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或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最自由文化最鼎盛的一個時代,在那個個性與才華可以肆意釋放的年代,更是雨後春筍般湧現出無數善於打仗的將軍,如吳起,蒙恬,樂毅等,可那時的中國,最閃亮的名將之星,還是王翦、廉頗、白起和李牧四人,而論功績之顯赫,最厲害的還是非王翦莫屬,畢竟他一個人就助力秦始皇滅掉了燕國、趙國和楚國三國,尤其是趙國和楚國,那一時期都是絕對的強盛國度,可在王翦的打擊之下,卻紛紛滅絕於秦軍之手,這也可見王翦的在軍事方面的天分之高。
不過,王翦每次打仗前,卻都有一個讓秦始皇頗為頭疼的習慣,那就是大戰之前,他總要極為細緻的對比雙方兵力強弱,而只要在算出己方兵力強於對手的情況下,王翦才會同意領兵出征。對此,秦始皇每次都用質疑的眼神看着王翦,古往今來,大凡名將總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哪有像你這樣,每次都向皇帝要夠強過對方的兵力的?
可王翦認為,打仗是用士兵的生命進行的一場賭博,而如果賭輸了,士兵的鮮血白流,對國家也會造成重創,所以,所謂名將那樣以少勝多的冒險行為,王翦是從來不幹的。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召集羣臣商量滅楚事宜,大將軍李信放言,20萬士兵足以滅楚,可王翦堅持認為,非60萬大軍不可。秦始皇對王翦極為嫌棄,人家20萬能夠搞定的事情,為何到你這就給我要60萬大軍?於是秦始皇決定派李信和蒙恬率軍二十萬進攻楚國,而此時已經60歲高齡的王翦則一氣之下辭官返鄉。
可不久後,秦始皇就聽到了最讓自己膽寒的消息,前線作戰失敗,秦軍最精鋭的七個都尉全部被殺,聽到此處,秦始皇異常惱怒,本想直接殺掉李信完事,但細想之下,20萬大軍滅楚也是自己同意的,於是他平復了心情,親自驅車來到王翦家鄉,向其賠罪之後請老將軍再次出山。可率領60萬大軍的王翦反而坐地起價,讓秦始皇不斷的增加自己封地,升高自己職位,秦始皇全部一一答應。
畢竟皇帝和將軍都明白,60萬大軍已是秦國全部家底,將軍求官求封,也是明哲保身之舉。此後王翦對楚軍包圍之後,一戰斬殺楚軍大將項燕,秦始皇的60萬大軍終於為他踏平了統一之路上最大的一個敵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