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2021年高考作文透露哪些教育新趨勢? 專家解讀

由 亓官天亦 發佈於 經典

主題設置與考查重點有哪些?透露哪些教育新趨勢?

教育專家解讀2021年高考作文

新華社記者舒靜、胡浩、宋佳、趙琬微

7日,1078萬名學生迎來高考。如往常一樣,高考語文作文題備受矚目。

2021年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9道,其中4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分為全國甲卷、全國乙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天津、上海、浙江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

今年的作文命題有哪些特點?透露出怎樣的教育“風向標”?“新華視點”記者採訪多位權威教育專家進行解讀。

主題:突出黨史內容、強調全面發展、繼承傳統文化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表示,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緊扣時代主題,將黨史學習教育、優秀傳統文化、全面發展目標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有機融入,傳遞立德樹人、以文化人的價值理念。

高考作文命題往往是時代聲音的迴響。今年恰逢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站在特殊的時間節點思考青年人的責任與擔當,成為突出主題。

如全國甲卷作文“可為與有為”,將青年的成長與未來發展置於當代中國特定的環境中;北京作文“論生逢其時”引導考生響應時代召喚、肩負時代使命;天津作文“紀念日”以富有意義的時間點為切口,讓考生體味歲月的厚重、初心的可貴,激揚奮鬥精神。

全面發展是另一個重點。新高考Ⅰ卷作文立足“體育之效”,啓發考生思考體育“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的重要價值;北京卷“這,才是成熟的模樣”,也體現出全面育人的教育導向。

此外,今年的高考作文還體現了以文化人的教育目標。

如全國乙卷作文“‘弓矢的’的智慧啓示”,通過形象生動的比喻,引導考生將“學習”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新高考Ⅱ卷作文“寫人與做人”,以漫畫形式和雙關內容引導考生“有鑑別地對待、有揚棄地繼承”傳統文化,古為今用、推陳出新。

此外,上海卷的“時間的沉澱”、浙江卷的“得與失:終點·起點·過程”,都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要求考生結合題目進行思維騰越和延展,從內心中凝聚力量,在思辨中形成觀點。

考查重點:時代關切、思辨能力、知識積累、靈活運用

教育部考試中心專家認為,語文命題緊扣時代主題,引導考生懂得初心使命,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張彬福認為,今年高考恰逢“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如何認識國家走過的道路,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樹立堅定的信念,承載擔當與責任,是考生需認真思考和深刻認識的問題。

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表示,“可為與有為”與“論生逢其時”的題目,明確提出青年在關鍵歷史節點的責任擔當,將重大命題、個人發展和國家前途命運相關聯,引導青年人在宏大歷史背景下思考人生規劃。

多位專家提出,高考作文對學生的思辨能力要求越來越高,更為強調基本的邏輯與説理、論述能力,要求考生看待事物有聯繫發展的眼光。

今年的新高考I卷作文“體育之效,強弱之變”,注重考查考生的辯證思維能力;浙江作文“得與失:終點·起點·過程”,以多維視角引導考生在多重、多種關係中確立觀點,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為,今年全國乙卷,新高考I卷、Ⅱ卷以及浙江、天津、上海卷,都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辨和表達空間,體現出對人生價值、事物發展的哲學思考。

此外,今年的命題也體現出對知識積累、靈活運用能力的高度重視。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寧認為,高考作文題目強調了對知識的靈活運用,“特別突出語境的作用,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學生自主學習、自覺思考,在複雜情況下得到新的結論,這是我們希望實現的教育目標。”

中學語文特級教師王大績認為,考場作文要由原點出發,在生活的廣闊空間中向外輻射,展示思想。作文備考要用“文題思維觀”突破“文題常識觀”;用“感悟生活法”取代“死背素材法”;用“完整創造論”更新“空想創造論”。寫熟悉的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才能寫出既高度符合題意,又具有一定新意的優秀作文。

透露哪些未來教育趨勢?

多位教育專家表示,觀察近年作文命題的變化與考查重點,可以看出語文教育的重要趨勢——

直面現實關切。

高考也是教育的重要環節。張彬福認為,近年來高考作文題更加直面現實關切,引導教師、學生關注火熱的時代和國家的最新發展。包括“假如我與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共和國,我為你拍照”“新時代新青年”等,都體現出了一以貫之的教育追求目標。把握時代脈動、關注社會時事的考生,才有可能獲得優異成績。

反對套路文章。

從形式來看,高考作文題經歷了命題作文、話題作文、材料作文、任務驅動型作文等變化。專家認為,這體現出命題空間的不斷擴展,同時也是對“套路文”“宿構文”的限制。

專家表示,濫用排比“三板斧”、雷同事件、空言泛語,此類模板式作文往往並不可取。北京教科院語文特級教師連中國認為,情感豐沛、思考獨特的高分作文,源於作者豐富的內心空間、真實的生命體驗。

注重文化浸潤。

不少人注意到,以古觀今、傳統文化的主題在高考作文命題中頻繁出現,如今年全國乙卷“‘弓矢的’的智慧啓示”等,試題取材古代文化典籍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認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培育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發揮了重要作用。語文試題取材古代文化典籍,旨在讓考生體味、理解中國傳統文化,感受文化經典的獨特魅力。

全面提升素養。

專家認為,近年來考題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認為,如今年新高考Ⅱ卷作文“寫人與做人”,引導考生在讀圖基礎上體悟含義,從部分到整體、從形式到內涵,實現對考生閲讀理解、信息整理、應用寫作、辯證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等關鍵能力的綜合考查。

熊丙奇認為,我國正在推進的高考命題改革,要求重點考查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

專家普遍認為,高考作文透露對考生寫作能力的考查重點,更長遠地來看,語文能力的提升有賴於人文素養的積累,孕育於對閲讀與思考的熱愛,需要長期的浸潤。

新華社北京6月7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