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如何讓孩子擁有超強學習力?

由 諸葛寒香 發佈於 經典

今天我們聊聊如何打造超強學習力。

孩子小學期間,應該知道點具體的學習方法,重點在習慣養成和對學習的興趣,還有一些品質,比如説堅韌不拔,負責任等等一些態度。

其實學習方法本身並沒有多大價值,有價值的是能想出適合自己學習方法的那種思維能力。

我們今天不僅要講方法,而且還要告訴家長應該注重哪方面的方法,應該怎麼把方法教給孩子。

在講具體方法之前,我先要強調一下小學生最需要的一些基本能力。就是培養習慣,包括主動性、執行力、責任心,我後面還會講到責任心,還有思維能力。前面的文章,我們講到了如何培養孩子的思維習慣,如何讓孩子主動思考,這些是小學生家長應該看得最重要的一個方面。第二個部分,小學期間一定要培養孩子的閲讀能力。

可能家長覺得閲讀能力僅能幫到孩子的語文,但是幫不到數學,其實並不盡然。因為到了小學高年級就開始出現應用題了,為什麼有些孩子一看到應用題就感覺吃力,就開始被拉分了?就是因為它對應用題的理解是有困難的。

你不信把應用題裏邊所表達的式子給他列出來,他都會算,但是你讓他自己列等式,恐怕就不一定能那麼順利了。而且到了初中、高中以後,幾乎所有的題都算是應用題,都是幾行文字的。如果理解題意的能力差,不能快速的抓住重點,你想得高分,基本不可能。所以説小學培養孩子閲讀能力是一個基礎,不僅對當前有用,到了初高中以後,後勁兒就體現出來了,優勢很明顯。

所以大家知道這個閲讀有多重要了吧,也不要因為跟風就覺得只有國學和詩詞才是好書,其實好書非常多,要憑孩子的興趣去選擇閲讀內容。興趣是最重要的,他沒有興趣,你塞給他多少東西,看不進腦子裏,只在眼睛面前過完就忘了。關於怎麼把書介紹給孩子,我前面的文章講過,這裏就不再贅述。

書的內容把握,就是低年級彩圖字少,逐漸的黑白色圖字多一點,逐漸的字越來越多,圖越來越少。

為什麼要讓孩子看的書,圖越來越少了?因為圖片是一個已經既定的東西了,每個人看到圖片之後看到的東西都是一樣的,但如果每個人看到的文字都是一樣,他們想象的圖片能不能一樣呢?不一樣。也就是説當沒有圖片的時候,孩子大腦才能想象更多的東西。但是在孩子抽象的思維能力沒有成熟起來之前,你不給他圖的話,那看完字之後感覺是一片空白。沒什麼感覺,所以他不喜歡。

所以隨着孩子抽象能力、想象能力的提升,這個時候我們要減少圖片,就是留出空白,讓他自己去想象,這對孩子是一個非常好的鍛鍊。

其次,摺紙和手工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腦科學家他研究過手的發育跟腦的發育是關聯的,手越靈活,腦子越靈活。可以提升空間想象能力,動手能力,還有建模的能力。在你沒有看到成品之前,你先要把成品想象出來。

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家是誰呢?特斯拉,他有一個超人的能力,就是他能夠在腦子裏面想象出來相當複雜的機械設備,沒製造之前就想象出來了,然後按照他想象的那個樣子造出來,直接就能用,不需要改,是他最了不起的地方。所以想象能力、建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去選擇手工摺紙和立體拼圖。現在到處都有賣的。最好讓孩子自己去選擇。他喜歡就買來,可能有些難度偏大,也有可能難度偏小,下一次再買的時候,就根據這一次的情況來重新選擇難度。而且做完之後,孩子如果説想要把它扔了,你也不要覺得可惜,因為這種玩具的使命就是在做的過程當中,做完了它的價值已經充分發揮了,扔掉了也不可惜。

下面我們就要談到跟學習方法密切相關的東西了。

首先就是效率的概念。我們談任何方法都必須談到效率,因為沒有效率就不是好方法。

那到底什麼是效率呢?很多人覺得我能夠快速的把作業寫完就是效率。那我來舉個例子,有兩名同學。乙同學每天認真完成所有作業,甚至還包括額外的練習冊。甲同學平時把大部分作業都能寫完,但偶爾也會偷點懶,作業寫得也有點潦草。但期末考試的時候呢,甲同學考了班級第一,乙同學考了班級第三,這個事情是經常發生的。那你説哪個效率高啊,顯然是甲效率高啊。花的時間精力少,考的分數高呀。

所以效率是什麼?效率是考試的分數與你平時花在學習上的時間的比值。同樣的成績,你花的時間越少,效率越高,花同樣的時間你成績越好,你效率越高。所以效率一定是跟最後的成績有關的,不是看你平時寫了多少題。如果是逼着孩子坐在那兒寫題,根本就不是他情願的。只是做一個愛學習的樣子給你看,讓你感覺到心裏踏實了,這個時候是零效率,還不如讓孩子去玩兒,玩的過程當中可以很好地開發孩子的智力,那個時候效率才更高。

