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引流回流,人才聚齊魯呈現新趨勢

由 問成風 發佈於 經典

引流回流,透視人才聚齊魯新趨勢

我省已有兩市六縣發佈“域外人才回原籍”政策

2020-04-30來源:大眾日報 04版

□ 本報記者 張春曉

2019年7月,復旦大學醫學博士田金龍來到濟南高新區生命科學城,看到這裏健全完備的產業鏈條和建制齊全的科研隊伍後,深深被這片創新創業的熱土所吸引。當地政府的求賢若渴,政務服務的便捷高效,也讓他印象深刻。

如今,田金龍已成為山東軒竹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的項目負責人,承擔國家重大專項,推動醫藥創新項目,在幹事創業中成就夢想。“大平台、高收入、有前途、無顧慮”,田金龍將這份體驗發在校友羣分享,又吸引了許多校友到山東一同築夢。

第三方機構齊魯人才網根據其平台求職數據(30萬活躍求職者,11.3萬活躍用人單位)分析顯示,近年來山東省人才留存呈穩中向好態勢,其中2019年山東省市場化人才選擇在省內流動的平均佔比達到82.63%,為近四年最高值。

值得注意的是,從齊魯人才網最新發布的2020年一季度人才流動數據來看,一季度共計95.53%的人才選擇在省內流動。環比2019年四季度數據可見,2020年一季度省內流動上漲了4.86個百分點;同比2019年一季度數據可見,省內流動佔比同比上漲12.12個百分點。

“實事求是地講,這其中不乏疫情限制外出流動的影響,但整體上山東人才引流、迴流態勢不斷擴大,也是個不爭的事實。”齊魯人才網創始人、齊魯人才研究院院長吳強分析説。

人才“用腳投票”,折射的是山東日益優化的人才發展環境。近年來,山東省加快構建具有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陸續出台人才改革22條、人才支撐新舊動能轉換20條、引才用才18條、人才興魯行動32條等綜合性政策。今年山東又以“人才制度改革攻堅行動”為契機,將“人才興魯”戰略變為具體行動,頒佈實施了《山東省人才發展促進條例》,在人才引進、流動、評價、激勵、服務等重點環節探索突破,營造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氛圍,構築人才新高地。

越是高層次人才,越看重成長平台與發展空間。當前,我省深入實施八大發展戰略,打造“十強”優勢產業,發展新平台疊加,為各類優秀人才施展才華提供了廣闊舞台和大好機遇。

“從我們統計的2016-2019年山東省內流動人才羣體佔比來看,碩士博士類人才所佔比重呈上升趨勢。產業聚集是人才聚集的基礎,隨着山東省製造業與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5G等新技術不斷融合與應用,山東就業市場中高學歷人才留魯比重有望繼續上漲。”吳強説。

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這段時間以來,省內各地不斷拿出更多更實改革措施,破除障礙壁壘,從人才引進、創新創業、安居生活等多方面加大扶持和服務力度。

很多人已經注意到,進入2020年,山東人才回原籍政策頻繁出台,目前已有兩市六縣發佈“域外人才回原籍”政策。繼淄博之後,濟寧成為我省發佈回原籍政策的第二個地級市,政策突破點是“濟寧籍在編人員及配偶可以回來工作”。據瞭解,在外工作的山東籍人才對此政策反響熱烈,與相關市縣聯繫對接情況可用“火爆”形容。

為解決人才創新創業路上的資金難題,濰坊市推出“人才貸”業務,這是專門用於高層次人才或其長期所在企業,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活動的無抵押、無擔保信貸產品。3月18日,臨朐農商行向山東華特磁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放“人才貸”1000萬元,成為濰坊市首筆“人才貸”業務。據統計,自去年9月我省第一筆“人才貸”正式發放以來,僅各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備案的“人才貸”業務就達1.9億元。

在臨沂,4月14日,山能臨礦集團5名採礦、通防、黨建、紀檢、公共事業首席資深專家受聘,他們從次月起個人薪酬將調整到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序列,享受“高管”待遇。臨礦集團在全國煤炭行業首創實施“三通道十二台階”人才攀登工程,打破了人才成長的“天花板”。

為住魯兩院院士量身創設發展平台,以3年為週期提供持續穩定經費支持;對入選國家級人才工程相關領軍人才和青年人才,賦予團隊組建自主權,對引進的團隊核心成員給予編制保障,根據科研和團隊建設需要,分別給予經費支持;每年遴選100名左右科技創業類泰山產業領軍人才……這些沉甸甸的人才政策飽含齊魯大地的滿滿誠意。

哪裏體制優、機制活,高端人才就流向哪裏,發展制高點和經濟競爭力就轉向哪裏。單就高層次人才,截至目前,全省住魯院士達到80多人;國家級、省級領軍人才總量達到3200多人,比“十二五”末增加137.4%。隨着“人才制度改革攻堅行動”深入實施,更多優秀人才正匯聚山東、融入山東、紮根山東,為高質量發展貢獻聰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