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軍閥國家:不斷髮生政變的泰國,軍事領導權獨立於政府之外

由 許愛花 發佈於 經典

本文由桌面戰爭兵棋原創撰寫,圖片來源於網絡。“桌面戰爭兵棋”專注于軍事領域的耕耘,堅持原創,堅守初心。歡迎您的指點。)
文:桌面戰爭兵棋| GEN
説起萬佛之國泰國(舊稱暹羅)大家都不陌生,這是一個和中國頗具淵源的國家,也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同時泰國也是軍事政變最多、最頻繁的國家,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泰國軍閥的形成。
泰國的現代化之路和日本有點相似,都是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完成的。19世紀,西方列強對亞洲的侵略日盛,法國佔了越南,而英國則統治了緬甸和印度,而暹羅(泰國的舊稱)則被夾在其中。由於暹羅的左右斡旋,再加上英法之間也需要一個緩衝區,暹羅暫時沒有被直接殖民,但當時的國王朱拉隆功認為如果不改革,泰國“喪失獨立和自由”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朱拉隆功的改革涉及方面很廣,軍隊的改革是其中重要的一環,他仿效西方的軍事制度建立新式陸、海軍,並規定了國王為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然而和明治維新一樣,朱拉隆功的改革並沒有根本改變暹羅君主專制國家的本質,軍隊中13個少將中有6個王室成員,一半以上的師長出身貴族,這也給後來的軍事政變埋下了伏筆。
20世紀初,橫掃世界的大蕭條也降臨到了暹羅頭上,國庫空虛,民生凋敝,君主制政府無力負擔軍隊的開支,不得不大幅度裁員減薪,導致軍隊的不滿。1932年,政變軍隊佔領王宮結束了國王的統治,民選政府上台接管政權。
然而此時軍隊卻完全沒有進入到政府的掌控之內,政府的首腦完全沒有軍事領導權,軍隊雖名義上仍歸國王指揮,但實際上已經由軍閥把控,一旦民選政府不符合軍方的利益,他們就會打着效忠國王的旗號發動軍事政變,推翻現有的政府,在這一點上頗有我國古代“清君側”的風格。
這種頻繁的軍事政變對泰國的民主進程打擊是毀滅性的,自從1932年以來,泰國長期由軍政府掌權,而在民眾的抗議下,又不得不重新組織大選,如此循環往復使得泰國的政局常年處於動盪之中。
長期反覆的政變真正原因在於泰國嚴重的階層分化而對立,自上而下的改革雖然變了泰國的樣貌,卻沒有改變泰國各階層的分化,一方面以國王為首的舊時代貴族雖然不再能大權在握,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一方面以軍閥為首的軍事力量在政府外獨立運轉,一方面以他信派為主的民選政府則主要維護底層人民的利益,這三方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定的政治平衡,如果哪一方要觸動另一方的蛋糕,則勢必會引起劇烈的政治動盪。
現任泰國總理巴育正是通過聯合國王軍事政變上台的,他從2014年一直執政至今,在今後這種政治鬥爭還會一直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