考完試之後,這個時候才是最關鍵的,是引導孩子各種方法的一個好時機。第一點就是引導孩子明白錯題的價值。

孩子剛一看到發下來的卷子哪個題錯了,他恨不得馬上就把正確答案寫到那個題的旁邊兒,他覺得這樣一做,我的錯題就變對了,我就是完美的啦,心裏就舒服了。我們要引導孩子,錯題是你進步的機會,下次不再錯,你才能進步,如果你滿分的話就危險了,因為你不熟練的題在這次考試當中沒有出現,沒有被發現。萬一下次出現了,那我們可能就會錯呀,這次出現了是好事兒,把它搞明白,下次就不會再出同樣的問題。

那接下來,我們就要看這個錯題類型,到底是因為什麼錯了?第一個我要説的就是小學生經常容易犯的一個概念不清,他沒有理解這個概念,所以他就犯錯誤了。比如説剛學除法的時候,因為老師教了餘數,比如説七除以三等於二餘一,那如果是六除以三的話呢,孩子可能就會照貓畫虎的寫成等於二餘零,那就錯了,因為它就沒有餘數,就不需要寫。所以孩子明白了,餘零是不需要寫的。所以如果有這種錯誤的話,再也不用發火,孩子只要一理解了,下次全對。

接下來我們要講的是理解,比如説剛學應用題的時候,有些孩子會不明白這個啥意思,他不知道要把已知條件寫在等號左邊,把要求的數寫在等號右邊。偶爾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小明家裏有三個本子,他又買了兩個本子,一共有幾個本子,這孩子很聰明啊,腦子裏邊一過就知道一共就五個本子呀。他就隨便列了個式子,五減三等於二,事實上我們要他列的是二加三等於五。所以這個孩子對這個題的意思不太理解,應用題到底應該怎麼寫不太明白。所以如果是因為這個問題錯,家長不要發怒,孩子懂了,下次全對。

所以這幾個問題呢都是孩子理解的問題,你要先找到孩子到底是什麼原因扣的分,然後耐心的把這個道理給他講清楚,不要看都不看這個到底是哪裏扣分兒,上來就跟孩子發脾氣。本來很容易搞懂的一個問題,他一害怕,一緊張,緊張的情況下會變笨。再跟他講什麼,效果肯定就不好了。

另外如果發現孩子經常有這類理解性的錯誤的話,就應該提高孩子的閲讀量。

到了高年級,有一些應用題裏面有諸多個條件,孩子往往看到這麼多條件,同時來分析的時候也會感覺到很吃力。針對此類問題,除了給孩子增加閲讀量之外,還可以給孩子買一些推理遊戲的書。現在這種書特別多,比如説哈佛、牛津都在玩兒一千五百個推理遊戲呀,你在淘寶上搜一個“哈佛  推理遊戲”,出來一大堆書。這些書其實説白了內容都是抄來抄去,是不是真的是哈佛大學的教育理念提煉出來的,不重要。關鍵是這個裏邊很多遊戲確實能夠幫助孩子活躍他的大腦。

而且推理遊戲,它有一些特點,就是裏邊兒同時給你三四個條件,四五個條件,然後讓你去分析,他能夠同時處理的條件越多,他的大腦就越擅長去看複雜的邏輯關係。比如説他看一個應用題的時候,好幾句話、好幾個條件他就能夠協調好了。所以這個東西是練出來的,由量變到質變。

那我們再説一個計算問題,經常有家長跟我講,孩子做速算,比如説他做五十道,前一半呢正確率很高,後一半的時候正確率就很低了,這個其實也很正常。因為大腦也會有疲勞期,他前一半的時候他專注力還很強,他很認真的在做,到後一半的時候他就累了,那就沒有辦法再那麼集中注意力去做題了。所以他就會要麼少進一個位,要麼多進一個位。這個特點,由於孩子的先天因素跟後天成長的環境不同,所以每個孩子都有差異,不要太急於達到一個你理想的標準。

甚至有些老師會給出一些相對時間內做多少道題算正常的這樣的標準。如果你的孩子跟那個標準有一定的距離,你可能就會很擔心。我不建議家長一定要把孩子的能力跟老師定了某個目標去相比較,而是要把孩子現在的水平跟他之前的水平相比較,經常練,由量變到質變,他每次都有一點進步。比如説我們就像練長跑一樣,體育老師説你只有三分四十秒跑完一千米才算及格。那你第一天跑一千米可能需要五分鐘,這代表你永遠都達不到嗎?並不是,你每次跑的時候你比上一次快十秒鐘不就可以了嗎?大腦跟身體素質是一樣可以鍛鍊的,不要覺得我笨,我就永遠練不成那個程度。你一急,你一批評孩子,反而降低了他進步的速度。這個非常關鍵。

