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離騷表達了什麼思想
戰國時期楚國的離騷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一首詩歌,它篇幅最長,字數兩千多,句子達到三百多句,而且離騷所表現的意境和個人的思想情感也都非常具有感染力。
屈原畫像
司馬遷對離騷兩字的解釋為,遭受憂苦。因為他們離的時代比較近,所以相對來説這個解釋還是比較正宗的。離騷整體講述了作者個人出生名字經歷和曾經的抱負,將古代傳説,人物對話,自然以及對美的追求,現實的困境和理想的美好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詩歌所藴含的內容非常豐富。
在用詞押韻上,它開創了詩歌的楚辭體,以兮押韻,字詞表達華麗率性,這種文體詩歌對後人的創作也產生了影響。句子結構,字數要求則比較沒有限制,突破了之前舊文學傳統的禁錮。兮字的大量反覆運用,也是離騷的一大個性,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把思想,經歷,轉變,神話和現實巧妙結合。這些也體現了屈原獨特的人格魅力,引發了後代詩歌史上對詩歌以豐富澎湃的個人情感來大膽創作的新潮。
在內容上,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敍述過去,陳述現狀。內容包括了詩人自己的出生名字,經歷,政治抱負,以及被小人陷害抑鬱不得志和對楚國昏庸政治的憤怒。
後一部分描述嚮往未來追求真理,表達自己對賢明政治的不懈追求還有對人民羣眾的熱愛,甚至還表示出以死殉國的決心。
屈原九歌
九歌是優秀詩人屈原的一首經典詩歌,這首詩想象力肆意狂放,用詞華彩瑰麗,讀起來朗朗上口,蕩氣迴腸,是戰國時期詩歌的典型代表作。
九歌舞台照
屈原和李白堪稱是我國浪漫主義詩人的雙絕,和李白的豪放灑脱不同,屈原的詩歌裏有時會多一些悲愴,多一些憐憫,多一些優柔的情思。
——九歌就是這樣。詩歌講述了一位多情惆悵的女鬼在山之巔默默等待的故事。女鬼穿着漂亮精緻的衣裳,上面點綴着朵朵鮮花,山間的微風吹來,衣袖飄飄,芳香迷人;女鬼還畫着迷人的妝容,嬌豔欲滴,像是剛被露水打過的花瓣一樣。她從幽暗神秘的竹林深處而來,來到這座高高的山崗上面。
山崗下面過客很多,山鬼耐心的端詳着每一個人,等了很久還是沒等到自己的心上人。是不是自己來晚了?她恨自己走的太慢,她恨這山路太過陡峭崎嶇。她滿腔是恨,寂寞又淒涼的站在那,孤苦伶仃,行單影只。風吹動天邊的一片片白雲,連白雲都是成雙成對地簇擁在一起。
白雲變成了烏雲,山風越來越大,馬上就要下雨了,還是沒看到心上人的身影。烏雲越來越密,天地間一片漆黑。勁風吹的樹葉嘩嘩直響,吹散了女鬼漂亮的妝容,冷得她瑟瑟發抖。她多麼希望心上人此刻就出現,給她一個寬廣的肩膀,為她遮風避雨,驅寒取暖。
大雨傾盆而至,夾雜着電閃雷鳴,天地間一面灰濛,還是沒有心上人的蹤影。
屈原橘頌
一代詩人屈原的一生起伏不定,個人命運始終與國家的安危綁在在一起,以投身報效國家為終身目標。當楚國滅亡,屈原的生命也隨之走到了盡頭。他所創作的《橘頌》可以説是他信仰追求的真實寫照。
屈原劇照
橘樹生在氣候温潤的南方,如果強行移栽到北方,那所結的果實就又酸又澀,難以下嚥。這在屈原看來,是橘樹對故土忠貞不二的表現。這樣的品格正是屈原畢生所追求的,他藉助橘樹來表明自己的立場,身為楚國朝臣他心繫國家危亡,到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改變自己的初衷。其實,戰國時代,國與國之間的紛爭不斷,很多士大夫在本國得不到器重,轉而投向跟自己志同道合的別國君主。在那樣紛亂的年代,忠孝情意反倒沒有個人抱負那般重要。
但是,屈原不願意隨波逐流,他把橘樹當做忠貞不二的榜樣,借物言志,把橘樹當成是自己的化身,絕不會因為權勢而投向他國,對楚國的感情至死不渝。這不僅僅是他作為文人的一代風骨,也是他楚國貴族身份的最好出路。他的國家沒有了,他的生命也就隨之消失了。誠如橘樹一般,脱離了故土失去了賴以生存的養分,還有對這個世界有什麼可留戀的呢?
