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花一現的盛世:為何説隋朝是披着國家外殼的“統治聯盟”?
隋朝在隋文帝統治時期以及煬帝統治的前期還處於一片繁華的盛世局面當中,但是隨着隋煬帝時期各種超大型公共工程設施建設的開展,以及對於殘酷刑罰的恢復,使得當時隋朝百姓的經濟壓力、賦役壓力等方面都有了顯著增加。
這種國家表面上的富強實際上也只是曇花一現,因為作為封建王朝建設和發展具有絕對推動力和貢獻力的勞動人民,卻始終處於一種艱難的、悲慘的生活當中,因此,封建統治基礎到了煬帝時期開始動搖了。
隋煬帝本人好戰征伐、奢侈享樂的性格使得隋朝末期的社會矛盾問題陡然激化,這讓隋朝一時間處於風雨飄搖、社會動亂之際。
隋煬帝多次巡行江都,每次巡行過程都可謂奢華至極,並且所需花費都由地方政府和黎民百姓承擔,由此每次巡行江南雖然排場十足,但是背後卻是無數勞動人民血汗的支撐。
隋煬帝三徵高麗的戰爭成為了隋末農民大起義的導火線,早在第二次征伐高麗之時,隋朝的統治集團內部就爆發了楊玄感起義,楊玄感作為關隴集團貴族,對於隋煬帝本人的殘暴統治都已經難以接受,由此可見當時廣大百姓生活的艱難。
煬帝在平定了楊玄感叛亂之後,仍然沒有吸取教訓,再次組織了第三次征伐高麗的戰爭,這讓隋朝百姓再也難以接受,轟轟烈烈的隋末農民大起義爆發了。
《隋書》載:"朋黨相扇,貨賄公行,納邪佞之言,杜正直之口。加以轉輸不息,徭役無期,士卒填溝壑,骸骨蔽原野。黃河之北,則千里無煙,江淮之間,則鞠為茂草。"
隋末農民大起義率先出現在山東地區,繼而迅速蔓延到河北地區,再次向南方擴展,由此形成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
隋末農民大起義對於隋朝的打擊無疑是具有毀滅性意義的,在農民大起義的浪潮當中,隋煬帝被臣子弒殺於江都,再也沒能夠回到他的長安,而農民大起義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逐漸形成了幾股強大的勢力,他們對於隋朝以及之後唐朝的建立都有着重要的影響。
山東地區成為隋末農民大起義的爆發點
煬帝遠征高麗,山東等地區作為大後方已無力支撐軍事戰備物資的產出
公元611年,隋煬帝正在滿懷信心地籌備遠征高麗的戰爭準備,此次準備可謂十分充足,雖然體現了隋朝當時中央政府強大的調控力,但是卻給廣大百姓,特別是山東民眾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由於在征伐高麗的路程中,山東作為距離高麗比較近的地區,不論是在軍事戰略位置還是後勤補給中,山東一直都被視為隋朝進攻高麗的大後方基地。
由此,山東地區成為了隋煬帝窮兵黷武的資本,隋煬帝在山東地區徵調了大量的勞動力和兵源,並且強行徵收當地的賦税作為軍糧供給。與此同時,隋煬帝還調用江淮、河南人民進行大量的軍事裝備的製造和籌備,使得征伐高麗的戰爭成為了一場全國性的軍事行動。
大量的百姓在還未開戰之前就已經紛紛由於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喪失了自己的生命力。
山東地區率先起義,各地區紛紛響應
公元611年10月,山東地區的百姓率先揭竿而起,王薄成為了當時山東最早一批農民起義軍的領導者,王薄自名為"知世郎",這種稱謂有一種神秘宗教的氣息,王薄認為自己能夠預知未來,特別是對於最近隋朝局勢的發展變化,由此王薄憑藉自己的號召力影響了大量的農民,逐漸在山東形成了一股強大的農民起義軍勢力。
《隋書》載:"齊人孟讓、王薄等眾十餘萬,據長白山,攻剽諸郡,清河賊張金稱眾數萬,渤海賊帥格謙自號燕王,孫宣雅自號齊王,眾各十萬,尤是山東苦之。"
在山東王薄領導的農民起義軍的影響之下,周邊縣區的飽受隋朝政府高壓統治和剝削的民眾也紛紛起兵響應,後來著名的農民起義軍領袖高士達就是早期跟隨王薄行動的。
之後從山東到河北,再到江南地區,從農民起義再到隋朝地主階級起義,這一系列的反隋朝保證的起義都成為了埋葬隋朝的墳墓。
隋末諸多農民起義軍的衝擊
多達百餘次的農民起義加重了隋朝的內耗,其中瓦崗軍的衝擊力最為巨大
根據相應的史料記載和數據統計,隋朝末期發生的農民起義在數量上居然能夠達到120次之多,並且這些農民起義都在當時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其中最著名的幾支農民起義軍如翟讓、李密領導的瓦崗軍,竇建德領導的河北農民起義軍以及杜伏威、輔公祏領導的江淮農民起義軍。這三支農民起義軍隊伍是在隋朝末年規模最大、最有影響力的。
瓦崗軍對於隋朝統治的衝擊無疑是巨大的,翟讓起兵於瓦崗寨,不斷暗中積聚自己的勢力,逐漸形成了以瓦崗寨為根據地的農民起義軍隊伍。
除了要對抗隋朝的腐朽統治,瓦崗軍的內部也不都是同舟共濟的
