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因為驢子少了只耳朵,琅邪王司馬楚之為何就地澆築冰城禦敵?
司馬楚之,東晉孝武帝司馬曜三子,在征討柔然的戰事中,與濟陰公盧中山等共同負責輜重運輸,在古代戰場上,尤其是長途跋涉行軍千里的情況下,糧運非常重要,將士浴血奮戰無懼生死,怕就怕沒了吃食,無力應戰,趕上團結程度再低些的部隊,直接抗命甚至譁變也不鮮見,而此次的任務更為重要,因為皇帝御駕親征親赴前線,萬一有個閃失,司馬楚之擔待不起。
兩軍對戰什麼最可怕,叛徒、漢奸、帶路黨,司馬楚之就趕上這麼一位反水“軍師”鎮北將軍封沓,他叛逃至柔然之後,給柔然軍提出建議,皇帝帶領大軍來戰,對方士氣高昂,準備充分,想要取勝必斷其糧道,事半功倍,大軍不攻自破。
柔然軍自有一番籌謀暫且不提,就説有一天司馬楚之聽小校來報,説是大軍運糧隊伍中一頭驢子的耳朵被人割了,古代遠征沒有什麼便捷的交通工具,所以送糧的牛馬駝驢不計其數,一頭驢子而已,且只是少只耳朵,又不選美,少兩隻又如何呢,能送糧就得了,將官們大多不以為意。
司馬楚之對這事卻上了心,急令全軍就地駐紮,抽調兵力沿途砍伐柳樹,算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吧,柳樹、泥巴、水等等搭牆的一應物什都準備好,先穿插好柳樹,糊泥,最後以水灌之,當時天氣寒冷,水一層層的澆,“城牆”就一層層的凍,到了轉天一座簡易城池把糧草圍在了中間,護了個嚴嚴實實。
沒想到柔然大軍真的如期而至,但少數民族對於攻城戰沒有任何優勢,更缺乏先進的攻城工具,別説刀槍,就是火箭射上都不好使,想要翻牆,但太過濕滑,反倒是攻城未已損失慘重,只得無奈撤軍。
司馬楚之是怎麼知道柔然軍將要偷襲糧草呢?古代打仗同樣重視信息獲取,現在叫偵察兵,以前稱之為斥候,好歹得知道對方多少人,走的哪條路,什麼時間到等等消息,但是萬一斥候出去睡一覺回來亂報咋整,那是全軍覆沒的大禍,所以在要求斥候打探的同時,按照規定,斥候要拿回敵方軍營中的一些物件,證明自己去過。
當然,這也不是完全絕對的,如果對方守衞森嚴,本來探到了軍情還非要跑進去偷點東西那就太不懂變通了,只是方便的情況下順點東西回來就成。
司馬楚之的隊伍就是運糧的牲口多,所以斥候就割了驢耳朵回來,這種小事別人根本不在意,而司馬楚之本身就是掌軍的將領,他的斥候同樣有順東西的“毛病”,所以根據經驗,他推斷敵人要偷襲糧道,必須提早做好準備。
就這樣,司馬楚之所帶領的輜重部隊,幸運的逃過了被敵軍偷襲的厄運,司馬楚之本人也受到了皇帝的誇獎,一時軍內揚名,就這樣,司馬楚之的地位越來越高,但為人卻很廉潔,生活也很節儉,在財物上和權力方面都沒什麼野心,所以得以高壽善終,時年七十五,褒贈徵南大將軍、揚州刺史,諡號貞王,陪葬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