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鎮當年被太監坑了一把,成了瓦剌人的階下囚。可謂悲慘至極。然而天無絕人之路,誰能想到最後朱祁鎮又重奪皇位?然而本是一件大喜的事情,可為什麼明英宗上台後非殺于謙不可呢?要知道于謙可是挽救了大明的江山啊。只因為當年明英宗在瓦剌人手裏的時候,差點被于謙害死在陣前。
明朝土木堡之變後,皇帝朱祁鎮被瓦剌首領也先俘虜。大明江山頓時羣龍無首。朝中大臣以于謙為首,幾個説話有分量的人湊到一塊一商量,這國家不能沒有主人啊,那就推舉一個出來吧。就這麼着,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被推選出來當了這個皇帝。
而且新上任的皇帝朱祁鈺被于謙等人説服,放棄遷都南下的打算,準備組織軍隊進行抵抗南下的瓦剌大軍。不過這帶兵打仗可不是憑藉你一腔熱血,就能百戰不殆的。如果沒有一個好將領,恐怕到了戰場上,也只能落得個被屠殺的下場。
于謙臨危受命,成為了作戰總指揮。其實于謙只是一個飽讀聖賢書的文人,沒有騎馬打仗的經驗,這帶兵的事兒也是頭一回啊。不過一法通萬法通,于謙受的是正統的儒家教育,信奉的是王道,即便是不用陰謀詭計,只要組織起抵抗的軍隊,就能平推對方。
於是在於謙的號召下,很快京師周圍就組織起了二十多萬的抵抗大軍。而那邊的瓦剌軍又是什麼樣的狀態呢?一路南下,俘虜身份的朱祁鎮被瓦剌人當成了攻城錘,一路上遇到的阻攔簡直不要太輕鬆!甭管到哪,城下亮明朱祁鎮的身份,基本上這個城防就形同虛設了。這樣一個狀態下,瓦剌大軍一路勢如破竹,直接打到了逼近北京城的地方。
被當成攻城錘使用的朱祁鎮也無奈,本想以死殉國,結束自己這屈辱的一生,可是這人當了皇帝以後,意志力很明顯就薄弱了許多,為啥啊?因為享福慣了,總存在一種僥倖的心理。這朱祁鎮自然也不例外,他也想着説不定哪一天又回去了呢,抱着這種僥倖心理的他,自然對自己這攻城錘的身份視而不見了。
不過這攻城錘到了北京城下的時候,就不好使了。為啥呢?于謙已經看透了也先的心思,知道朱祁鎮被抓,肯定會被對方大肆利用。君不見我們幾個老頭早早的把朱祁鈺扶上帝位幹嘛啊?就是為了破你這個局呢!這是很明白的告訴對方:你們現在抓的已經不是明朝的皇帝了,而是太上皇。對我們明朝已經起不了要挾的作用了。
也先打到了北京城後,遭遇于謙組織的抵抗軍隊,雙方一交鋒,也先就發覺出來不對勁了。這抵抗比之前的強太多!本來還以為能夠輕鬆的破掉北京城,拿下大明江山,結果對方的抵抗讓自己部隊吃了一個大癟。也先也是頗為不忿,吃過兩場敗仗之後,也先又把朱祁鎮當成了籌碼,押到陣前告訴于謙,這是你們的皇帝,不投降就殺掉。
這種情況,于謙早有預料,連磕絆都不帶打的,告訴對方:你殺吧。我們的皇帝早就另有其人了,你現在殺的只不過是大明的一個普通的子民,當然了,身份肯定比普通子民高貴一些,太上皇嘛。不過太上皇就是一個尊稱而已,説白了就是一個啥事兒都管不了的過氣皇帝了。
被于謙這麼一頂,也先什麼想法咱們暫且不提,不過被當成人質的朱祁鎮算是徹底的恨上于謙了:這老小子,自己還沒死呢,居然就敢這麼説!激怒對方,真把自己砍了……想到這,後邊朱祁鎮都不敢繼續想下去了。好在也先沒有被激怒,見是不可為,也就收攏人馬再作打算了。可是保住性命的朱祁鎮算是惦記上于謙的話了!
當然了,于謙説歸説,那畢竟是陣前喊話,不能弱了氣勢啊!但是想肯定不是這麼想的。他也知道,要想真正的保護朱祁鎮,就必須把朱祁鎮的利用的價值打掉。否則奇貨可居,對方絕對不會放棄這麼一個籌碼。當沒有價值的時候,對方手裏再捏着這麼一個人,處境就有些尷尬了:殺了可惜,留着沒用。最大的可能性,還真不如放了落個人情呢。
于謙這麼打算絕對是沒錯的,而且他的考慮也非常周道,否則後來朱祁鎮就不會被釋放的那麼容易了。可以説朱祁鎮在後來能被瓦剌人放回中原,這其中絕對有于謙的功勞。可惜的是朱祁鎮並沒有領會到于謙的良苦用心,包括于謙勸朱祁鈺迎回朱祁鎮的功勞,也被朱祁鎮故意無視掉了。
再後來朱祁鎮通過奪門之變重新掌權,這于謙自然也就成為了第一個被殺了祭刀的人!只可惜于謙一番良苦用心的話間接救了皇帝,卻也直接害死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