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較長時間的在家複習和延期一個月後,2020年高考終於近了。在很多考生和家長眼中,高考僅是7日、8日這兩天。但其實嚴格來説,考試只能算作是高考的“上半場”,在“下半場”的志願填報中,如果沒有出色的表現,最終的錄取結果同樣不盡如人意。所以,明智的家長會在考前幫孩子熟悉志願填報規則,瞭解學校和專業。
今天重點分享一個志願填報的誤區——看校名填志願,希望能對2020年高考生接下來的志願填報有所幫助!
一、校名響亮未必是好大學
大學校名,有一個很明顯的屬性就是指向地域。比如説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吉林大學等,從名字就很容易判斷出“户籍”。當然,由於歷史原因,有些大學校名的地域指向並不太準,河北省唯一的“211工程”、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河北工業大學就位於天津市地界,四川外國語大學則在“山城”重慶。類似的高校還有不少,在此不再列出,考生在志願填報時,只需要稍微動手查一下,就能夠避免被帶“跑偏”的尷尬。
值得一提的是,大學校名指向的地域是不同的,大致可分為國家、大區、省和市四個層級,代表高校依次有中國人民大學、東北大學、浙江大學和南京大學。有些考生和家長就狹隘地認為,校名地域指向越大、越響亮,學校就越好,這很顯然是不對的。以武漢大學和湖北大學為例,前者明顯要高出幾個檔次。再比方説開封大學、牡丹江大學,聽上去很響亮,實際上是專科院校。
二、叫“學院”的大學未必不好
説完了大學校名的“前綴”,再來看看“後綴”,簡單説也即是有“大學”和“學院”之別。
從整體上來看,國內知名高校多是“大學”,以至於讓人產生了“大學”比“學院”好的認知。但其實高校圈也有少數“學院”,優勢特色明顯,高考錄取分數處於很高水平。比如説北京協和醫學院、外交學院、國際關係學院等,對學醫學類、語言類專業感興趣的考生可重點關注。所以,高考生在志願選擇時,不能簡單因為某校是“學院”,就直接忽略不考慮。
三、被校名“坑”了的好大學
大學校名還有一個屬性就是能夠反映出學校的行業背景和優勢特色。比如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優勢專業自然是航空航天類。從這一點來看,是可以快速幫助考生圈出心儀高校範圍。舉個例子,某考生對學農、學醫完全沒興趣,那但凡校名中帶有農業、農林、林業、醫科、中醫藥、藥學等標籤的大學,都可以直接排除。
需要注意的是,有很多大學為了掩蓋並不太熱門的行業背景,有過更名史。如果考生僅看校名來填志願,就很可能會錯過這些大學的優勢專業。比如説位於上海的東華大學,是昔日赫赫有名的中國紡織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實力至今處於高校圈前2%水平,但從校名中就很難體現出來。類似的高校還有長安大學(交通運輸)、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河海大學(水利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