還有一點就是,很多同學在考試的時候,明明很簡單的題,都會做,但是就是寫錯了。這肯定是跟他體力有關係,就是他考試的時候由於太緊張,需要他比較長的時間保持專注的狀態,他沒有辦法做到。

那這個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我們應該暗示孩子有意識地把自己的精力分配到集中注意力這件事情上去。我們可以這樣給孩子講,我們會做這個題跟拿到這個分數是兩回事兒。

幾乎所有的孩子和絕大部分家長都錯誤的認為,會做就應該能拿到分,這兩者是同一件事,如果會做了拿不到分兒,家長可能就會跟孩子生氣。其實沒必要生這個氣,因為會做題,或者説你掌握這個知識,跟你能拿到分數完全是兩回事兒,我們要看到其中的差距,並且找到這個差距的所在。我們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才能儘量不馬虎。

那怎麼做呢?孩子如果這個題馬虎了,我們可以跟孩子心平氣和地講,我們要想把一個我們會的題變成我們能夠拿到滿分的題,至少需要三步。第一步是不把題看錯,第二步是你會算,第三步是你寫步驟時,下一步抄上一步的時候不抄錯,這都包含在書寫範圍內。你只有把這三步都做對了,你才能拿到分,你會做了只是第二步,所以你還有兩步沒有做完,就不能拿到分。再説得徹底一點兒,會算是理論上我懂了,能拿到分是實際我造出來的,這兩件事根本就差得很遠。

愛因斯坦在一百多年前就提出來相對論了,那相對論在最近才用上呀,就是我們在衞星上邊兒的這個時鐘,是吧?就是利用相對論的原理,否則的話這個時鐘時間就會出錯。所以從人類提出一個理論到真正把這個理論用上,往往需要間隔很長的時間,所以我們要很明確這個道理。下次孩子在考試的時候,他就有意識的去控制自己,這三步,每一步他就會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長期的下來他就會善於管理自己的注意力了,並且他更加重視馬虎的題了,因為他不再會覺得,我都會做了,不用看了,我會做的題跟我能拿到分數的題是兩回事兒,所以我要把我馬虎的題再仔細看看,我到底是為什麼會馬虎,下次如何做到不馬虎。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這些學習方法,最重要的就是錯題,然後你再把錯題分成幾大類,總結一下到底是因為什麼錯。如果是因為概念理解不清楚的話,可以讓孩子多看看書,增加孩子的閲讀理解能力,還有邏輯分析能力,包括做一些推理遊戲。計算這個東西是可以由量變到質變的。當然你們可以在平時帶孩子去超市的時候,讓他用學過的知識來計算一下今天買的東西需要多少錢,但是不要顯得有太強烈的目的性,否則的話孩子會反感。

最後一個就是馬虎,馬虎是因為孩子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讀題或者解題過程當中,決定自己能不能拿分的三個重要因素。一旦他把除了會做以外,其他兩個環節也重視起來之後,逐漸的就會好很多。

大家可能會覺得老師你給的這些方法都太簡單了,説心裏話,我可以講很多很複雜的方法,大家可能覺得嗯這個方法很好,但事實上並不適合小學生。有些家長特別着急,非常希望把適合高中生和初中生的方法也教給自己的小學生的孩子。這樣做會導致什麼不好的後果呢?目的性太強會導致小學生失去對學習本身的興趣,因為孩子越小,他就對目的性強的事越不願意接受,不願意接受就導致反感,可能以後再想學東西就更費勁了。就好像説你現在只能舉二十斤的啞鈴,你着急,你非要舉一百斤呢,結果胳膊斷了以後永遠都不用鍛鍊了。同樣的道理,最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今天我只提到了錯題當中的幾種類型,我希望各位家長能夠按照這種方式,把孩子的所有錯題都進行分類,找到他錯題當中最主要的問題所在,不要只針對他這個錯題本身,來讓孩子做什麼事情,包括抄幾遍、寫幾遍,這個意義都不大,反而是應該研究它背後的原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比如説某個字他總是寫錯怎麼辦?去找這個字的詞源,到百度上可以找從甲骨文怎麼演化過來的,每一個字都是一個故事,你把這個故事講給孩子聽,孩子就再也忘不了這個事情了。比如説禮貌的禮,他偏旁為什麼只有一個點,沒有兩個點,有兩個點是跟衣服有關的,有一個點呢是跟祭祀有關係的,這個禮儀本身就是跟祭祀獻禮有關係。孩子可能又會問祭祀是什麼意思,所以你又可以針對這個名詞在給孩子講一些故事。

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並不是説看到哪個問題就解決了,而是隨着跟孩子的交流,孩子對什麼有好奇心,我們就順便讓他多瞭解一些東西,這樣子不僅能增加孩子的知識面,還可以保留他的好奇心和進取心。

感謝大家,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