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看看趙構的手段,就知道柴榮的子孫後代,在宋朝活得有多難!

由 簡振武 發佈於 經典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遊行俠雲遊天地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宋朝,是趙匡胤陳橋兵變後建立的朝代,在這之前的後周,原本是趙匡胤的好兄弟,周世宗柴榮的天下,柴榮算得上是五代十國一個難得的明主,他15歲從軍,24歲拜將,33歲稱帝,精明強幹節約簡樸,繼位後對內改革,對外擴張,統一之勢已經不可阻擋。然而在大業眼看就要完成之時,柴榮一病不起。
顯德六年(959)六月十九,柴榮病逝,臨死前將年僅七歲的兒子柴宗訓託孤趙匡胤。此時的趙匡胤,已經官至“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並在柴宗訓繼位後改任“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獨攬了後周的軍權。柴宗訓年幼,小符皇后成為太后臨朝稱制。主弱臣強,取得皇位易如反掌,身處亂世的趙將軍能不動心?再説一對孤兒寡母,又怎能抵擋趙將軍的威勢?
半年後,陳橋兵變,趙將軍黃袍加身。柴宗訓只是個小孩子,啥也不知道,而小符太后卻很識相,知道柴氏大勢已去,讓柴宗訓“主動禪位”給了趙匡胤,趙宋一朝就這麼開始了。歷朝歷代的謀朝篡位者,無一不是心狠手辣,殺伐果決的人物,前朝遺留基本沒什麼好下場,但趙匡胤卻是個意外。
趙匡胤頒下聖旨優待柴氏母子,賜“丹書鐵券”,柴宗訓被趙匡胤封為鄭王,封地房州(今湖北房縣),符太后為周太后,幽居西宮。或許趙匡胤感覺自己奪了柴家的江山,辜負了好兄弟柴榮的委託,於是特意搞了一個“太祖誓碑”,發誓要善待柴家子孫後人。碑文規定: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
趙匡胤還規定,後來的新天子即位時,都要到太廟裏去拜碑,並默誦誓詞。可見,趙匡胤保護柴宗訓和柴家的心是很赤誠的,有罪也不能用刑,趙匡胤算是給了柴氏子孫一個大大的“特權”!不過,柴宗訓及其他柴氏後人,真的從此過上了幸福生活嗎?當然不是,柴家有好幾人都死得不明不白,活得不如自己的老祖宗。
柴榮共有7個兒子,其中長子越王柴宗誼、次子吳王柴宗誠、三子韓王柴宗諴、六子柴熙瑾都死的早,沒有留下後代。四子就是被趙匡胤封為鄭王的柴宗訓,柴宗訓被遷往房州後,一直老老實實。然而20歲那年,柴宗訓卻突然有一天發病而死。關於死因,史料語焉不詳,姑且存疑。趙匡胤素服發哀,輟朝十日,追諡他為“恭皇帝”。
柴榮第五子是曹王柴熙讓,七子是蘄王柴熙誨,他倆的結局撲朔迷離。《新五代史》中説:“皇朝乾德二年十月,熙謹卒。熙讓、熙誨,不知其所終”。結論是不知所終,但是野史中卻有着另一種類似的記載:此二人改名換姓,活了下來,北宋王銍的《默記》和王鞏的《隨手雜錄》都有相關的記載,大意是:
陳橋兵變後,趙匡胤進入後宮中巡視,在下跪的眾人之中發現一宮女懷抱着兩個嬰兒。詢問得知,這兩個孩子分別是柴榮五子曹王柴熙讓,七子蘄王柴熙誨。趙匡胤問身邊的大臣應該怎麼辦,身邊人揣摩聖意,將兩個孩子搶過來想斬草除根,趙匡胤也不阻止。
但是榮祿大夫盧琰卻冒死勸諫:“堯舜授受不廢朱均,今受周禪安得不存其後?”大將潘美也表示:“於理未安耳!”趙匡胤十分羞愧,命人放了兩個孩子,讓盧琰、潘美各自領養一人。盧琰抱走柴熙誨,潘美抱走了柴熙讓。盧琰把柴熙誨改姓換名叫盧璇,收為養子,又招為女婿。潘美也把柴熙讓改名叫潘惟吉,收為養子。
柴熙讓、柴熙誨都改名換姓,成了他人子孫。自此,柴榮再也沒有嫡系子孫存活世上,後周皇室柴氏血脈斷絕。這真是一個絕妙的諷刺,而所謂的“保全柴氏子孫,不得因有罪加刑”的誓約條款,成了趙匡胤欺世盜名的一個漂亮的幌子。
不過面子工程還是要做的,宋仁宗時期,他不知為啥又想起了柴家一家,找到了柴宗訓的叔伯等旁系,挑了一個輩分與其相差無幾的後人過繼給柴宗訓一脈,封為“崇義公”。(仁宗嘉祐四年,詔有司取柴氏譜系,於諸房中推最長一人,令歲時奉周祀。)但是按照宋朝禮制,爵位是不能世襲的。
所以,柴家後人最多每一代被挑出一個人,成為趙宋不忘舊恩、展示情懷的代表,其餘的也就是尋常百姓了。比如宋高宗趙構,在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隨便找出了一個柴氏後人柴叔夏,封崇義公。看起來,趙宋確實沒有對柴榮後代斬盡殺絕,但説是優待也算不上。至於柴氏後人過得怎麼樣,或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比如被逼上梁山的“小旋風”柴進,過得好,誰願意落草為寇?
(參考資料:《宋史》、《新五代史》等)
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一下關注!圖片來自網絡,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