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高平陵兵變之時,曹爽手中有天子有兵權,他為何投降而不是反抗?

由 宮繼梅 發佈於 經典

在曹叡去世之時由於當時的繼承者曹芳年紀太小,所以他就安排了司馬懿和曹爽兩個人共同輔佐他治理天下。而曹爽的父親曹真雖然是一個厲害人物,但是曹爽的本事卻的確有限。在他掌權期間在朝中打壓異己,並且將司馬懿重重地壓在權力之下。而司馬懿在此之前一直選擇裝病人,等到後來曹爽帶着帶着曹芳外出祭祖之時趁機發動了高平陵兵變,而最後成功的將權力拿到手中,並且將趙明給殺死了。而當時曹爽手裏掌握着天子還有兵權。為何他不敢帶着天子到許昌跟司馬懿對抗呢?
而如此的一個問題,在相關的網絡論壇上討論的也非常的火爆,因為當時曹爽是完全有條件的。首先當時他手裏面有天子,可以學當年曹操藉助天子的名義號令天下諸侯。而他身為當時國家的大將軍,自然手裏掌握着兵權,可以調動千軍萬馬。而此時魏國的大司農恆範也帶着大司農印前來尋找曹爽並且告訴他應該帶着天子去許昌。而此地畢竟曾是魏國舊都,無論是兵器還是人口都非常的充足,此時曹爽在綜合考慮之後卻做出了一個讓他人無法接受的決定,那就是選擇投降。那麼曹爽為何會做出如此決定了?在筆者看來應該是有這四方面原因。
第1點,曹爽當年在朝中得罪的人太多,現在支持他的人太少。當年曹爽在掌權之後,在朝廷之中一直在打擊異己,並且不斷的削弱朝中其他大臣的一些權利,從而導致在朝中樹敵無數。而此時司馬懿作為被打擊的一方,自然也就可以獲得更多的人的支持,朝堂之中的很多元老重臣都站到了司馬懿的後面。因此從政治角度來説豪爽是一種被孤立的狀態,通俗一點講,就是因為得罪的人太多了,現在根本沒有人願意幫他。
第2點。司馬懿偽裝的太好,當時司馬懿再發動兵變之時並沒有直接的和曹爽硬對硬。雖然借用太后的口諭要捉拿曹爽。但是司馬懿仍然表示出了一種老好人的態度。而當時更是給曹爽許下的洛水之盟,保證只要曹爽願意交中手中的兵權,並且有朝中大臣共同來管理的話,那麼曹爽還是可以一輩子享受富貴的。
而司馬懿當初在朝中表現得太過於老實平靜,所以就讓曹操誤認為即便交出兵權。司馬懿也並不會將他怎麼滴。因為平時司馬懿都夠老實的了,自然不可能為此殺了自己。再説雖然以前打壓過他,但是從來沒有傷害過他的性命。因此也就給曹爽造就了一個錯誤認知,當時投降也並不會對自己有太大傷害。況且自己的家眷還都在司馬懿的手裏,所以曹爽也更加偏向於投降給司馬懿。
第3點,曹爽各人的軍事本領也的確有限。曹爽是什麼人物?三國是有名的草包將軍。當年帶領7萬魏國大軍前去攻打蜀國,結果因為指揮不力,還沒有到地方跟人打仗呢,在半路上已經損失不少。而與之相對比的司馬懿則是一個厲害人物。他無論是統兵之計還是帶兵打都要遠高於曹爽一個檔次。雖然司馬懿當時手中的軍隊不多,但是以太后的名義還是可以召集部分兵馬的。再加上當時司馬懿也得到了多數大臣的支持,所以如果曹爽真的以大將軍之名與司馬懿對抗的話,最後也未必能夠成功,反而失敗的會更慘,畢竟曹爽還是有點自知之明的。
第4點,曹爽未必可以以大將軍的名義來召集天下兵馬。簡單的來説他以前得罪的人是太多了,而且他的威信度非常差。尤其是在當年討伐蜀國之敗之後,在整個蜀國大將心中對他已經形成了一個草包將軍的認知,而且當前那些忠誠於曹魏的大將基本上都沒有了。新上任的這些人也沒有多少有能力的,而且並不是都願意忠誠於曹爽。如果此時曹爽以天子之名還有大將軍的身份去從天下各路召集各路諸侯前來勤王,還真的未必會有多少人。即便當時他能夠帶着小皇帝來到許昌,但是以他的本事,未必能夠組織成一個強大的軍事勢力。
當時曹爽雖然手裏有皇帝,但是司馬懿手裏還有郭太后啊。當時曹芳畢竟是一個小孩子。從名義還有輿論上的確要比郭皇后更有實權,不過那些真正掌握兵馬的人,也自然明白雙方誰的實力更強,如果站錯隊最後解決自然不會太好。所以當時如果站到草場的角度來分析局勢的話,如果選擇跟司馬懿對抗,最後肯定不會有什麼好結果。同時已經跟曹爽地下的洛水之盟,按照當時的情況來看,曹爽投降還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也正是因為以上的這些情況和原因,當時曹爽才願意主動投降,交出權力而不是帶領兵馬和司馬懿反抗。
你覺得如果當時曹爽真的帶兵反抗,最後會是什麼樣的格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