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雍正的謀臣鄔思道離開雍正後,為何沒去投奔年羹堯,而選擇了李衞

由 頻長志 發佈於 經典

雍正未登上皇位前,他的智囊團的主要代表鄔思道先生可謂是閲人無數。鄔先生知道,隨着雍正的登峯造極,登上皇位,他也該謝幕了。
雍正登基前的一天晚上,藉着怕有閃失的藉口,回到潛邸,首先去探鄔先生的口風。
”與君王共患難易,同享樂難”,鄔先生深諳這個道理,他早就想好了自保的方式。雍正説,你的事我在考慮。意思是説你具體幹什麼,我還沒有考慮好,你好讓我為難。鄔侃侃而談,不卑不亢地説,自己有三不可用。
一是自己是戴罪之身,是前朝朝的罪臣,如果雍正任用自己的話,非常不合適。
二是自己身體有殘疾,拖着病腿,在朝廷上有礙形象。
三是自己在四爺府已經十幾年,盡心盡職,燈盡油枯,已經沒了利用的價值。而且自己的計策都是陰謀小計,現在皇上是光明大業,需要用光明之計。
説到最後第三點的動情處,鄔先生老淚縱橫,深情地呼喚一聲”皇上”,像是哀唉,像是無奈的抗爭。雍正被他所感動,人心都是肉長的,十幾年間,鄔先生為他全心的付出的場景歷歷在目。雍正緩緩道,那就依了你吧。
之後,雍正還是讓十三爺追上正在趕路的鄔先生,送給了他一名貼身的丫頭,美其名曰伺候鄔先生,其實鄔先生什麼都明白,此人在伺候他的同時,一定是同時肩負着監視他的責任。心領神會的鄔先生呵呵一笑,説自己以後有人管着了。
最後鄔先生説自己會選擇“半隱”,因為如果“全隱”的話,雍正想自己了,找不着自己會傷心的。而自己也會想雍正的,他們要對得住自己的這一段君臣的感情。而且由於身體的原因,兩袖清風的他,會餓死的。其實更深層的隱義是,如果不知道自己在哪裏,雍正會更不放心。
鄔先生還説,選擇“半隱“還會讓自己發揮餘熱,同時混口飯吃。
當然最主要的是讓雍正放心,找一個雍正相信的人來監視自己,直到對自己不再心存芥蒂,放自己全身而退。
鄔先生離開雍正府,為什麼不選擇年羹堯?
選擇是一門藝術,選擇對了,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選擇不對,懲罰加倍,相當於自取滅亡。鄔先生選擇年羹堯就相當於飛蛾撲火。
年羹堯大將軍手握兵權,雖然對雍正開始也是忠心耿耿,雍正待他也是一個黃馬褂又一個黃馬褂的賜予。但是功高震主,兔死狗烹。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歷朝歷代的皇上都敬畏手握兵權的武將。岳飛為什麼被殺?袁崇煥為什麼被殺?因為他們都是手握重兵,同時遭到皇上猜忌的大將。
鄔先生是有教訓的,當年自己與年羹堯的妹妹的戀情之火,就是被雍正所掐滅的。如果鄔先生再想找年羹堯避難,那隻能讓雍正抓自己的小辮子,是自己活得不耐煩了。
鄔先生是出謀劃策之人,相當於劉備的諸葛先生。雍正正是靠着對他的言聽計從,按着他的思路出牌,才在九王奪嫡中勝出,如果鄔先生去了年羹堯的府上,按同樣的出牌方法給年羹堯指明道路的話,年羹堯會不會舉起造反的大旗?只要鄔先生敢去年羹堯的府上,雍正立即就會如此地猜測。
鄔先生離開雍正的府上,就是為了免受猜忌,讓雍正放心。如果鄔先生去了年羹堯那裏,只能是南轅北轍,自投羅網。
鄔先生選擇李衞,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兩個人同樣為雍正當差過,相互合作過,配合默契過。可以説李衞的成長史就是鄔先生的教導史。
李衞善良,忠心,知恩圖報,他一定會尊重並善待鄔先生的。鄔先生在選擇投靠誰這個問題上,肯定不是思考了一天兩天。鄔先生想的是萬全之計,這個地方必須是一個可讓自己不但發揮餘熱,而且能夠確定的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的地方。
李衞頭腦機靈,他也明白鄔先生為什麼會選擇投奔他。在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李衞就是那個像鄔先生伸出橄欖枝的人。是的,雪中送炭之情是讓人一輩子都難以忘懷的事情。
鄔先生明白幾乎大字不識的李衞,太需要像自己這樣的出謀劃策之人。既然有需要,就不是白白去求別人賞賜一口飯吃。不至於使自己處於一個尷尬的,被施捨的境地。
鄔先生更明白,小名是狗兒的李衞,早早就入了雍正的法眼,是雍正最相信的人之一,絕不會遭到雍正的猜忌。歷史漫談君覺得他對雍正的忠誠度應該不亞於鐵帽子王十三爺允祥。
鄔先生投靠到李衞的府中,讓雍正放心的目的就達到了。因為不論到誰那裏自己都是被監視的,讓李衞把自己的一行一動告訴雍正,雍正自然是更放心了。後來,李衞告訴雍正,鄔先生到了自己府上,雍正聽了後,果然龍顏大悦,非常開心。
歷史漫談君説,鄔先生不但智商高,情商也非常高。他明白識時務為俊傑,急流勇退,明哲保身。不貪慕虛榮,不居功自傲,只有讓雍正放心,自己才能全身而退。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