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工人日報】;
秋季學期,落實“雙減”意見的行動在各試點城市紛紛開展。
在校內,延遲入校時間、豐富教學形式、保證體育運動、減輕作業負擔、提供課後服務,學校從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着手,讓孩子們學精學好。在校外,規範培訓材料、堅決查處變相違規培訓、加強從業人員管理、推動機構“營轉非”改革,有關學科類校外培訓的規範措施也在穩步推進。“雙減”落地,帶來不一樣的新氣象。
學生減負,家長省心
“媽媽,我們今天課後輔導畫畫了,有個同學畫竹子特別好。”剛放學的北京市某小學三年級學生曉苗開心地和媽媽分享在學校興趣課上的感受。
“孩子每天出來都很興奮,眼睛亮晶晶的。”曉苗的媽媽嚴女士説,這學期開始,學校在課後服務時間裏開設了很多興趣類課程,包括足球、書法、美術等,孩子可以選4門課學習。
嚴女士所説的課後服務時間,是孩子在下午3點30分到5點30分由學校提供託管服務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裏教師會指導學生做作業、進行體育鍛煉等。
不僅如此,曉苗所在的學校還將上學時間向後延遲了半小時。嚴女士説,早上孩子能多睡一會,晚上自己下班後能剛好順路接孩子放學,這讓她感到非常欣慰。
除北京外,全國多地也在積極探索落實“雙減”政策。在上海,多所小學按照要求實現了“每天都有體育課”;在浙江杭州,學校與少年宮合作,在校內開設科創、美術等俱樂部……
“孩子之前不僅要補習文化課,還要學鋼琴、舞蹈、美術等各種特長,回家還得寫作業,每天忙到沒有一點空閒。現在她不願意去輔導班我也不強求了,省心不少。”來自四川的家長李女士認為,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更重要。
校內提質,校外規範
“作業要分層設計,不會有抄寫內容,單科完成時長要控制在30分鐘以內。”山東某中學的語文老師張雪每天都和教研組的老師集體討論作業內容。
在提高作業設計質量的同時,許多學校還建立了作業公示制度。北京市順義區某中學設置了作業公示欄,使每一位教師明晰各項作業的內容、所需時間及作業之間的關聯,認真預防各學科作業無序疊加帶來的負擔問題。
在“五加二”課後輔導模式下,工作量增加、工作時間延長,加上課程和作業提質要求,不少教師感到了壓力。對此,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薛海平認為,可以通過制度探索找出能為老師減壓的辦法。
與校內提質一樣重要的,是推動校外培訓規範化。此前,教育部有關負責人稱,全國面向中小學生的校外培訓機構數量十分巨大,違法違規情況突出,被資本裹挾狀況嚴重。
針對這些突出問題,“雙減”意見要求堅持從嚴審批機構,嚴禁資本化運作,建立培訓內容備案與監督制度。一系列文件對校外培訓材料管理、隱形變異培訓治理、從業人員監管等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
“強監管”下的校外培訓機構,或難以為繼,或謀求轉型。“政策如此堅決、迅速落地,給整個行業帶來了不小的震盪。不過,這種整治十分必要。”劉麗曾經是一名教培老師,她認為,改變分數導向的單一評價體系,才能真正給孩子減負。
重心轉向素質教育
“雙減”政策突出素質導向,素質教育迎來政策紅利期。多家大型校外培訓機構已經紛紛謀求轉型,變更經營範圍。例如,增加藝術、體育、科技類培訓;拓展成人英語、會計、公務員考試培訓;推出校外託管服務;籌劃設立共享自習室等。
“現在已經陸續有好幾家從事學科類培訓的K12機構和我們談合作加盟,希望轉型素質教育。”從事機器人編程教育的浣熊少年理工創始人陳紹強説。他認為,隨着政策的進一步推行,越來越多的家長會更加重視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這也讓他對素質教育培訓更加有信心。
“對於家長而言,首先應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從看重成績轉變為注重孩子的素質提升;為孩子創造和睦的家庭氛圍,形成良好的溝通互動模式。”薛海平説,還可以利用週末等空閒時間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或者和孩子一起進行户外活動等,讓孩子更多地接觸社會、體驗生活,獲得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