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多渠道推動優質教育資源普及普惠

由 聊素麗 發佈於 經典

貴州六盤水大灣鎮海嘎村是貴州海拔最高的村寨,海拔2600多米的海嘎小學幾年前差點因為缺老師而關閉,孩子們不得不下山求學,校長鄭龍也被調任到另外一所小學兼任校長。但鄭龍不甘心,他跑了鎮上好幾所學校,動員老師上山,最後成功説服8名教師上山。加上學校原有的一人,組建起來一支9個人的教師隊伍。隨着教師隊伍的壯大,學生從十幾個變成七十幾個。

學校給孩子們開齊了課程,每個班級還成立了小樂隊,一場場訓練和演出在海嘎小學開展。慢慢地,樂隊開始走出海嘎村,參加當地的音樂節,展演。不久前,海嘎小學的搖滾樂隊翻唱痛仰樂隊歌曲的視頻在微博流傳,“豪華”的村小音樂課受到更多人關注。

從缺教師、學生不斷流失的惡性循環,到學生迴流、學校辦得有聲有色,高原小學孩子的才藝在網上走紅,都根源於校長鄭龍努力下“豪華”師資的打造。而這無疑給我們很多啓示,貧困邊遠地區學校發展的關鍵在師資,在於優質教育資源的注入。山裏的孩子並不比城裏的孩子差,他們同樣擁有天資稟賦,關鍵是後天教育的開發與培養。有好的師資,大山裏的孩子同樣可以出彩。所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為貧困邊遠地區注入優質教育資源,是推動教育質量提升,讓每個孩子都擁有出彩人生的關鍵。

不過也要看到,海嘎小學的“豪華”師資並不容易複製。當前,師資力量較為薄弱仍然是困擾邊遠農村地區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所有與海嘎小學處境相似的學校配備這樣的豪華師資隊伍並不現實。

因此,在通過各種政策手段鼓勵教師赴山區任教之外,還必須探索多元方式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普惠。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在線教育得到更廣泛的普及,也暴露出了教育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在農村和貧困地區,受網絡條件、家庭教育參與度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優質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受到限制。

因此推動教育“新基建”建設,彌補教育信息化硬件短板,加快教育數字化、信息化建設的速度,建設國家網絡教育資源平台,提升教師信息素養,在網絡基礎建設和服務上縮小城鄉數字鴻溝,無疑是推動優質教育資源普及普惠的重要方向。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好社會化教育資源也是破解在地教育資源不足的有效途徑。比如,最近抖音等短視頻平台發起的“學浪計劃”,就旨在通過鼓勵、扶持教師羣體等生產更多優質教育類內容,利用平台的滲透率推動優質知識類內容的普及普惠。實際上,鼓勵互聯網企業與社會教育機構根據市場需求開發數字教育資源,提供網絡化教育服務也是推動“互聯網 教育”發展,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重要途徑。

從報道中,我們還看到,貴州遵義一個吉他廠為學校捐贈了200多件樂器,除了吉他,還有尤克里裏、貝斯,為打造豪華音樂課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沒有社會力量的幫助,樂隊或許也能成功,但必然會坎坷、艱難一些。這無疑提醒我們,推動優質教育資源普及普惠要統籌好校內校外、線上線下各方面的力量。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中國教育報》2020年06月25日第2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