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坑殺四十萬趙軍的白起,緣何最終被秦昭王賜死

由 顓孫佳悦 發佈於 經典

引言:

在中國歷史上,有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但凡是改朝換代,幫助新皇帝登基建立新朝的功臣們,總是會不得善終。以至於在中華民族歷史的長河中,這逐漸成為了一個傳統。在歷史上,不知有多少名將就是因此殞命。其實原因很簡單。


在歷史上,這樣的事情並非偶然發生的。下面,我們就通過白起,來了解一下君臣之間這道

嶄露頭角的白起

白起出生的具體年月,至今並沒有被考證出來。這也説明他最初的地位有多麼的平凡。但我們所可以知道的是,在白起出生的時候,秦國就已經是七國中比較強大的一個國家。在商鞅變法和秦國君王的勵精圖治下,秦國已經開始實行對外擴張,吞併六國的計劃。而這個計劃,就


白起作為秦國將領的年代是秦昭襄王的時代。這位君王一直做了半個世紀左右的國君。而秦國在後來吞併六國的過程中的大部分先決優勢條件,都是在這一時代所奠定的。

在那個時代,

公元前293年,白起被丞相魏冉推薦到了秦昭襄王的面前。這是白起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這時的秦國,

這場戰爭,便是歷史上著名的"

如日中天的白起

伊闕之戰後,秦國獲得了

楚王雖然臣服於秦國,但心中卻從沒有放下想要擊敗秦國的念頭。有一天,楚王出去打獵,見隊伍中有一個人擅長騎射。於是便召見了他。這人是一個主張聯合其他國家攻取秦國的合縱家。在經過他的勸説後,點燃了楚王心中想要攻取秦國的願望。於是,


這場戰爭的結果,與楚王的預想背道而馳。楚國不僅沒有打敗秦國,反而被追擊而來的秦軍打進了國門。秦軍在白起的帶領下,

要説白起最有名的一場戰爭,還是那場坑殺了五十萬趙軍的

在經過對楚作戰後,秦國奪得了上黨地區(今山西長治)。在這之後,秦國以上黨為跳板對趙國發動了戰爭。

在這場戰爭中,趙國明白自己打不過秦國,便設下

趙國選擇避其鋒芒而守備,是正確的。但卻忽略了秦國的強大。趙軍為了與秦軍僵持,


最終,秦軍大勝趙軍,並且俘虜了四十餘萬趙國軍隊。而白起害怕這四十多萬人發生動亂,便用計將他們坑殺。趙國也因此一蹶不振。而白起,卻因為這兩場大規模的戰爭而名聲大噪。

功高震主引禍端

白起的功成名就,必然會引發一些人的白眼。這其中,就有為秦國提出"合縱連橫"戰略的大臣——

長平之戰後,秦國再次率軍攻打趙國。趙國眼看這次就要亡國,無所不用其極的

經過這樣的賄賂,加上范雎一直都很嫉妒范雎的軍功,所以范雎在白起就對秦昭襄王説不如迫使趙軍求和。因為秦國之前連年發動的戰爭花費了太多,需要緩和一下,加上將士們連年征戰,也需要休息休息。秦昭襄王覺得言之有理,便在趙國獻上土地後,班師回朝了。


半年後,秦國再次出兵攻打趙國。但由於白起正趕上生病,所以這次由別的將領帶兵。這次對趙作戰不僅沒有攻下趙國,反而

這次的進攻,秦軍再次失敗。秦昭襄王強行命令白起趕往前線,但白起卻自稱病重。經過秦王的逼迫和范雎的請求下,三個月之後白起才啓程前往前線。但秦王早已對白起失去了信任,並且認為他自恃功高,已經不把君王的命令放在眼裏。便與范雎商議,

總結:

從白起為秦國所立下的赫赫戰功而言,他彷彿就是上天派來幫助秦國統一大業實現的"武曲星"。但是,他終究是個人。最終還是被名利所矇蔽了雙眼,斷送了自己的生命。其實白起可能真的並非是因為自恃功高而抗命,而是由於自己實在不再適合攻取趙國。

在長平之戰中,白起坑殺了趙國的四十萬趙軍,大大的削弱了趙國的實力。而在趙國人的心中,白起早已是一個人人得而誅之的"秦賊"。若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自己再去前線指揮戰鬥,趙國必將萬眾一心,合力對抗自己。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是攻下了趙國,也將損失慘重。這樣的解釋確實合理,但也僅僅只是一種猜想。

不論是何種情況,白起都是我國曆史上一個運籌帷幄的將帥之才。他為秦國所立下的汗馬功勞,終將被歷史所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