瓦崗軍已經雲集了一系列的謀士猛將,像王伯當、王當仁等等都是在此時跟隨翟讓一起率領農民軍打擊隋朝腐敗統治的,後來關隴貴族出身的李密來到了瓦崗寨,逐漸攫取了瓦崗軍的領導權,此時瓦崗軍內部也出現了矛盾。
《資治通鑑》載:"辛丑,戰於倉北,隋兵敗走。丁未,密使其幕府移檄郡縣,數煬帝十罪,且曰: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祖君彥之辭也。"
最終李密以殘忍的手段殺死了一直成為他統領瓦崗軍勢力的阻礙,也就是瓦崗軍的創始人翟讓。
雖然李密的領導能力和謀略的確在瓦崗軍中數一數二,但是他並不是真心實意想要率領瓦崗軍摧毀隋朝統治,相反,他是想要瓦崗軍,也就是由無數貧苦百姓組成的農民軍作為自己日後飛黃騰達的工具,這就使得瓦崗軍在之後的發展中展現出了巨大的侷限性,最終被鎮壓。
竇建德領導的河北農民起義軍也是當時能夠和瓦崗軍相提並論的農民軍隊伍,竇建德起初只是村子裏的一介平民,後來因為地方官荒淫無度,處事不公,便犯了敏命案,受到官府通緝,就這樣竇建德率領幾十號人投奔了當時在山東正風生水起的農民起義軍首領高士達,成為了其手下的一名將領,並且取得了許多戰功。
後來高士達死,竇建德就吞併了其軍隊,勢力不斷擴大,還建立了國號。
隋朝統治階級也開始公然起兵反抗隋煬帝
我們所説的隋末農民大起義一般來説都是以前面説的幾支起義軍部隊為代表的,不過當時隋朝末期的政局更加混亂,讓隋煬帝雪上加霜的是,不僅僅地方農民起義軍勢力不斷擴大沖擊着隋朝的封建統治,就連統治集團內部也出現了尖鋭的矛盾,並且不斷激化。
比如我們熟知的楊玄感起兵以及李淵(即後來的唐高祖)於晉陽起兵,兩大封建地主階級領導的起義對於隋朝的打擊也是不可忽視的。
楊玄感本來就是隋文帝時期的大將楊素的兒子,他起兵是在公元613年,當時正是隋煬帝進行第二次征伐高麗的戰爭期間,儘管隋煬帝認為自己的王朝仍處於盛世當中,但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最放心的大後方卻出現了問題,而且是大問題。
楊玄感作為當時隋朝的重要官員和貴族,率兵公開反對隋煬帝的統治,無疑使得統治集團內部的危機完全顯露。
《隋書》載:"玄感屯兵尚書省,每誓眾曰:我身為上柱國,家累鉅萬金,至於富貴,無所求也。今者不顧破家滅族者,但為天下解倒懸之急,救黎元之命耳。"
與楊玄感起義相呼應的還有許多當時隋朝的重要官員以及地方的一些官員,他們大多數都是隋朝開國功臣的子嗣,由此可見楊玄感起兵能夠顯露出隋朝積弊已久的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此時的隋煬帝還正在前線指揮作戰,但是一聽説楊玄感起兵的消息,立即班師回朝,儘管鎮壓了這次起兵,但是隋朝此時已經奄奄一息了。
隨後李淵、梁師都、劉武周、薛舉等等官僚貴族也都逐漸走向了隋朝和隋煬帝的對立面,成為了隋朝走向滅亡的重要力量。
這些地主階級的起義軍能夠選擇在隋末農民大起義軍的潮流中起兵,從一定程度上來説他們還是能夠認清時局的。
但是這些地主官僚起義的目的各不相同,但是有一個目標就是希望能夠問鼎中原,但是沒有想到的是中國在此時再次陷入封建割據時期。
評價
隋末農民大起義對於隋朝的打擊是致命的,這也是封建王朝治亂興衰的一貫路數,因為隋朝到了煬帝統治時期,不論是在政治、經濟還是軍事方面雖然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但是封建地主階級的發展及其對於隋朝百姓的高壓統治與剝削也是在不斷加大的。
由此,隋朝儘管國庫豐盈,邊境安寧,但是國內百姓的生活卻並不是一片祥和與穩定。
和統治集團的奢靡享樂相比,隋朝民眾的生活苦不堪言,他們不但要負擔着國家規定的賦税要求,而且還要忍受地方官府貪婪的索取與剝削,最重要的是他們還要進行高強度的體力勞動,特別是在隋煬帝建造大運河與三徵高麗期間。
隋朝末期社會危機的爆發以及社會階級矛盾的激化,不僅僅可以從全國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軍隊伍中可以看出,從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的爆發同樣可以看出來。
這一內一外的矛盾的激化以及起義戰爭的爆發,徹底擊垮了隋朝的統治,隋煬帝對此也只能夠表示自己無能為力,因為當他前往江都之後他就再也沒有機會回到自己的宮廷了。
隋文帝統治晚期的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在隋煬帝時期徹底顯露出來,關隴貴族集團勢力的不斷上升,這是封建君主一直沒能夠處理好統治集團內部的權力空間和話語權力的直接結果。
換句話説,隋朝的建立只是對於長期南北分裂局面的統一,對於政治、經濟、軍事以及文化統一框架的設置,但是真正做到融合還是要到後面的唐朝才能夠實現。
參考文獻:《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