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項羽是不肯過江東,還是不敢?烏江船伕一句話,讓項羽不得不自殺

由 展東明 發佈於 經典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詩詞中有關項羽的描述,總是彰顯着一種慷慨激昂的情緒。司馬遷對項羽也有不尋常的感情,在《史記》項羽本紀中對項羽的描寫,更是成為史記中最為精彩的一段。

按照記載,項羽是因為兵敗,沒有臉面會江東面對父老鄉親,因而自刎於烏江邊。項羽這種寧死不過江東的氣概,千百年來為人們所感慨。也有文人認為,項羽應該回江東,例如大詩人杜牧的《題烏江亭》: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他認為項羽回到江東至少還有捲土重來的可能。而現在,很多書評人則認為,項羽是臉皮太薄了,太愛面子,不像劉邦一樣厚着臉皮什麼都乾的出來。
總之呢,人們認為只要項羽想過江東,是一定可以的,只是他寧願死也不肯過江。事實真是這樣嗎?如果我們細細分析,不難發現,當時的情況可能跟我們想的不一樣。

首先,項羽是不想死的。自從兵敗固陵之後,項羽就幾乎再也沒有翻身過,被劉邦一路打到垓下,在垓下幾乎全軍覆沒,好不容易突圍,一路邊打邊退,總算退到烏江邊。如果項羽真的像傳説中那麼慷慨激昂,早在垓下他就自刎而死了,何必等到烏江邊?可見他不想死,他早想退據江東,他想捲土重來。史記中也曾記載項王乃預東渡烏江,所以,這個時候的項羽目標很明確,過江逃命,回自己的大本營。

其次,他都已經逃到江邊了,而且烏江邊正好就有烏江亭長在那裏等候項羽,只要上船,這條命就算保住了。然而,為什麼就在這最後關頭項羽放棄渡江,揮劍自刎呢?這就要從他和烏江亭長的對話中尋找線索了。
烏江亭長在江邊停着小船,對項羽説: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羽剛聽完這句話就仰天長嘯,説了句:天之亡我,我何渡為?這對話非常奇怪,烏江亭長説江東還有數十萬人,可以稱王,而且就他一條小船,漢軍追不上,這看起來是天大的好消息啊。可為何項羽突然就崩潰了呢?

原因只有一個,項羽知道烏江亭長在騙他,江東早就是漢軍的天下了,如果江東還有一兵一卒可用,斷不會只有一個亭長駕一艘小船來救項羽。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這句話看起來是安慰項羽,實際上成了殺死項羽的最後一根稻草。項羽的心崩潰了,他知道即使渡過江東,漢軍一定在對面等他,渡與不渡都是死,與其坐在船上不安的等死,倒不如死的慷慨激昂一些。
如果江東一息尚存,項羽一定會逃到江東,以圖東山再起。可亭長的一句話,涼了項羽的心,讓他不得不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