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吳定規:幾百人打6千湘軍精兵,名將李續賓被斬殺
1858年,天王洪秀全重新組建“五軍主將”制,提拔陳玉成、李秀成、楊輔清、李世賢等青年才俊,繼續進行抗清鬥爭。青年將領走上前台,太平軍再次煥發戰鬥力,並在兩次大規模會戰中獲勝,一度中興了天國。這兩次會戰,即是二破“江南大營”與“三河大捷”。其中,二破“江南大營”規模最大,三河之戰則最為後世熟知。
今天,三河之戰的名氣已經遠遠蓋過二破“江南大營”。為何呢?湘軍是最後的人生贏家,操縱筆桿子,對此戰不斷加以“美化”,將自己塑造成悲劇英雄,讚頌湘軍之血性。
如何才能體現出湘軍之悲劇、血性呢?首先,湘軍血戰安徽一個月,連破四座城池,筋疲力盡,已經是強弩之末。再次,強調自己是孤軍深入,沒有後援,沒有隊友,還受到湖廣總督官文之掣肘。最後,湘軍以少打多,6000兵馬對付太平軍精鋭10餘萬,且陳玉成、李秀成等名將悉數出動,湘軍還主動發起進攻,血性十足。
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首先,李續賓沒有血戰安徽,也不是強弩之末,湘軍實力沒有受損。原因簡單,樅陽會議後,陳玉成將安徽兵馬調去攻打德興阿“江北大營”,出太湖外,基本沒啥兵力駐守,否則李續賓豈能一月破四座城池呢?要知道,太平天國在安徽也就佔據九座城池。
再則,李續賓也沒孤軍深入,隊友安徽巡撫翁同書、李孟羣就屯駐附近,且李孟羣還派兵2000餘人去舒城,支持湘軍行動。最後,第一悍將李續賓不是被10萬大軍擊敗,而是被不到一千人的三河守軍拖住,吳定規立下頭功。在此,我們就談談吳定規是如何“拖死”李續賓的。
吳定規,廣西桂平人,金田起義元勳。從三河之戰可以看出,吳定規在防守作戰方面還是很給力,算是一員悍將。可惜,東王楊秀清時代他並沒得到重用,陳玉成、李秀成時代,老資歷的吳定規則成為小資歷陳玉成的部將。
廬州、廬江、安慶、無為、巢縣、太湖、潛山、桐城、舒城,這是太平天國在安徽佔據的9座較大城市。其中,廬州、廬江算是第二次佔領,周圍還有一大堆清軍的駐守。吳定規呢?並沒機會守衞大城市,而是屯駐廬州南面三河鎮;區區一個鎮的兵力,自然不多,也就幾百人左右。
由此可知,吳定規在陳玉成手下混時,也只是一般將領,與陳得才、賴文光、葉芸來、藍成春、梁成富、馬融和、邱遠才等沒法比。然而,就是這麼一位不起眼的將領或者説“小人物”,加上1000不到的守軍,卻成了湘軍揮之不去的夢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