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我國目前最為大型的一次考試,畢竟它牽涉到了全國的上千萬考生的一次大型的公平考試,為了應對高考,基本上高三整個一年都在進行復習,事實上高中的課程在高二就已經結束,高三通過三輪的複習,最終考生步入考場,以自己最佳的成績回報老師和家長,那麼對於模考,高三學生應該將其看成是家常便飯了,那麼很多學校,在最後階段,為何要舉行3次模考?哪一次模考最接近高考成績?聽高三班主任怎麼説?
高三進行模考,也是對考生各個階段的複習效果的一個大檢閲,所以第一次也就是一輪複習結束後的第一次模考,對於考生的考核比較準確,在此不是説成績與高考很匹配,而是隨着後期複習的不斷深入,考生的成績會有一個很大幅度的提升,這個準確指的是你的位次無論是在本市還是本省,都是比較準確的,事實上,看分數並不準確,高考錄取是看你在你所在的省份的位次。
很多帶多年高三的資深班主任經過長期仔細觀察,發現一個有意思的規律,就是每年一模本地排名與最後高考本地排名幾乎差不多,一模估分上一本的人數與最後高考上一本的人數幾乎差不多。也就是説,我們辛辛苦苦後期的複習對於自己排名影響不大,當然是在努力的基礎上,如果不努力,很大可能是退步。
這其實很好理解,正應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句話,一旦進入一輪複習之後,每個考生基本上猶如打雞血一樣,都在拼命努力複習,高考複習就像一場長跑比賽,經過一輪複習後,大家的位次基本變化就不大了,想在大家都努力的情況下,一舉成為黑馬的考生還是比較少的。
因為在整個一年複習過程中,每個人都是用盡自己的氣力去複習,經過一輪的磨合期後,第一次的模考基本上已經大局已定,要想有關鍵性的突破還是很難的,除非你本身有實力,一輪沒考好,後期進步還是相對比較大的。
通過這個簡單的解釋,大家就可以看出,能不能考上理想大學,其實在高一高二就開始爭奪了,夢想在高三一年拼搏一下就能考上好大學的人,大多隻考個一般大學就不錯了,因為,高三大家都在玩命學,況且人家已經比你還優秀。不過也有少量的通過高三一年殺出重圍,考上好大學的,但畢竟是鳳毛麟角,高中三年是一個整體,一步一個腳印,最終才能考出好成績。
那麼可能有小夥伴説了,既然一模考試已經有了定論,為何還要進行二三輪的考試呢?原因很簡單,考試一方面對考生有督促作用,鞭策你繼續不斷努力,以防落後,另一個就是老師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適時調整自己的授課方式。二模三模屬於考前的不斷熱身,以期考生能夠通過不斷地考試來激勵自己,對於大多數考生來説,想要知道自己高考成績如何?一模的位次已經有定論了。對此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