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的成績總是上不去?您有沒有想過,自家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差別在哪?首先,肯定不關智商的事!因為真正的問題出在孩子習慣上。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養成的,需要家長們的耐心引導、言傳身教。
1、自學預習的習慣
自學能力的強與弱,是衡量一個人未來成就大小與否的重要標誌之一。
培養了自學習慣,家長們會變得更省心,但在自學習慣建立之前,我們其實先要做好鋪墊,也就是培養孩子自學的興趣。其次,我們説,建立自學習慣,一開始的時候,我們要做更充分的準備。這裏指的是,給孩子準備一些特別實用的書,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去書店挑選購買,當然,適合鍛鍊聽力的磁帶或影碟等,也可以適當準備。
預習能夠讓孩子聯繫以前的知識,發現新問題,思考怎樣解決問題,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問題帶到課堂上更好地聽老師講解。
2、專心上課的習慣
主動學習,就是把老師看成傳遞知識火炬的人,要努力把火炬放進自己心裏,讓火焰照亮整個天空。主動學習,就是上課專心聽講,力求在課堂上得到最大的收穫。
如果孩子的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父母就應該有意識地加以訓練。比較好的途徑是由孩子來整理學過的知識,這是長時間思考的過程,既能讓注意力集中,又能增強孩子對知識的理解。
父母可以給孩子算一筆賬:如果不認真聽課,受到損失的是誰?為了彌補課上的損失,要在課外多付出多少努力?上課搞一點小動作,玩得也不痛快,卻要失去課外的娛樂時間,這划算嗎?孩子想明白了,就會願意專心聽課。
3、獨立作業的習慣
做作業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的知識,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不是為了交老師的差,或是應付家長。
所以我們要重視做作業,在做習題時要認真思考,總結概念、原理的運用方法、解題的思路、並且儘量多記憶一些有用的中間結論。
孩子隨着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會逐漸增強。當我們把他的自我管理權還給他的時候,他會很好地利用。
所以,我們不妨讓孩子自己安排時間,如果孩子安排的合理,我們就給予肯定,如果不合理,我們就提供協助。這樣,孩子會因獲得自主權而更加主動地學習。
4、複習歸納的習慣
複習就是消化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達到舉一反三。
複習也就是通過對知識,對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提煉,進行歸納整理,使零碎的知識,分散的記憶得到一個串聯,從而使孩子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重點化,避免前後知識的脱離與割裂。
“孔子有一句名言‘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學習肯定還要複習,這樣才能不斷地鞏固加深記憶。課後複習能夠鞏固所學知識,及時複習、加以強化以“温故而知新”。
針對孩子的作業和學習,老師、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制定一個學習計劃,其中包括每天的時間安排、考試複習安排和雙休日、寒暑假安排;計劃要簡明,什麼時間幹什麼,達到什麼要求都明確了,這樣的學習就會有的放矢。
一個人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對他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都大有好處,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則是他們順利進行學習活動的保證。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將會成為他們一生受用的寶貴財富。
當然,習慣不是一朝一日就能養成的,希望更多的家長可以意識到習慣的重要性,從現在開始,幫孩子養成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