不管屈原的結局如何,他所創作的《橘頌》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開闢了借物言志詩歌的先河,非常值得後世借鑑。
關於屈原的故事
説起屈原,大家首先可能會想到他報國投江的故事。其實還他有另外一個故事同樣動人心魄,那是關於愛情的一個故事。公元前325年,屈原15歲,正是青春年少,情愫懵懂的年紀。
屈原劇照
屈原每天早起讀書,讀累了就沐浴着清晨的陽光在田地裏散步。連續三天了,每天他都能看到一個小姑娘揹着一個大大的竹簍,手裏拿着一把鐮刀。小姑娘右手持着鐮刀飛快地劃過野草,左手迅速接住,然後頭也不抬,順勢扔到背後的竹簍裏。整個動作成熟老練,一點也不拖泥帶水。
可是小姑娘的面容卻一點也不成熟,眼睛不大,嘴巴也不大,看起來小巧精緻,大約有十三四歲的樣子。屈原看着小姑娘揹着滿滿的竹簍消失在田野裏時,心裏總會升起一陣莫名的失落感。好幾次,他都想走上去問個好,但都沒鼓起勇氣。
又是一個清晨,這天天氣並不好,陰得很重。屈原剛走出門口就看到了那個小姑娘。小姑娘低着頭,全神貫注地割着草。屈原在遠處靜靜得看着,他忽然覺得這默默地關注着也挺好的。
烏雲很快越積越多,隨後就下了雨。小姑娘頭髮一下子被打濕,她無助得抬起頭。突然看到屈原所在的屋檐,她咧開嘴,露出一個甜甜的笑容,飛快地跑到屋檐下。
竹簍裏草已經很多,她想卸下來,但是有點吃力。屈原趕快上去幫了一把。
小姑娘回報了一個和剛才一樣甜的笑容並且問道:下雨了,你怎麼還不回家啊。
屈原是第一次聽到小姑娘的聲音,這聲音直爽乾脆,像是田野裏無拘無束的風一樣。屈原支支吾吾地説:我回家也沒事做,在……這看你割草。
小姑娘説:唉,割草很累的,有什麼好看的,看你這打扮,平時很少幹農活吧?
屈原點點頭。
小姑娘低頭想了會,狡黠地笑道:那以後你幫我割草啊,我倆一起割。
還有什麼比這更開心的事?屈原搗蒜一般地點着頭。
遺憾是,自從雨後兩人分別後,屈原再也沒有見到過這個小姑娘。屈原每天都在房檐下等候,小姑娘的身影再也沒出現過。很多人認為是小姑娘雨後回家時遇到了意外,但這只是猜測,具體原因無人得知。
後來屈原根據這段傷心事寫成了詩歌《九歌》,詩中主角也是苦等心上人而未至,大概是屈原最真實的內心寫照吧。
為什麼要紀念屈原
屈原生於公元前278年抱石自盡於汨羅江,是戰國時期楚國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中國五千年曆史悠長,名人層出不窮,為什麼要紀念屈原呢?
屈原畫像
這一是紀念他出色的文學成就,二是紀念他高尚的品格。屈原嘔心瀝血作成的詩歌,開啓了楚辭這一文體的先河,把賦、比、興巧妙融合在一起,將借物明心、抒發思想感情發揮到了極致。屈原在楚懷王時代在官居高位,也曾在朝堂上大放異彩。他的骨子裏流淌愛國的血液,將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緊密的聯繫在一起,不因自己遭罷黜而怨恨不以個人處境悲涼而心有怨懟,一心只想着自己能為楚國的強大添磚加瓦。
屈原一生歷經三朝君主,在第二任君主楚懷王時得到重用。他能夠現在歷史發展的高度上預見未來政局的走勢,主張富國強兵抵禦秦國。無奈屈原他算的準未來卻看不清現在,受到其他各方勢力的排擠,最終與楚懷王之間產生嫌隙。即使這樣,在楚懷王死後,他仍對楚國王室抱有期許,不想自己滿身本事被白白浪費。隨着他再一次被流放,他的政治生命走到了終點。
不管屈原的結局如何,在他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他是正義和忠烈的化身,他身上所帶有的愛國情操和民族情懷,值得每一個人敬仰。尤其是在價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他身上的寶貴品格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