經濟。劉濞到了吳國之後,他知道“路”對百姓生產生活的重要性,便在吳國修建了很多路。
劉濞劇照
劉濞知道吳國一帶有很多豐富的礦產資源,利用海水資源可以發展造鹽產業。劉濞從天下募集了很多逃亡人士來吳國挖礦和製鹽。劉濞利用發達的海運和河運,開通了邗溝的支流,深入了造船業、鑄錢業、鹽業的發展。短短四十年,吳國經濟水平發展勢頭迅猛,為吳國積累了很多物質財富。除此之外,劉濞以鑄錢、製鹽產業帶動了紡織業和漆器等行業跨業式發展。劉濞為了提高吳國百姓的生產積極性,劉濞規減免了百姓農業税,吳國百姓更以飽滿積極地生產狀態投入到生產中。除此之外,士兵們加入軍隊時,給予相等的金錢。劉濞經常去軍隊之中,安慰那些有才能的將領和士兵,給他們豐厚的物質獎賞。其它郡縣的逃犯來到吳國後,劉濞會收留他們,不會將逃犯交出去。在《前漢紀景孝第九》中有提到,吳王劉濞的功績:“有諸侯之位,而實富於天子”。劉濞憑藉自己出色的治理能力,使吳國走上了民強之路,得到了吳國百姓的一致擁戴。
如今,揚州一帶的百姓,一直將劉濞尊奉為財神。蘇軾曾經也作過一首詩來讚美劉濞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