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廣一測”學科分析:迴歸課本 查漏補缺

由 許愛花 發佈於 經典

原標題:迴歸課本 查漏補缺 研究歷年真題

徐益

周松根

潘旭照老師指導學生學習。

日前,廣州市普通高中畢業班綜合測試教學質量監測與統計分析報告出爐。作為高三複習非常重要的一場“定位模擬考”,“廣一測”從內容、考試、成績評定三方面全方位模擬高考,檢驗學生的知識水平,併為下一輪複習提供重要指引。現階段存在哪些問題,如何最大化吸取經驗教訓?信息時報記者邀請名校名師,為大家分析。

物理:

找準增分點,強化答題技巧

廣州市第一中學高三物理備課組徐益老師指出,結合“廣一測”,加上此前疫情期間的“網絡課堂”模式,發現以下問題:第一,部分學生網課期間缺乏自律,放鬆學習,導致一輪複習的基礎遺忘、能力下降。第二,部分學生欠缺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導致學習效率偏低。表現一是沒有把握物理學科的核心知識,即物理考試的重點、熱點,努力的方向出現偏差,盲目大量刷題,導致事倍功半;表現二是對物理概念和規律不加理解,逃避分析、推理和演繹,僅以機械記憶為主要學習方式,導致物理學科考試的關鍵能力薄弱,考試時難免出錯,更有部分學生因此而對物理實驗題和計算題產生畏懼,主動放棄。第三,學生整體缺少規範的理綜合卷限時訓練,導致時間分配不合理,答題技巧不熟,欠缺答題規範,考試狀態不佳,以致失分。

徐益建議,前階段學習狀態欠佳,成績不理想的同學,要根據“廣一測”,結合歷次大考,根據近年全國卷的命題特點,仔細做好反思總結,儘快找準個人增分點。例如勻變速運動、牛頓運動定律、能量觀點、動量觀點、共點力的平衡、歐姆定律、圖像問題等,每年多題考查。同時,優化學習方式,提升理解、推理等物理關鍵能力。平時注意概念規律的區別對比和解題方法的歸納整理,才能在考場上對號入座,準確作答。

徐益強調,要注意答題習慣和規範的培養,重視答題技巧的強化訓練。一切從審題開始,要重視情景分析,一邊讀題一邊畫圖,既要分析受力情況,也要區別運動過程和類型,不同板塊、不同類別的問題,對應運用不同的知識和方法應對;留意臨界條件或隱含條件,它們通常是解題的關鍵。除了測量工具的使用和讀數以外,看到實驗題,就當計算題來做。對於計算題,更要建立信心:只要分析好狀態過程,就可以寫上對應公式,保證有所收穫。最後,要重視學習狀態和考試節奏的調節。平日加強限時訓練,晚練、周練和月考,都要優化時間分配。立足中檔容易題必須拿下,難題需計時適可而止。只有多次認真體驗,找到最佳答題順序和時間分配策略,才能在高考考場發揮出應有水平,考出理想成績。

化學:

強化核心知識,夯實“雙基”

廣州市第十六中學周松根老師表示,今年“廣一測”化學考試情況顯示,學生在化學核心考點,比如化學與STSE,電化學,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陌生情境化學方程式,滴定計算,Kp,有機信息遷移,原理圖像的理解等仍需通過後階段複習來加強。目前高三學生首先要做到緊跟學校複習備考節奏,與此同時,對於學生的自主複習節奏,5月份建議做好一模所暴露的知識與能力的查缺補漏。6月份建議強化限時訓練,重點解決答題規範等非智力因素失分問題。7月初進行考前心理狀態調適、精神與身體狀態的調適,保持高水平的競技效果。

高考化學7道選擇題,分值大,主要考查的是化學學科的核心知識。高三複習備考到現在,學生應全面梳理7道選擇題所涉及的高考常考點,哪些掌握得較好,哪些還較為薄弱,薄弱點要下功夫去突破,將基礎夯實。具體做法為迴歸課本,回顧高三以來的考試試卷。比如一模中的第7題,很多同學不清楚黑火藥的組成,事實上此常識即來自於必修一課本第二章的複習題。只有做好迴歸課本,才能讓學生自己心中踏實,同時在迴歸的過程中利用好考試試題,做到將具體知識點落實。

第二輪複習是通過專題突破使知識系統化、網絡化,以適應高考試題由“知識立意”到“能力立意”的轉變,使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得到提升。因此,如果説第一輪複習是“平面”結構的話,第二輪複習則是“立體”結構。二輪複習應特別注意知識的系統性和規律性,在知識的整理、歸納過程中去建立重點題型的解題思維模型。比如原理圖像的分析,在理解圖像時,首先要搞清楚是平衡問題還是速率問題,在此基礎上再做討論。模型在手,學生方能揭開高考試題面紗,快速抓住考題主旨。

分析近三年的高考全國卷試題,總的變化規律是變中求穩、變中求新,並且命題將會逐步與課程改革接軌,開放性和學科內綜合是化學學科高考命題的一個重要特點。後階段高三複習備考過程中,高考題要多做反覆做,做後研究,以研究的心態去面對歷年高考題,研究出題角度,命題者意圖,研究解題思路、答題規範,去自我揭示高考題背後的知識本質等。通過研究高考真題,去把握高考脈搏,要有把高考題當作教材的態度去對待。

政治:

把握時政背景,迴歸高考真題

廣州市第十六中學潘旭照老師表示,“價值引領、素養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作為新時代高考命題理念,在文綜政治的考核中,更多是通過試題材料的載體,要求學生運用學科知識回答問題,呈現出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義利觀。所以在今年的時政把握中,應該多留意: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偉大成就、脱貧攻堅戰的目標達成、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抗擊新冠疫情過程的制度優勢和先進事蹟,以及國際社會中的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中國力量等時政背景。

時政背景最終落腳在題目中,所以對於熱點的時政,與其單獨地看新聞、額外地看報紙,不妨通過自己手頭上的模擬題尤其是主觀題來理解背景,理解命題人的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