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別人的大學宿舍VS實際上的大學宿舍,如有不同,請以實物為準

由 太史憶秋 發佈於 經典

文|誠言呈語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分享。

大概是在19年前,讀高一的時候,我看了一部講一男一女倆大學生到上海讀大學的破電視劇。

劇情是一點都記不得了。

但是他們那個神仙般的大學宿舍,卻在當時點燃了我的“小宇宙”,直到今天都印象深刻。

寬敞的四人間,整潔的內務,彬彬有禮的同學,和藹可親的老師。

最關鍵的是,沒有一天到晚訓到自己懷疑人生的父母。

這不就是傳説中的烏托邦嗎!

可能你們要説我沒出息。

但是在那時,大學宿舍的美好印象,確實成了我發奮圖強,勵志要去上海讀大學的最強動力。

當然了,最後高考沒考好,上海是去不成了。

於是,我退而求其次,選擇了省內第二富的城市,讀了個工業大學。

心想城市不錯,學校宿舍應該也差不了。

尤其是有的學校裏,已經開始安排上“上牀下桌”了,想想都高大上。

我承認,我飄了。

去報到的路上,我甚至開始考慮起宿舍的“裝修”計劃了。

結果,從報到完,領了鑰匙後我就發現,事情好像有點不太對勁。

總感覺自己拿着的鑰匙,像是開倉庫大門的鑰匙。

果然,一進屋我就傻眼了…

這間始建於公元1976年的宿舍,別説地板磚了,連水泥地面都不平。

走廊裏由於常年不見陽光,有的地方連青苔都長上了。

尤其是宿舍裏的燈,看着就好像從裝上開始,一直就沒換過似的。

那種燈,就是上面一個罩子,下面吊着個圓柱體燈管的那種。

我依稀記得,自己報的好像不是考古系。

而且還有點懷疑,這燈哪天要是壞了,都不見得能買到合適的物件來替換。

最讓人頭疼的,是牀。

路過別人的宿舍時,我甚至看到了上下鋪的“升級版”:三層牀鋪。

雖然我屋裏的,嚴格來説還算是上下鋪。

但是那牀板(或者叫牀浪),看上去怕是想要鍛鍊我的側卧平衡能力。

此時的我,滿臉寫的都是絕望。

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來上大學的,還是來上山下鄉的。

但是每當父母問起住宿條件的時候,我還得胡吹海誇一通演,免得他們擔心…

現在的條件,普遍都好了。

尤其是在社交媒體如此發達了之後,那些“網紅”宿舍也都在很多學生心裏種了草了。

想象中的大學宿舍,應該是這樣的。

這樣的。

甚至是這樣的。

而且有的宿舍樓裏,一層配倆洗衣房,4台洗衣機。

簡直就是養老院的標配。

但是,大學不是酒店,不會經常翻新。

尤其是那些老校區的宿舍,宿舍樓的服役年數,都快趕上你們父母的年齡了。

所以你經常看到的大學宿舍,會是這樣的。

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單獨配洗衣房是別想了,水龍頭就跟廁所連着。

獨立衞生間更別想了,勻下來的話,差不多是300來個人用倆衞生間。

其實這還算好的。

因為萬一要是點兒背,分到了終年不見陽光的陰面,怕是在南方的話連衣服都曬不幹了。

看到這幅光景,是不是感覺瞬間就沒有學習的熱情了?

別急,作為過來人,我覺得這事你得這麼想。

破舊的宿舍,代表了學校悠久的歷史。

要是一所學校從本部到新校區,全都是嶄新時尚的樣子,你反而心裏可能會沒底。

相對來説,老一本和老二本的宿舍條件,普遍不如民辦高收費的學校。

而且,在這個大學生“躺着”讀大學的年代,或許只有艱苦點的條件,才能把人從想象拉回到現實,做點學生該做的事。

讀大學,雖然學生的標籤沒變,但是身份和心態卻無時不刻不在發生着劇烈的變化。

那種感覺,就好像一念是温柔鄉,一念是荊棘路一般。

在温柔鄉里,生活雖然好,但出不了安逸的一畝三分地。

而在荊棘路上,生活雖然苦,但卻能讓你練就披荊斬棘的能力。

其實吧,宿舍條件差一點,但是收拾整潔了也都能看得過去。

反而是將來走到工作崗位,尤其是到了生產型企業的員工宿舍後,你可能還真會懷念大學時期那個“破敗不堪”的宿舍,以及每天在“爸爸”和“兒子”之間切換身份的宿舍室友。

趣談教育新鮮事,大型表情包工廠。

在這裏,有故事、有觀點,有邏輯、有深度。

歡迎關注

公號同名。